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範的詩人有范仲淹、范成大、範雲。
以下是這三位詩人的詳細介紹。
1、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蘇州吳縣人。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2、范成大
范成大,字至能,南宋名臣、文學家。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人。
范成大的詩自成一家,其中包含了中、晚唐詩的精髓,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3、範雲
範雲,字彥龍,南鄉郡舞陰縣人。
六歲時,隨姑父袁叔明讀《詩經》,日誦九紙。八歲時,遇到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談,範雲從容對答,即席作詩,揮筆而成。南齊朝,進入竟陵王蕭子良幕府,“竟陵八友”之一。
齊武帝永明十年,範雲出使北魏,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稱賞。還朝後,遷零陵內史,轉始興內史、廣州刺史,皆有政績。蕭衍代齊建梁,拜侍中,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再遷尚書右僕射,霄城縣侯,居官能直言勸諫。
姓範的詩人有范仲淹、范成大、範雲。
以下是這三位詩人的詳細介紹。
1、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蘇州吳縣人。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2、范成大
范成大,字至能,南宋名臣、文學家。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人。
范成大的詩自成一家,其中包含了中、晚唐詩的精髓,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3、範雲
範雲,字彥龍,南鄉郡舞陰縣人。
六歲時,隨姑父袁叔明讀《詩經》,日誦九紙。八歲時,遇到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談,範雲從容對答,即席作詩,揮筆而成。南齊朝,進入竟陵王蕭子良幕府,“竟陵八友”之一。
齊武帝永明十年,範雲出使北魏,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稱賞。還朝後,遷零陵內史,轉始興內史、廣州刺史,皆有政績。蕭衍代齊建梁,拜侍中,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再遷尚書右僕射,霄城縣侯,居官能直言勸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