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壺老酒半支菸

    “忍把浮名,換了淺酌低唱。”這是柳永柳三變的名句,據說宋仁宗趙禎見了此詞龍心不悅,批示:“且去填詞。”這個故事雖非子虛烏有,但也不符合歷史真實,而且還抹黑了宋仁宗,好像他是一位斤斤計較的苛察之君。

    實際上柳永一直在參加科舉考試,前期因為文風太過軟靡而屢試不第,而且也沒有進了宋仁宗法眼,更沒有禁止他參加科舉考試——柳永屢試不第的時候,宋仁宗還沒有親政,即使想禁止,也沒有權利。

    宋仁宗親政的第一年,也就是景祐元年(1034年)開恩科,柳永一舉中第,跟哥哥柳三接一起考上了進士,而且直接被任命為睦州團練推官,這一年柳永已經五十一歲了,而宋仁宗趙禎只有二十五歲,差著一代人呢。年輕氣盛的宋仁宗趙禎又怎麼會跟一個老頭子較勁?要知道在古代五十歲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人了,這時候的柳永即使想去煙花之地淺酌低唱,也只是白花錢務務虛,而且也未必受歡迎了。

    睦州團練推官寫詩干謁范仲淹,未果,進而要求睦州知州呂蔚推薦,但是剛剛走馬上任還沒有任何政績的柳永當然不能提拔,而且朝廷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正當:“未有善狀”。這倒不是柳永不幹好事,而是剛剛從政,還沒來得及幹好事就想火箭提拔,自然是要碰壁的。

    事實上很多文人自負才華橫溢,以為自己有治國平天下的本事,但又捨不得煙花之地偎紅倚翠,這樣的人幾千年來從未斷絕,而很多人居然為這些大節有虧的官員鳴冤叫屈,這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難道一個官員不為老百姓服務,卻只留戀煙花之地,甚至用帑銀來捧紅歌女戲子,還能贏得同情甚至尊重?

    當然,這裡說的用帑銀捧紅歌女戲子的不是柳永,有一百四十六個女朋友的官員,也不是宋朝的。這裡要說的只是一種現象:李白杜甫是好詩人,但未必能做好官。而劉永最後也沒有真的留戀煙花之地不務正業,他後來還當了縣令、州判官、太常博士、屯田員外郎,雖然升遷較慢,但是卻一直在進步。而且我們還要問一句:誰會定的大詞人就一定要做大官?又有誰贊成煙花巷流連忘返的官員可以越級升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由於生意失敗所欠下外債,還不起也會算是老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