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84119209368

    郡國並行制主要是為了"削藩",加強中央集權,而郡縣制雖說也是為了集權,但是卻分散了中央的權利,使中央集權陷於瓦解。

    漢高祖劉邦建漢之初,中央機構繼承秦制,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則實行"郡國並行制",即一方面設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和異姓子弟為王,建立諸侯國。諸侯國後來逐漸成為割據一方的地方勢力。

    文帝、景帝時,為消除地方勢力對中央的威脅,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文帝採納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把齊國分成六個小王國,把淮南國分為三個小王國,以削弱其力量;景帝採納晁錯"削藩"的建議,削減了幾個諸侯王的封區,導致了以"清君側"為藉口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下令取消了諸侯王的治民權,又減縮諸侯王的統治機構,降低王國官職的等級,使之成為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級地方行政單位,基本上解決了劉邦實行諸侯王制度的弊病,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州起源於漢武帝所建部刺史監察制度。由於十三監察區借用儒家經典內古代州名,故當時即以“州”作為監察區的俗稱。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後,東漢朝廷派中央九卿出任各地州牧,集中一州所轄各郡之軍、財、民力鎮壓起義民眾。從此,州由中央監察區變為地方行政區,實行州、郡、縣三級地方政治制度,各州均置行政機構和長史、司馬、東曹椽、諸校尉等官屬僚佐。由於州牧、刺史手握重兵,並以此為割據資本,使中央集權陷於瓦解,導致三國鼎立割據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波理論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