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44319796352

    在內太陽系有四顆所謂的近地行星,火星處於最外層。再往外是由氣體和冰構成的超大行星。再往外,才是埋沒在大群小行星和彗星之中的由冰和岩石構成的冥王星。50年前,一位名叫吉納德·柯伊伯的科學家首先提出在海王星軌道外存在一個小行星帶,其中的星體被稱為柯伊伯帶天體。1992年,人類發現了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今天,我們知道柯伊伯帶天體地帶有大約10萬顆直徑超過100千米的星體。以後,天文學界就以納德·柯伊伯名字命名此小行星帶。

    早在20世紀50年代,柯伊伯和埃吉沃斯就預言了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地帶,充滿了微小冰封的物體,它們是原始太陽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短週期彗星的來源地。在距離太陽40~50個天文單位(天文學中距離的基本單位,其長度接近於日地平均距離)的位置、低傾角的軌道上,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一片空虛,是太陽系的盡頭所在。但事實上這裡滿布著大大小小的冰封物體,這些冰封物體就是柯伊伯帶。1992年,人們找到了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KBO);如今已有約1000個柯伊伯帶天體被發現,直徑從數千米到上千千米不等。

    柯伊伯帶天體,是太陽系形成時遺留下來的一些團塊。在45億年前,有許多這樣的團塊在更接近太陽的地方繞著太陽轉動,它們互相碰撞,有的就結合在一起,形成地球和其他類地行星,以及氣體巨行星的固體核。而在遠離太陽的地方,有些團塊處在深度的冰凍之中,就一直被儲存了下來,並最終成為了柯伊伯帶天體,它們在太陽系剛開始形成的時候就已經在那裡了。

    柯伊伯帶是現時我們所知的太陽系的邊界,是太陽系大多數彗星的來源地。1951年,美國天文學家柯伊伯研究彗星性質與彗星形成,認為在太陽系原始星雲很冷的外部區裡的揮發物凝聚為冰體——彗星,當外行星在冰體群中長大時,外行星的引力彌散作用使一些彗星驅入奧爾特雲,而冥王星之外的彗星帶,就是即柯伊伯帶。1988年鄧肯證明,柯伊伯帶是短週期彗星的主要源頭,而奧爾特雲不是它們的源區。

    近年新發現的冥外天體1992QB1和1993FW應該是柯伊伯帶內邊界區的彗星(儘管現在以小行星方式命名),而離太陽32至35天文單位的1993RO、1993RP、1993SB、1993SC可能是從柯伊伯帶跑出來並且正處在向短週期演變的天體。柯伊伯帶的這些彗星幾乎儲存著太陽系原始物質的所有資訊。

    彗星的老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挑戰書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