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器世界

    戰艦的防魚雷網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至少在英國製造出無畏艦之前防魚雷網就已經廣泛裝備了。其實防魚雷網是和魚雷一起誕生的防禦性裝備。 在“懷特-海德”博士完善魚雷技術之後各國就在尋找防禦魚雷的裝備,尤其是1885年的魚雷已經可以達到30節的驚人航速,而且射程也達到幾千碼可以讓魚雷艇在安全距離之外發射,這個時候的主要戰艦航速都在20節左右根本無法規避魚雷襲擊,這就給防雷網的應用注入了強心劑。

    防雷網真正大規模應用時,幾乎都是使用鋼製撐杆和鋼環編制而成的網狀屏障,就像是中世紀的索子甲一樣佈置在艦體兩側,在一定動力帶動下可以貼敷到船體兩側。防魚雷網的設計原理是在魚累撞上鋼網之後掛住魚雷,或者直接提前引爆魚雷避免艦體直接被爆炸波及,這和納粹德國坦克上的懸掛裝甲很類似。

    根據英華人的一系列試驗,最終給出的標準是魚雷在船體外25英尺處爆炸不會對艦體造成傷害,甚至在實驗中一枚裝藥2201磅重魚雷在30碼開外的20米水下爆炸,都未能對試驗船隻自造成傷害,這時候的防魚雷網被大多數國家接受廣泛流行。但是防魚雷網也有很大麻煩問題存在:

    第一、防魚雷網很難在航行中張開使用,只有在戰艦停止的狀態下才能張開。

    設計者們選擇將防雷網安裝高度降低到幾乎貼著水面,且縮短防禦範圍僅僅對艦體中部的要害部位進行防禦,這種防禦力有限的魚雷網可以在6節低速下張開始用,也就是說在戰鬥中防魚雷網實用性不高。

    第二、防雷網很容易纏繞在副炮和推進器上。

    防魚雷網在戰鬥中破損會形成難以控制的漂浮網,只要軍艦的速度和航向有稍微的變化就會導致推進器螺旋槳纏繞鋼網,這是非常致命的缺點;此外早期的防魚雷網並不是在幹舷最底處,因為此時的戰列艦大多是幹舷向內收縮的設計(來源於木帆船設計傳統),這就決定在兩舷很難懸掛鋼網,不得不掛在副炮艙口之上,很明顯這會影響副炮的使用。

    第三、防魚雷網很難面面俱到,他對艦艏艦艉的防禦幾乎為零。

    日俄戰爭期間俄國海軍塞瓦斯托波爾號戰列艦,在自己的母港錨地內停泊期間遭到日本魚雷艇發射的100多枚魚雷的襲擊,其中只有艦艏艦艉部分受到輕創,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俄軍在艦首艦尾加裝臨時的防魚雷網,但多少證明這種防禦手段很不實用,它最多降低了魚雷攻擊射界而已,環繞艦艇在一週內至少有60度範圍得不到保護。

    針對上述問題各國專家花招百出,但是魚雷網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在日德蘭海戰期間英國海軍幾乎拆除了所有的防魚雷網,一方面是不實用另一方面是因為日德蘭海戰是一場速戰速決的戰鬥,軍艦幾乎沒有在海上停泊的機會自然就沒有使用防雷網的機會了。而沒有拆除鋼網的公海艦隊德弗林格爾號戰列巡洋艦就被受損的鋼網纏上推進器,差點被追上來的皇家海軍消滅。

    即便如此,很多不自信的戰列艦還是不願意放棄防魚雷網,真正終結防魚雷網的是魚雷技術的快速進步,在二戰爆發之前魚雷的速度達到驚人的40多節,直徑和裝藥也大幅提高,這給魚雷足夠撞破鋼網的動能同時爆炸範圍也更大了,安裝在軍艦周圍30碼得防雷網根本起不了攔截作用。更可怕的是魚雷上出現了剪開防雷網的裝置,讓防雷網徹底失去作用了。

    當然還是有下人頑固不化,透過增加鋼網鋼環數量減小網的孔洞直徑,增加鋼網的結構強度以抵禦魚雷剪刀和動能撞擊,但是鋼網重量也隨之提高對軍艦的速度構成威脅,是得不償失的設計。很多國家將退役的防魚雷網用作基地防禦,英國知道上世紀50年代還在使用,而美華人從一開始就不屑防雷網,因此沒有一張照片顯示美國戰艦使用過防雷網。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日俄海戰的時候防魚雷網就已經大規模的使用了,還防下了不少魚雷。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防魚雷網居功甚偉,幫助不少大艦儲存了性命,是很可靠的護身符。

    第二次世界大戰當然也不例外,比較重要的大型軍艦,通常都懸掛了防魚雷網。

    只是,因為防雷網會降低航行效能,還容易在惡劣海況中分離、斷裂,嚴重的還會對螺旋槳產生破壞性纏繞,人們也就沒必要無時無刻掛著它。

    在正常的航行和作戰中,軍艦們多半都將防雷網收了起來,支撐防雷網的撐杆也被摺疊在船身上。

    一般它只在軍艦於危險地帶停泊時,才會專門透過艦體上的撐杆展開,以防禦對方的漂雷和潛艇。

    有的大型軍艦還會讓護航的驅逐艦或者專門的佈網艦來進行輔助佈網,在周圍拉上一個更大的防雷網,比單純的撐杆子更嚴密。

    某些海軍基地甚至會在周圍布上好幾層固定防雷網,確保有不長眼的拿水雷和魚雷襲擊港口。

    但魚雷也不是一點變化都沒有,人們直接給魚雷裝了個旋轉刀頭,便可以讓魚雷直接撕裂防護網,這技術一戰就有了。

    上圖.別看了,這是雪風在放雷

    而且二戰時的魚雷戰法也變得更加不要臉,連小小的雷擊艦都能玩飽和打擊,一口氣噴一堆魚雷出去,薄薄的防雷網根本擋不住。

    更兇猛的還有來自戰鬥機的魚雷攻擊和俯衝轟炸,如果撐網子硬抗,那純粹是自尋死路。

    所以對於戰艦們來說,倒不如利用航速和觀察來規避魚雷更划得來,能躲開就是命,躲不開就罵身邊的祥瑞吧。

    其實許多“祥瑞”本身也是有使命在身的,它們需要在緊急時刻為大艦頂雷,犧牲自己的小身板,拯救那些即將中雷的“明星”。

    問題是,仗一打起來,哪怕祥瑞們想去擋雷,軍艦的航速往往也比不上高速前進的魚雷。別忘了這已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魚雷也提速了!

    有些魚雷根本就不朝水線去,它們採用了定深設計和磁感引信,直接從水底過,跑到戰艦龍骨下爆炸,艦娘們哪怕再屁股底下再墊個防側漏網都沒轍。

    (不過當年美軍的MK-14磁性魚雷完全是個坑)

    因為防雷網不靠譜了,所以二戰的大型戰艦都有“防雷舯部”設計,利用一箇中空注水的水線部隆起艙室,可以有效攔截部分魚雷攻擊,某些特別硬的,甚至能扛幾十發。

    不過這也得看命,比如“大和”號三姐妹,大和捱了10發魚雷沉沒,信濃被6發魚雷打沉,武藏卻頂了整整20發。

    總之,在兇殘的航空攻勢面前,防雷網根本是一點用都沒有,所以軍艦們也就乾脆都懶得用了,僅將之作為泊錨的防禦工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後化妝品套裝各個年齡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