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矮星是指表面溫度低、顏色偏紅的矮星,尤指主序星中比較“冷”的M型及K型恆星,這些恆星質量不大,在0.8個太陽質量以下,105個木星質量以上。表面溫度較低,在2,500至5,000K之間。因為表面溫度較低,所以看上去是紅色的。在演化上,紅矮星質量太小,不足以引燃氦,只能慢慢地把氫消耗完,而且也不會膨脹成為一顆大體積恆星。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就是一顆紅矮星。據天文學家說,我們銀河系中70%以上的恆星是紅矮星。
黃矮星的質量為太陽的1.0到1.4倍,光譜分類多為G型。黃矮星的表面溫度在5400℃~6000℃之間,呈黃色。黃矮星的引力能夠引燃氦,生成碳。在演化後期,黃矮星會膨脹變大,成為一顆紅巨星,然後外層氣體物質以行星狀星雲的形式拋散,核心收縮為一顆白矮星。我們的太陽就是一顆典型的黃矮星。
藍矮星是指質量不是太大、光譜為 O、B、A 的主序星,表面溫度在1萬度左右,呈藍色或藍白色。藍矮星的質量一般在1.5~2.5倍太陽質量之間,半徑為1.2~2倍太陽半徑。在演化方面,藍矮星也會在氦燃燒後在核心積累碳,並膨脹為一顆紅巨星,在損失外層氣體物質後,成為一顆白矮星。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就是一顆典型的藍矮星。
由於恆星的壽命與其質量的 2.5 次方成反比,所以在壽命上,紅矮星的壽命最長,最長可達1000億年;黃矮星的壽命次之,約在100億年左右。藍矮星的壽命最短,只有不到1億年。
紅矮星是指表面溫度低、顏色偏紅的矮星,尤指主序星中比較“冷”的M型及K型恆星,這些恆星質量不大,在0.8個太陽質量以下,105個木星質量以上。表面溫度較低,在2,500至5,000K之間。因為表面溫度較低,所以看上去是紅色的。在演化上,紅矮星質量太小,不足以引燃氦,只能慢慢地把氫消耗完,而且也不會膨脹成為一顆大體積恆星。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就是一顆紅矮星。據天文學家說,我們銀河系中70%以上的恆星是紅矮星。
黃矮星的質量為太陽的1.0到1.4倍,光譜分類多為G型。黃矮星的表面溫度在5400℃~6000℃之間,呈黃色。黃矮星的引力能夠引燃氦,生成碳。在演化後期,黃矮星會膨脹變大,成為一顆紅巨星,然後外層氣體物質以行星狀星雲的形式拋散,核心收縮為一顆白矮星。我們的太陽就是一顆典型的黃矮星。
藍矮星是指質量不是太大、光譜為 O、B、A 的主序星,表面溫度在1萬度左右,呈藍色或藍白色。藍矮星的質量一般在1.5~2.5倍太陽質量之間,半徑為1.2~2倍太陽半徑。在演化方面,藍矮星也會在氦燃燒後在核心積累碳,並膨脹為一顆紅巨星,在損失外層氣體物質後,成為一顆白矮星。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就是一顆典型的藍矮星。
由於恆星的壽命與其質量的 2.5 次方成反比,所以在壽命上,紅矮星的壽命最長,最長可達1000億年;黃矮星的壽命次之,約在100億年左右。藍矮星的壽命最短,只有不到1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