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cy903
-
2 # 浪矢小哥哥
什麼是所謂的"不好"?
在我們犯了錯的時候,沒有鼓勵我們,而是批評攻擊我們。這是"不好"?
還是說別人爸媽買了新的電子產品,而我們的爸媽則斤斤計較,說是會影響成績,或是覺得買了也沒用。這是"不好"?
又或者他不顧你的尊嚴在公眾場合罵你打你?這是"不好"?(這確實不好)
有些事情換位思考或許能得出更好的結論。
我們來做個cosplay遊戲吧,如果你是你父母,然後你有一個像你自己一樣的孩子,當他想要買玩具買電子產品的時候,你會去怎麼做?
給他買嗎?請站在你父母的角度去考慮一下。首先價格確定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嗎,賺錢也不容易對不對。不過孩子想買,要是他沉迷裡面,耽誤學習怎麼辦。太麻煩了!算了,不給他買!
那個孩子這麼想:嗚嗚嗚,這都不給我買,你對我不好!我不理你了。
孩子沒能去跟父母說清買來的用途,以及做出相應的保證,他不能很清楚地理解父母的憂慮猶疑之處,就認為他不給我買的行為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你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他們的想法是什麼樣的,你會理解他們許多。
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買還是不買,如果你認為這個電子產品確實太貴,對父母來說是一個負擔,那你就開始理解父母了,你可能會選擇不了了之。如果你還是堅持要買的話請搞清楚你父母的擔憂,說出理由來勸說他們。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事情開始稍稍懂得了當初父母那樣做的原因。我覺得真正重要的是,在當初的那個時候,你代入到你父母的角色中去思考,以免在今後當你與孩子遇到相同的情況時,你做出那個和你父母如出一轍的決定,這時你突然想起曾經,你的父親也是這麼做的,你突然理解了他當初的做法,但你也成為了他。
所以我們應該代入進去,當我遇到這種情況時候,是否會有更好地解決辦法。
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多給他們一點諒解吧。
-
3 # 吾悅
因為我的母親她是從小失去了她的母親。
我的媽媽她6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她的下面還要一個剛出生的弟弟,我的姥爺重男輕女,媽媽沒有讀過書,媽媽還有一個姐姐和哥哥,哥哥在他們那個年代是高中畢業,姐姐就上過幾天學,我媽媽不上學就在家幹一些農活。我的出生,姥爺到我家來跟我奶說,你怎麼看,是個女孩,奶奶說,在我家男孩女孩都一樣!漸漸我長大了,小時候的記憶中,媽媽總是脾氣不好,讓我做一件事情,做不好就會招來打罵,拎著我的耳朵揪,鄰居和奶奶的勸說她才會鬆手,小時候經常生病,記得都是奶奶揹著我走好遠的路去看病,她只會不管不問,心疼看病還要錢。
在鎮上上初中,是屬於寄宿學校,一個星期回來一趟。那個時候,爸媽都在外面打工,弟弟也在外面跟著他們一起在外面上的小學,每學期結束,或是開學,都是我自己騎著腳踏車帶著一些被子,水瓶等生活用品走好遠的路帶去學校。初中畢業那天,一樣帶著很多東西回家,跟我玩得要好的朋友她爸爸來接她,遙遠的路途上只有我一個人吃力的推著腳踏車回家,東西一趟帶不下,我硬是分兩趟,回到家已經接近晚上了,那時候真的很羨慕同學他們有爸爸媽媽來接,眼淚早已不自覺溼了眼眶。現在的我出來工作,嫁人了,慢慢的感受到了他們對我的愛,可能是覺得我漸漸長大了,有用處了吧,經常這樣想。
不是說他們從小對我不好,我就對他們怎麼樣,他們永遠是生你養你的父母。我覺得我媽媽這樣是她性格的缺陷,她的原生態家庭給她的影響吧!
-
4 # 小林向陽而生
也不排除確實有些人不配為人父母。
這種父母的話那就完全可以不用理睬。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
5 # 浮生白描
分情況,分怎麼個不好法。如果不是遭遇了非常缺乏人性的事情,我想大部分人都不至於去報復;明明知道不愛,最多是疏遠吧?畢竟人不能老是看著過去活著,還要為自己的明天想一想。“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
6 # 劉振嶽寶寶
從小父母就嫌棄我,因為我是女的。父母重男輕女思想很嚴重,長大後我的選擇是疏遠他們,不會報復,畢竟我的生命是他們給的。
-
7 # 那些年未見
我個人倒是沒有被父母狠心對待的經歷,父母打罵也多半出於關心,所以我個人覺得自己很沒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的。但是我身邊有被父母辜負的朋友,類似父親出軌,大地震的時候帶著小三和小三的娃也不願意帶著他。
如果是我被這麼對待的話,我肯定會氣不過的。憑什麼你都沒管我,我還要裝好人孝敬你?後來他父親賭博欠債甚至直接把他的家拖垮,可是他在他父親後來生病的時候還到醫院照顧他給他送飯,還到處在為他看病費用著急想辦法。就是一句他畢竟是我爸,他就覺得他不能不管他。
還有一個朋友,他媽作得要死,根本沒把兒子當兒子,明明離婚多年從來不管他,還上單位找親兒子的茬,讓他顏面掃地。他面對這樣的媽第一反應不是生氣,而是難過,感覺自己把她放在心裡,她卻從來沒有把他看成親生兒子。
旁邊人看得是火冒三丈,可是問及他們的感受,卻是因為我從小就沒有得到父母完整的愛,所以渴望親情,對待他們只求無愧於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的想法就是如此。自己已經被這親情傷害得很痛苦了,並不希望這種痛苦會無限延續下去。恨一個人是很累的,作為孩子如果能夠和解,或者至少各自安好,會不會更快樂一點呢。
我不信奉絕對的百善孝為先的觀念,我覺得任何感情都是相互的,有付出才有回報。只是作為孩子,曾經的弱勢群體逐漸成為強勢群體,曾經他們無力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愛,所以當他們終有一天成長成大人,他們也不想成為父母那樣缺乏溫度的人,所以在自己越來越有能力的時候,更加努力的溫暖身邊的人,這恐怕才是真正的成長,真正的強大吧。
回覆列表
不會。雖然他們對你不好,但還是讓你健健康康地長大成人了,雖然他們對不起米,但做人你要對得起自己,不要讓自己以後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