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揚揚家媽媽
-
2 # 孫老師講家庭育兒
如果您家孩子比較逆反,您一定要看完!
去情緒化管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建立情感連線。
表達安慰認同傾聽反射情感連線策略之一:表達安慰
回憶一下,你在管教孩子時的招牌姿勢,你是否發現自己正擺著一張生氣的臉,居高臨下的俯視著孩子,也許你正以令人恐怖的語調說道:“住口”或者“馬上停下來”。這反而會強化他的情緒。
最有力的非言語反饋就是與孩子進行肢體反饋,比如握住手臂,將她拉近,輕撫他的後背,抓住她的手。
你可以這樣表達
1、我知道你今天在學校裡過得很不爽,雖然我說不出什麼合適的話,但我會永遠與你同在。2、你很棒,你給我帶來許多快樂,雖然我對你做的決定不是那麼滿意,但即使你犯錯了,我也還是愛你的。情感連結策略之二:認同!認同!認同!
我們要傳達這樣的資訊,“我懂你,我感受到了你正感受到的,我承認你的感受,如果我在你這個年紀,站在你這個角度,我也會有同樣的感受。”舉個例子,哥哥把弟弟的畫撕了,弟弟很生氣,打了哥哥,這個時候媽媽應該如何跟弟弟去溝通?
媽媽不能這樣說:“我知道你哥哥把你的畫撕了,但再怎麼樣,你都沒有理由打他,你可以再畫一幅。不能說“別再擔心了”。家長,在你感到難過,或者不能良好的進行自控的時候,有人跟你說:“你只是累了”,或者那句煩人的“沒什麼大不了”,又或者“你需要冷靜下來”,你會感受如何?
這時,你應該這樣跟孩子說:“哥哥把你的畫撕碎了,所以你才如此抓狂,對嗎?我也很煩自己的東西被人弄壞,所以不怪你現在這麼惱火”。通常來說,認同事很簡單,你主要做的就是識別孩子現在的感受:“這真的讓你很難過是嗎?”,或者“我看得出你覺得自己被冷落了”,或者寬泛地說:“你現在肯定不好受吧”。
情感連線策略之三:別再說了,先聽吧!
情感連線策略之四:反射你聽到的東西;
舉個例子:孩子和小明發生衝突,孩子很生氣。
這個時候,媽媽可以這樣說:“你這麼生氣,我不怪你,如果別人這樣戲弄我,我也會很討厭的,我知道你愛小明,你們兩個幾分鐘前還能很開心的一起玩小車呢,但是現在你對他很生氣是嗎?” -
3 # 李七月的時光
您的問題非常地棒,因為您意識到了與孩子相處過程中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改善孩子的狀態。這是有些家長不能意識的,他們總是在提問時從解決孩子的問題出發。
其實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是要講究交流的方法和目的的,這裡給您介紹兩種我認為比較有效的方式方法:
啟發式問題,是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思考的引導,而不是強塞進去對事物的判斷結果,例如:發生了什麼?你想得到什麼?從這個經歷當中你學會了什麼?你對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主意等等。
這樣的問題,對孩子而言,不僅有利於孩子的思考,幫助孩子學會更多的生活的技能的同時也達到了對孩子的尊重。而尊重是親子養育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條件,也是讓孩子減少逆反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舉個例子:當孩子不想寫作業的時候,可以問:關於寫作業你的計劃是什麼?你的心情不好嗎?你說你想等一會兒再寫,我想知道這個“一會兒”是多久?往往在這樣的交流過後,孩子是可以付諸行動的,或許他們有一些不滿的情緒,但是會行動。
2、交流內容不要緊盯著孩子的學習方面
有的家長開口閉口都是作業、成績、學習,孩子當然不想和你交流。在日常的交流中,我們可以多說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以增進兩個人的親密度,您可以這麼想,在日常生活中,和你關係要好的朋友應該是你們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吧?如果他說的你不喜歡,你說的他聽不懂,你們還會經常在一起交流嗎?
我記得我的孩子以前上學出門的時候,我總是想說:好好聽課,努力學習。當我說了兩次之後,感到太單一,也太無聊了。也想到了孩子是不是會煩?所以在孩子出門的那一刻,在我的那些單一的話要說出口的那一刻,我總會臨時改變說辭:祝你今天開心、記得多喝水,如果有關考試的某一天,我會說放鬆,有錯誤,我們才能看到問題,或者就什麼都不說,只說再見,就好了!
讓孩子感知到,在你的心裡,不僅僅有成績,還有他的愛好,他的心情等等。自然反感就少了。
再補充一下,啟發式的問題,同時也減少了對孩子的命令和控制,您應該知道,現在的孩子逆反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父母的控制,父母是想孩子對自己唯命是從的。所以啟發式的問題會一舉多得的解決好多親子關係的問題。希望你可以用起來。
-
4 # 梧悅桐
我認為跟孩子交流時要站在互相尊重及平等的地位上,不能用我是大人的姿態去交流,這樣反而失去了交流的真正意義。
孩子畏懼我們的威嚴,短時間內可能聽從父母的意見,壓抑自己。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他會對父母的話產生質疑,一旦和父母發生交流障礙,有的孩子會有強烈的逆反心理,跟父母大吵大鬧,甚至培養出來的孩子缺乏人格力量及精神支柱。
這種環境中的孩子,他也不會跟人平等的交流,這有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作為家長,跟孩子溝通時要準確傳達出自己的意思和意願,同時要了解孩子的需求,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愛。忌憤怒責罵或一邊做別的事情一邊說教,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
試想,這種充滿愛和尊重的氛圍,培養出的孩子還會差嗎?
-
5 # 小橋家庭治療師
關係大於一切。要跟孩子溝通時,想一想我的話是讓關係變好還是讓關係變壞?跟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更多的要去設身處地想想,孩子跟你說的事想要告訴你什麼?另外,多鼓勵,少評判很重要。
-
6 # 情商導師孫宇
如果能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有效的溝通,孩子就不需要用對抗、逃避等方式去反對父母,也就不存在所謂的逆反心理。
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首先要具備傾聽能力,當孩子跟你說話的時候,你會不會放下手裡的事物,認真的、感興趣的看著孩子、聽孩子表達呢?
當孩子說一些你不認同的事情或者行為的時候,你能做到不評價、不說教、不給出主意嗎?
你會追問一些你關心的、而孩子不感興趣的話題嗎?
你會及時迴應孩子的問話嗎?
命令、說教、控制、評價都不是溝通哦。
尊重孩子,認真傾聽,及時迴應,分享感受,首先關注孩子的情緒而非事件本身,孩子就會願意和你交流。
-
7 # 育兒知識分享導師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叛逆期。在叛逆期的時候我們寶貝可能會不聽話,而且經常把不掛在嘴邊,我在這裡分享一下兩歲寶寶第一個叛逆期,因為兩歲,如果叛逆期很好地度過的話,可以給後續他6到10歲的叛逆期,還有11到18歲叛逆期很好的鋪墊和過度。有三點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1.我們可以這樣跟寶貝,家長要先接納和理解寶寶的情緒,因為在這個階段,他們的情緒是非常失控的,只有家長去接納他的情緒,他才會得到很好的安全感,心理上會得到滿足。
2.要做到有效的溝通不打不罵。態度溫和,而且堅定的去理解寶貝有效溝通。
3.我們要讓寶貝自身得到一個很好的發展,從身體上或者是從心理上。
只有寶貝的叛逆期順利地度過,才可以為他未來的人生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家長們才能夠很好地科學育兒。
-
8 # 熊和茄子
1.父母應該重視親子溝通。
2.孩子的逆反心理,這也是一個普遍存在於孩子成長期當中的現象。
3.多點從孩子的立場出發,以同理心相待。
-
9 # 奮鬥中575
都是初為人父人母,大人的觀點不一定都正確,那麼我們只能 多學習,學習兒童教育專家的做法,雖然現在有的專家有點貶義,,但是還是有很多靠譜的 ,有空的時候多聽聽他們的講述,例如李玖瑾教授的課我覺著就挺好,在快手或者抖音都能搜到她
-
10 # 冰箱裡de大象
如何與孩子交流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是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在與孩子的交往中我們如何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
這是值得每一位父母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問題的關健是我們如何確定孩子在家庭成員中的位置,他們不僅是我們的孩子,也是我們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好朋友,父母在與孩子的交往中要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一定不要把父母的思想強加於孩子身上,尊重很重要,僅管孩子小,可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此時我們一定要耐心的加以引導,直到改掉不正確的思想,相信孩子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遵重,並且最後改掉自己的小缺點,做到這點真的很難,值得我們認真的去思考。
只有和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孩子才願意同父母交流,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回覆列表
根據你提的問題,我想你的孩子估計有10歲左右。此時是在開始進入叛逆期了。這個階段自主意識特別強烈,不在是父母和家長說是什麼就是什麼了。我深刻的記得自己那個年齡段的,特別不愛聽的就是父母的嘮叨和說教。所以,個人建議,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適當的閉嘴了。此時培養他的三觀了。你可以告訴他,你現在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斷。我就不過多的干涉你,完全給你尊重,但是前提是你必須遵守一些規則:第一 任何決定不能違背國家的法律、社會的公共道德 (可以適當給他講講法律知識) 第二 任何決定不得損害別人的利益。做損人利己的自私的人。 第三 在一個團隊、集體中,必須遵守共同集體紀律。 第四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記得自己是有家、有爸爸媽媽愛的人。做任何事情時,多想想後果,三思而後行。 最後,再告訴他,我們可以做好朋友的,做任何決定的時候,能不能先和自己聊聊,自己雖然不能給你作決定,但是我可以給你提點建議。或者讓他分享一下他自己的感受。個人覺得這樣的相處方式,實在是舒服。他能不快樂的成長都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