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來自禪宗六祖慧能和尚的一首偈.

    這首偈簡單說也就是見性證佛四字,悟與不悟,存乎一心。

    某日,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正在開講涅盤經。忽然風吹幡動。一僧說這是風動,另一僧說這是幡動,舌綻蓮花,爭論不休。慧能挺身,“不是風動,亦非幡動,只是心動!”也就是說,一切外物都是心靈在世界裡的投影,所謂的魔也就是來自於你心裡。這與王陽明先生的我思故我在,頗有異曲同共處。當然慧能根本思想是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那個心,“我”,也是虛幻的,都是用來到達徹悟的途徑。強調頓悟成佛,明心見性。毋須苦行,只於瞬刻間尋那天人合一,無我無天,無花無月。

    此偈對應的是他的大師兄神秀的偈: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擦拭,莫使惹塵埃。

    這是神秀勤修的境界總結,屬於實證功夫,當時師弟們一致稱好。實際上要做到也的確不易。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當時慧能只算是個打雜的,自己也不識字,但是看到師兄的偈後,他找了個人幫他在牆上寫了這首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大家後來一看到都傻了,這個境界在語言上已經難以突破了。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上面所引用的風幡之爭所謂仁者心動於此偈已有不同。本來無一物了,心還動個什麼?所以這個心不只是心思, 與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唯心更是不同的(王陽明可不是這種觀念)由於修法觀念等的不同,慧能南下發展稱為頓宗(當然他是得了五祖衣缽的,連夜離開。)神秀一支在北方稱為漸宗,(後來做了國師,也是很有成就的)

    一般人對此感興趣的,看到這裡也就為止了,以至於認為頓悟成佛,明心見性。毋須苦行。等等。其實哪裡是這個樣子,六祖何人?當初聽聞金剛經就有所感,以至於出家,這是根器不同,所以他能頓悟,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離開之後,他才真正開始了修行,一來五祖沒有說此偈就到家了。二來,重要的是,悟後起修,沒有實證,那個悟只是思想狀態的,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四大皆空,如果有人說他很明白這話,很有感悟,那麼打他甚至只是罵他看看,他一定受不了,他就空不了。這種情況就叫口頭禪。

    所以佛法和世間法也有相同的地方,會說不代表會做,要求的是理事雙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筆下誰是真正的凡爾賽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