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在朱世慧他數十年的表演生涯中,他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戲曲人物形象,先後獲得了梅蘭芳金獎、文華表演獎、白玉蘭獎等,並兩度獲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朱世慧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戲劇界第一名醜"。

    在湖北省京京劇院的劇場裡朱世慧當時正在排練,招牌式的光頭,一笑就彎成月牙兒的眼睛,讓他散發出一種天然的親和力。表情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一個戲曲演員來說。他言丑角的表演它的表情區別於其它行當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有時候變形,比如貪官看見銀子以後那種,還有舌頭,這也是他們丑角演員一個比較重要的基本功。豐富的表情、誇張的動作,幽默展現,朱世慧舉手投足間都充滿了喜劇色彩,在舞臺上演了一輩子的丑角,他到現在依然對這個行當充滿了熱情,每天他琢磨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在舞臺上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對於中國的戲劇愛好者來說,大部分人都是透過《徐九經升官記》這齣戲知道了朱世慧,回想起當時《徐九經升官記》的火爆程度,朱世慧至今難以忘懷,僅在1981年的首輪演出中,這部戲就在北京連演了34場,並且場場爆滿,觀眾達到了四萬多人次。在一個城市演34場,到現在講不可能的,當時就確實達到幾乎就沒有歇的時候,在北京已經到觀眾限購兩張了,就是你排隊、你只能夠買兩張,你要再買兩張、你還得排隊,就是火到這種地步。在《徐九經升官記》公演之前,中國京劇界還從沒有出現過一部由丑角挑大樑演男一號的劇目,朱世慧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時,無論是戲劇界還是社會上都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醜行也能做主角嗎,當時傳統戲剛剛恢復,按他們京劇來講生、旦、淨、醜這個行當決定它大量的戲是配角,那麼當時壓力在於行內行外,你比如說像他們劇團內部或者是外部,他就覺得丑角主演這麼大一個戲,調味品變成主菜了,對了、調味品、好、這一盤味精、胡椒麵就做一盤菜端上去了,所以他自己也有壓力,他到北京住下來,他整個就跟坐月子似的,他保護他自己,因為他知道到北京演,一個是考試去了,一個是過關、認不認可,非常緊張、中午覺他都睡不著,給他的壓力是一種無形的,想什麼呢,怕觀眾轟自己,他們京劇有這麼一個也叫我們的文化吧,叫倒好、下去吧,起鬨、架秧子,你看這就是矛盾吧,但是他可以把它們倆…,用朱世慧的話講,自京劇誕生以來,丑角就像是一道大菜中的調料,雖然每齣戲中都必不可少,但卻從來不受重視,觀眾的也一直有一個傳統的思維定式,丑角演員天生是配角,《徐九經升官記》需要朱世慧在舞臺上演出長達三個小時,到底行不行,開場前不僅朱世慧心裡沒底,觀眾們也議論紛紛,以前以來沒作為主角撐一場戲,沒有過,因為京劇它是角的藝術,作為一個主演,身上的擔子是很重的,門口議論的觀眾比場內坐的觀眾要多,就在門口看那個牌子,邪了門啊,這小花臉也挑班了、挑梁了,這朱世慧是哪的,這個團過去沒聽說過,逗了、開玩笑、反正就上說貶義很多,當時他們化裝也不分什麼角什麼單人間,大傢伙都在一塊化,誰聊什麼他都聽得見,他雖然不說話,但是他心裡聽一句話就是咯噔,聽一句話就咯噔,都是對他不利的,那就是說今兒晚上就瞧我了,成不成功瞧我了,砸不砸鍋也在我(自己)了,所以這種壓力在當時的他承受下來真是不容易。

    那個時候的朱世慧,已經演了二十多年的丑角,也做了二十多年的配角,成為舞臺上的主角一直以來都是朱世慧心中的夢想,《徐九經升官記》是他圓夢的重要時刻,懷著忐忑的心情,朱世慧登上了舞臺,第一段唱腔過後,觀眾的反應,讓他一下子不知所措了起來,那好都給他叫糊塗了,為什麼叫糊塗了,因為他在後臺所聽到的觀眾都是一片貶義,但是他沒想到他一出場觀眾“譁"報以掌聲,這掌聲給他糊塗到什麼地步,他突然一下子感覺到腦子裡一片真空,沒詞了,就是下意識地一張嘴、詞還出來了,全是空白,空白、緊張嘛。雖然十分緊張,但是憑著紮實的功底,朱世慧仍然出色地完成了演出,他充滿激情的表演,點燃了全場觀眾的熱情,從始至終觀眾的喝彩聲不斷。這部以丑角為主角的戲,終於大獲成功。那一刻,朱世慧感到無比欣慰,作為一個丑角演員,經過多年的冷遇與磨礪,他終於站在舞臺的中央收穫了最熱烈的掌聲。

    那作為一個丑角能真正站在舞臺上作為大梁撐起一臺戲,算不算是他的一個夢想,這是他一生的一個夢,《徐九經升官記》給了自己這麼一個機會,成就了他自己這麼一個夢。在成功地征服了北京的觀眾之後,《徐九經升官記》的火爆程度更是超出了朱世慧的想象,1982年,這齣戲被改編成了電影《升官記》、在全國公映,一時間風靡全國。那個舞臺上的歪脖子小吏滑稽幽默的樣子至今還經常被人想起。而原來長相俊秀的朱世慧卻從此以“醜"名聞天下。當時這部戲火了之後,他的生活有什麼改變嗎,他言一舉成名,原來從來沒有這個感覺,走到街上有的就直接喊他名了,這不朱世慧嘛,有的說這不徐九經嘛,那被人認出來當時是什麼感覺,一種幸福感、一種衝動,就是感覺怎麼自己突然就成名了就。

    一部《徐九經升官記》讓很多觀飲認識了朱世慧,但是讓他聞名全國的則是他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的表演。作為京劇喜劇表演的代表人物,朱世慧曾九次登上春晚舞臺,不少表演至今依然膾炙人口,但是最讓朱世慧難忘的還是1987年的那屆春晚,那也是他第一次走上春晚的舞臺。那個時候作為一個丑角演員想進春晚也是一個夢想,當然是個夢想了,他想這春晚這幾年了、怎麼沒存我份呢,機會來了。但是像這樣的戲劇小品在春晚的舞臺上那是第一次吧,第一次,當時出現是很新奇的,當時排春晚還真是很嚴格的,他記得就為這個節目他在北京待了四十五天,就提前一個半月把他找到北京了,數次改本、數次排練,當然心態不一樣,能參加春晚,第一次、非常高興,這個待多長也無所謂,後來想想真是夠自己待的,一個半月四十五天。1987年的春晚,朱世慧和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一起表演了小品《孫二孃開店》其中一個片段,是朱世慧一邊拉著捲紙一邊說著大段的唸白,對於當時的朱世慧來說,最讓他發愁的不是難記的臺詞,而是那捲怎麼都搞不定的捲紙。你從念第一個字開始就要拉,關鍵是你念完了以後、這手紙要拉完,時間火候要掌握得好,要掌握一個什麼尺寸呢,這個手紙每張接的地方很脆弱,你這勁大了它就折了、這一折就全完了,那麼四十多天他除了練嘴裡以外,他就是練拉這個紙,他拉的手紙反正至少也有三十卷吧,反正是經常到劇務那去,朱老師、您又要手紙,他就開玩笑了,我拉肚子。因為他們戲曲演員他們知道,每樣基本功都是練出來的,不可能是你一來就會有的,不會的、不會天上掉餡餅,必須你得付出你才能得到。那天晚上演出這個效果非常好,所以後來很多觀眾看了他當年的這個戲到現在還記得,您那個拉手紙那是一絕。

    朱世慧在春晚中的演出大獲成功,數億的觀眾透過電視螢幕喜歡上了這位給千家萬戶帶來歡樂的丑角,而朱世慧也再一次體味到了功成名就的滋味。這個春晚一夜之間能讓億萬觀眾認識你,他有這種一夜成名的感覺嗎,太有了,特別春晚。那時候他記得他是初一回去,在北京辦牌的時候,那幾個服務員他都能認出來,您這麼早就回去了、您不多睡會兒什麼什麼,一登機那些空中小姐也特別客氣,成名的感覺還是非常好的。這對演員來說,它是一個目標、一個肯定。說實話,演員嘛,不想做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成為名演員的演員肯定不是好演員。誰不想成名,這就是我們的一個夢,做演員嘛,所謂成名並不是說給你個人帶來利益,這說明觀眾喜歡你,觀眾喜歡這門藝術,這也是他們做文藝工作者應該達到的這樣一種目標,觀眾認可你就是他喜歡你,他要是不認可你,他再熟、他也不會跟你打招呼。當時從事醜行四十多年,朱世慧給人們帶來了無數歡笑,但他的心裡一直覺得“喜劇最難演",人們都把喜劇當成逗樂子,朱世慧則認為喜劇其實是最嚴肅的藝術,內行演喜劇講究八個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能讓觀眾發出會心一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記得侯寶林大師在他病重的時候,朱世慧他到他家去看他,他也一再跟他探討這個,因為他看過《徐九經升官記》,他非常喜歡他,他最後還給他寫了幾個字,朱世慧到現在還珍藏。丑角演員他覺得比較難、達到這一,丑角演員就是京劇的喜劇演員,喜劇演員就應該讓觀眾由內心發出很自然的笑,給觀眾帶來愉快、帶來歡悅,這種歡悅是很自然的,這是喜劇演員的一個追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評價恆大產業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