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49863213135

    小孩子淘氣亂跑會不會只是為了吸引大人們的注意力呢?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小孩子,自己也曾經這樣過。小時候家裡對我的約束很多,出門不能亂跑亂跳,不能大聲講話,遇到長輩要甜甜地喊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有小零食要及時和小朋友分享,自己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別人對你做錯了事要說沒關係等等等等。我承認家教很重要,但小時候的我哪懂這些。我看到的只是我做錯了事要受到責備懲罰,而別人對我做了同樣的事我卻要大方原諒否則媽媽會說我小家子氣自私不大度,而我只能點點頭,並不是我想做一個大度的人,只是單純的因為我不想讓媽媽不喜歡我。你看,當時的我怎麼做都覺得自己不對,媽媽很少誇我卻絲毫不吝嗇於誇獎別人家的孩子。小孩子的心理總是覺得世界是圍著他轉的,一旦這個想法坍塌了,他們會做各種行為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父母有時會因為工作等原因忽視了孩子,我小時候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砸了爸爸的花瓶,也曾晚上放學之後不回家,只為了讓他們找找我,把時間和注意力多放在我身上一點。當然和老師頂撞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故意不做作業被老師找家長的事也有過好幾次,印象裡還和男生打過架往女同桌文具盒裡放過毛毛蟲。結果收到的不是家長的關注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被罵,以及父母老師失望的眼神,我就這樣變成了一個淘氣又不聽話的女孩子。雖然我現在已經健康的長大,小時候的這些也並沒有變成我的陰影,但我想說的是,小孩子容易做錯事但其實錯的並不全是他,每個孩子都是作為天使被生下來的,他們什麼都不懂,他變好或變壞,都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和教育。他的每一個錯誤的行為,都有父母一部分責任。反過來回歸問題,抱歉,我通篇看到的都是您家孩子如何如何淘氣經常被投訴讓人頭疼,您鼓勵和懲罰都嘗試過,但無效,於是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換句話,我大膽的猜測,您對他或許或多或少有點失望。甚至有的家長可能會想,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麼淘氣不聽話,他應該是懂事完美的啊,因為他是我的孩子啊。看,家長都是這樣,孩子變的淘氣是孩子的錯,如果糾正仍不改,那麼家長或許不會首先考慮是不是自己教育的方式不對,而會把問題上升到是孩子本性的高度上。我替孩子覺得無辜。下面這些來自網路:

    孩子不聽話時,常常是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聽話)或其它不聽話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滿足他的願望。父母對孩子這種不良行為,首先態度要沉著冷靜、不慌張,最好的方法是暫時讓孩子單獨一個人,直到這樣胡鬧的行為停止或是態度好轉才去處理。這是弱化不良行為的方法,利用不響應壞行為的方式,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態度。但成人要積極做的是,稱讚、獎勵好的行為,讓孩子區別好與壞、容許與禁止。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可以用讚許的話來轉移他的行為:“我記得你是一個熱心的小孩,記得嗎,上次你幫我做了......”在獎勵和讚許孩子時,最好讓孩子能具體瞭解自己的行為,不要只一味的稱讚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選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語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禮貌”“很熱心”……,使孩子的行為更具體性。對不好的行為進行嚴肅談話當孩子不聽話時,成人用“責罵”或“處罰”來處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因素(氣憤、激動、疲倦、厭煩的情緒),滲入行為的處理中,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體罰),心理產生恐懼,意志遭到壓制,因此很難接受成人長篇大論的說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為,更難說要糾正他的行為。此時利用“嚴肅的談話”,會讓孩子心領神會,例如,先暫時停止他的工作,請他到一個角落,好好的跟他談,可能會比大聲責罵和處罰,更能啟發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當行為。具體可以多看看《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有益無害。不知不覺碼了這麼多,其實最開始我想說的只有一句話,多溝通,多給孩子一點愛,不是以你自己的方式,而是用孩子能夠感受到的方式。被愛包圍的孩子,都不會差到哪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多資料顯示大部分國家彈藥支撐不了三個月以上的戰爭,那敘利亞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