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怪人童心

    其實我覺得這個倒是一箇中肯的評價,明末可以說是軍事人才輩出的時候,如果這些人都能用到實處,發揮他們的才能,大明不可能這麼早亡。這隻能說最後一任老闆崇禎,太沒有眼光了。

    想想孫承宗規劃的關錦聯防,直到清軍入關都沒攻破。袁崇煥的誓死堅守寧遠城,清軍無可奈何。到後來的盧象升也是個猛人,將才。最後就是孫傳庭還能撐起大明的門面,幾遭入獄出獄救火。

    這些人都是被別人進讒言,崇禎又沒什麼主意,毀了大明,更毀了自己。

    清朝對於明朝後期的很多大將評價都不低,做傳的時候有一個人是單獨的,就是孫承宗,他的自傳裡只有他自己。評語說如果孫承宗在,大清入不了關。可見清朝對他的評價之高。

    同樣對於孫傳庭,孫傳庭他在處理內亂方面是個人才,可惜老闆不識貨,孫傳庭不死,李自成能不能進城都兩說,更別說大清之後了。

    怪人胡說多謝點評!

  • 2 # 萬綠叢中一點紅

    孫傳庭生於萬曆三十七年,其能力主要在崇禎年間得以發揮,在崇禎年間,多次打敗李自成的農民軍,與盧象升,洪承疇,曹變蛟合力圍剿李自成,高迎祥!其主要功績是生擒高迎祥,並押解至北京,給各路農民軍以痛擊!

    但是孫傳庭卻遭到了朝廷主和派的排擠,加上崇禎的猜忌,使得孫傳庭蒙冤下獄達三年之久,最後李自成的幾十萬農民軍攻入河南東山再起的時候想起了孫傳庭!可為時已經晚了,李自成也不是當初的流民了,孫傳庭出征也打不過李自成了,最後犧牲了自己!

    清朝之所以給孫傳庭這麼大的評價主要有以下幾點吧

    一,孫傳庭屬於明末最有能力的將領之一可以說能夠挽救大明,但是崇禎疑心太重,導致圍剿失敗!突出大明滅亡是皇帝者的失敗!

    二,可以轉移清朝統治階級的壓力,轉移人民矛盾,是大明朝廷用兵不對,皇帝猜疑!

    三,可以說清朝的江山不是奪取大明的是從李自成手中得來的,李自成逼死了崇禎皇帝,崇禎又疑心太重,導致農民軍勝利!

    所以說清朝大書特書孫傳庭是為了統治需要!

  • 3 # 琴心入道

    明末的軍事人才太多了,關鍵在於國家為東林黨把持,江南之富富到象鄭芝龍集團,年貿易入銀千萬兩,手下動不動也傢俬百萬,幾百萬,卻不收海上貿易稅,乃至商稅,礦稅茶稅等等。

    然後諾大個國家,明明知道關寧鐵騎可以正面擊敗滿洲騎兵卻無錢擴軍,乃至被迫加遼餉逼反北方終於害了整個國家。

    明末,在政治上敢幹擔當挑戰整個官商集團的只有魏忠賢一人,然後天啟還被幹掉,你才知道官商集團力量之大早就掌控了朝廷。

    故應改為忠賢死,朝局益無人而明亡朕決矣恰當。

  • 4 # 冰哥神話

    明朝後期其實將星如雲如李成梁(明史稱其兩百年來所未有,努爾哈赤乾爹),戚繼光(民族英雄),李如松(李成梁長子,抗日援朝以4萬人擊敗豐臣秀吉15萬精銳)孫承宗(戰略家,袁崇煥老師帝師明史第一人),鄧子龍(南韓人偶像),麻貴,袁崇煥,祖大壽,孫傳庭,洪承疇,盧象升,左良玉,吳三桂,鄭成功·····。

    好好的一副牌打成這樣也是服了,也許天意如此吧

  • 5 # 季我努學社

    明末清初的幾十年歷史政局動盪、烽火遍地,大明、大西、大順、大清登政治、軍事勢力在中華大地上反覆博弈鬥爭,其中大明政權有一位令對手都感到膽寒和敬佩的大人物,他曾差一點就扭轉了晚明時期中央失墮、天下分裂的局面,然而最終死在自己人手中,令人喟嘆不已。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位被清代修史者譽為“傳庭死,則明亡”的傳奇人物孫傳庭。

    孫傳庭

    孫傳庭,字百雅,號白谷,山西代州振武衛(今山西省代縣)人。據說孫傳庭自小一表人才,聰明機警。孫傳庭26歲考中進士,明熹宗天啟初年入京任職,擔任吏部驗封司主事,升稽勳司郎中。眾所周知,天啟年間正值魏忠賢當政,禍國殃民,胡作非為,孫傳庭不滿閹黨專政,一氣之下辭官回鄉。

    崇禎皇帝即位後,朝局為之一振。崇禎八年(1635年)秋,孫傳庭返職,次年主動請纓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闖軍。此時闖軍首領闖王高迎祥自湖廣復出,來到陝西,打算進攻西安。孫傳庭在榆林建軍,號為秦軍,堅守西安,高迎祥無法攻克,打算繞道子午谷偷襲西安。孫傳庭熟悉歷史且治軍有方,早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此戰激戰四天,高迎祥所部潰敗,後被俘,送往北京處死。自此,孫傳庭為大明消除了一大心頭之患。不久,外甥李自成繼任闖王,繼續率領手下部眾轉戰南北。恰逢此時明廷內鬥,孫傳庭被遭彈劾。剛愎自用的崇禎帝將孫傳庭下獄。

    李自成畫像

    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移軍河南,時河南大飢,李自成利用了饑民的求生心理,招納了不少流民,所率隊伍迅速擴大。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圍攻開封,崇禎帝重新啟用孫傳庭為陝西總督。孫承宗上任後雷厲風行,斬殺跋扈將領賀人龍,接著轉戰黃河以南,連戰連勝。但後來由於後勤問題以及強奪戰利品戰敗,孫傳庭敗退潼關。

    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孫傳庭升任兵部尚書,堅守陝西。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傳庭不得已在八月親率白廣恩、高傑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同時檄左良玉西上,總兵陳永福、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九月,孫傳庭在汝州(今河南省郟縣)兵敗,明軍四萬餘人戰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年僅51歲。

    明崇禎皇帝畫像

    英雄戰死,糊塗的崇禎帝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任何哀榮。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孫夫人張氏率孫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殺,年僅八歲的么子孫世寧被一老翁收養。清代人編修的《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清廷還為孫傳庭追諡“忠靖”。這樣能力卓越而忠心耿耿的傑出將領,值得中華兒女永遠銘記。

    參考資料:

    張廷玉等:《明史》

    呂佳:《孫傳庭經略陝西政策研究》

    滕新才:《1643─1644年李自成戰略失誤平議》

  • 6 # 麻辣一加一

    古代王朝即將滅亡時,總會有人充當救火隊員,想扶大廈之將傾,明朝的孫傳庭就是這樣的人物,清朝時編撰的《明史》是這樣評價他的:“傳庭死而明亡矣。”

    孫傳庭出身文臣,但頗有軍事謀略,曾俘獲兵力最強的農民軍首領高迎祥,所部陝西營兵為崇禎晚期的精銳部隊。

    孫傳庭在軍事上的才能和作為,大家比較熟悉。不僅如此,孫傳庭更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為政思想和個人品格多為後人敬仰。

    孫傳庭心懷天下,以救天下為己任。在野歸隱時,他時刻為國家安危和百姓生死著想。當國家處於危難時,他則挺身而出,縱有身家性命之憂,也在所不惜。

    魏忠賢把持朝政時,壓迫排擠正直之士,孫傳庭索性請假回家奉養老母。

    崇禎八年,張獻忠攻陷明太祖朱元璋老家鳳陽,焚燒皇陵並屠殺百姓。聽到皇陵被焚、百姓被殺的訊息後,孫傳庭即刻赴京歸職吏部。

    崇禎九年,“賊亂關中”,陝西巡撫甘學闊懦弱無能,無法控制局面。陝西為明代九邊之一,民窮地瘠,陝西巡撫一職被朝中官員視為畏途,但孫傳庭有澄清天下之志,吏部尚書舉薦他時,他欣然表示“亦願一當也”。

    當時的陝西“遍地皆寇,而問兵無兵,問餉無餉”,因此在不增加百姓賦稅的情況下,孫傳庭只有動用陝西衛所屯課一途。過深思熟慮,崇禎九年,他釋出《清屯示》,為清理屯田定下指導思想,即“務照國初原額軍地及額徵糧草,一一查出,地不容失一畝,糧不容遺一粒,通融祖制,設立新規,使地出之糧實可養軍,糧養之軍實堪征戰”。

    清查衛所屯田的過程中,孫傳庭還發現有軍戶多充軍役不交屯課的情況,致使屯課流失嚴重。鑑於此種情況,孫傳庭釋出《行清軍兵備道查各衙門軍役檄》,對衙門軍役進行裁撤併收取屯課。經過這樣的改革,衙門的軍役人數減少,屯課收入明顯大增,從而減輕了朝廷的財政壓力,也有利於陝西百姓的休養生息。

    崇禎初年,陝西戰事頻繁,各衙門事務繁多,官員濫用驛站馬匹,馬戶侵佔幫貼銀的事時有發生。孫傳庭到陝西后,立刻開展明察暗訪,為了消除積弊,孫傳庭規定傳報緊急軍情、押送京邊錢糧、取辦軍器等事,必須持有衙門的勘合火牌,否則不得使用驛站的一夫一馬。使用驛站的一夫一馬。

    對於有人包攬驛遞養馬之事,他命令下屬找出問題嚴重者,嚴厲懲處。同時,改革由馬戶養馬的規定,實行官府出資直接從市場買馬的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崇禎十年,陝西漢中旱災加重,收成無望,米價暴漲。孫傳庭看到百姓的慘狀後,痛心不已,他除向朝廷請求撥款賑災外,還動用衛所屯課疏棧通糴。棧道修復後,救災糧食被源源不斷地運到漢中災區,當地百姓對此交口稱讚。

    為了緩解災情,孫傳庭還借用衛所屯課4500兩作為經費,讓兵士到陝西涇、鹹兩地購買米糧騾馬,以解漢中百姓之困。在官府出面販運的同時,他又設法招攬附近百姓,借與本錢,讓其和兵士一同販運糧食。兵士和百姓將糧食販運到漢中後,孫傳庭下令,要求當地官府必須出高價購買販運來的糧食,讓百姓有一定的利潤,使其樂於從事。

    孫傳庭推行兵民販運、官府買糧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一方面,兵民從販運糧食的過程中得到利潤,並將利潤用於販運糧食,從而產生新的利潤;另一方面,如讓商人負責販運,則需要付高額的運費,這遠比兵民販運糧食的費用高,因此兵民販運節省了大量的屯課銀兩。

    在災情嚴重的情況下,孫傳庭推行通糴生利的政策,雖屬權宜之計,卻能在最大程度上緩解漢中災情。由此可見,孫傳庭為政處事,皆以百姓利益為重,這體現了他愛民憂民的寬闊胸襟和良好品質。

    此外,孫傳庭還上書朝廷要求改革陝西鹽政,以此減輕百姓的繁重賦稅,崇禎對此很是重視,要求立刻擬定實施辦法。

    崇禎十一年,清軍入侵華北等地,孫傳庭受調離開陝西,前去抗擊清軍。崇禎十六年十月,由於孤軍作戰,孫傳庭在陝西潼關遇難,終年51歲。

    這樣一個能力、心胸和品格都很出眾的大臣死了,對於明朝確實是重要的損失。即使“傳庭死而明亡矣”有所誇張,但確實也反映了後人對孫傳庭的鮮明的態度。

  • 7 # 菸酒閣小學士

    菸酒閣大學士古代名將系列一:大明兵部尚書、督師孫傳庭傳。

    明末天災不斷、金融閉塞(財政缺銀、流通缺銀)、流民四起,外部女真崛起,崇禎內憂外患,但是老天依然眷顧,一是大明東南依然是糧賦重地,足以支撐帝國內外戰爭;

    二是大明名將輩出: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崇禎只要用好一個,足以能平定天下。

    經過崇禎不停的折騰,前後更換、撤職、處死首輔達50人,更換兵部尚書14人(其中9人治罪),督師、總督處死者11人、巡撫被殺11人。可以說,崇禎滿朝文武都被血洗了一遍。

    崇禎15年,崇禎手裡再也沒有大將可以用,只得釋放關在大牢三年的孫傳庭,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並封賞2萬兩銀子用以招兵,其餘自籌,次年加封兵部尚書、督師,總領七省軍務。孫傳庭在陝西募兵練兵,整肅部隊,而崇禎迫不及待命孫傳庭出潼關戰李自成,時孫部瘟疫流行、兵馬彈藥短缺,孫傳庭不得已領軍出關,先勝後敗,戰死沙場,時人嘆言:傳庭死,而明亡矣。 孫傳庭1593-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山西代縣人。孫傳庭一表人才,足智多謀,萬曆47年進士,授永城知縣,天啟初年任吏部主事、後升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辭官回鄉。崇禎八年孫傳庭出任驗封郎中,後升為順天(北京)府丞。崇禎9年請纓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農民軍。孫傳庭在榆林建軍,號秦軍。闖王高迎祥從子午谷入秦,被孫傳庭識破,領兵在谷口以逸待勞,一戰擒獲高迎祥。

    崇禎10年,孫傳庭與各路明軍接連打擊了農民軍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平定了關中以南地區。

    崇禎11年孫傳庭在鳳翔兵分5路攻擊農民軍過天星、混天星,殺2千餘人,又在富縣以西、合水以東3,4百里峽谷內設伏,打敗了馳援陝西的農民軍馬進忠、馬光裕部。

    之後與洪承疇合兵在潼關設伏,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帶18騎跑入商洛山中。因清兵入關,崇禎急調洪承疇、孫傳庭大軍勤王。

    崇禎11年,清多爾袞從牆子嶺、青山口入長城,總督勤王的盧象升在鉅鹿戰死。升孫傳庭為兵部右侍郎,指揮各路援軍。

    由於孫傳庭與楊嗣昌、高起潛素來不和,崇禎不許孫傳庭入朝覲見,同時又招犒賞洪承疇並准許覲見,孫傳庭大為不滿。

    崇禎封洪承疇為薊遼總督,楊嗣昌則建議將親兵全部留下抵抗後金,孫傳庭極力反對,說:秦兵不可留也,留著賊兵張,與邊無補。楊嗣昌充耳不聞,孫傳庭不甚憂鬱以至耳聾。

    崇禎12年,朝廷調孫傳庭負責保定、河南、山東軍務,孫傳庭上書求見皇帝,楊嗣昌百般阻撓,孫傳庭憤而請辭,楊嗣昌藉機向崇禎告狀,孫傳庭乃是裝病推託,崇禎大怒,下旨將孫傳庭廢為平民,將其下獄,以待判決。孫傳庭畫像

    1643年,大明王朝已經是內外交困、搖搖欲墜,在朝政上,由於崇禎急於求成、不願擔當的性格,使得崇禎與大臣離心離德;在經濟方面,頻繁更換首輔,使得崇禎朝沒有一套完整持久的經濟政策,國庫日益空虛。

    而崇禎個人極端愛財,如命孫傳庭建軍鎮壓農民軍,國庫已無銀子,崇禎從內帑拿出2萬兩銀子作為經費,並告知這是皇帝私房錢,皇太極第一次攻打北京,崇禎許諾居民上城牆禦敵者賞銀50兩。

    居民無不踴躍,登城牆者20萬,皇太極退兵後,崇禎找藉口,賴了這筆錢。某大臣提出國庫無銀,向皇帝借錢,崇禎勃然大怒,將其下獄。而崇禎死後,李自成在皇宮搜出的內庫銀子達幾千萬兩之多。 薊遼總督袁崇煥畫像

    在軍事方面,大明、農民軍、後金形成三股勢力,從實力上說仍是大明最強,原因有三:

    1是大明以一敵二,仍互有攻守,後金雖強但是人口有限,可以贏一百次,但是輸一次就會滿盤皆輸;農民軍能到處流動作戰,是長期以來朝廷的政策主要是以撫代剿,一旦認真進剿(如洪承疇四正六隅征討),農民軍就無計可施。

    所以後金和農民軍最終想法,還是以戰求和,根本沒有想到會消滅大明,即使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也是派使者求封西北王,即立即退軍;而後金只求大明承認其政權,即願意講和。第2:對後金來說,明長城特別是山海關是過不去的坎,雖然可以繞道南下,那是欺負大明無人,一旦有明君登位,截斷金軍退路,或強攻後金老巢並非難事;而農民軍皆攜帶家眷流動作戰,補給時有時無,未經正規訓練,遇到曹文詔這樣3千關寧軍,10幾萬農民軍即潰逃。3是大明雖然殘破,其國力、人口、資源等戰爭潛力依然是巨無霸,後金懼怕大明剿滅農民軍,舉國之力滅金;農民軍懼怕明金議和,全力圍剿。不作不死,大明朝實際上是被崇禎作死的。崇禎最核心的根本缺點有兩條:一是不會理財,二是不會用人。古今帝皇凡成大事者,皆能抓住這2條。我們來看分析:一、不會理財:

    萬曆花光了大明國庫,明末所有的問題皆與銀子有關,崇禎最大的事物,當明確長期財政政策,任命有才能的首輔執行,然崇禎繼位17年,換50個首輔,怎麼能有效梳理財政?只能不斷增加稅負如遼餉、剿餉,百姓苦不堪言。造成西北農民軍四起,是西北天災缺糧,而東南糧食豐富,卻運不過去,原因是朝廷缺少支付運費的銀子(現銀,明末富裕家庭喜歡儲存現銀、打造銀器),幣制改革是明末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明末皇族的福利政策已成為巨大的財政負擔,特別是各地藩王,圈佔大量土地,動嬴幾十萬頃、百萬頃,這些土地都是最富饒之地,不向國家繳稅,而朝廷需要負擔的皇族人員,也達到了數十萬人。崇禎不但沒有削藩,減輕財政負擔,反而把救藩當作軍事要務,不惜代價,孫傳庭被逼出戰也是和救藩有關。由於巨大的軍務開支,崇禎直接干預作戰,如松山之戰,崇禎出於財政壓力,不斷下詔催促洪承疇出戰,斷送松山13萬明軍。而明軍戰敗又需要更多的銀子來組建、訓練新軍,同時官軍得不到餉銀,亦兵亦匪,朝廷已陷入惡性迴圈。崇禎內帑尚有數千萬銀子,足以支撐朝廷和軍隊數年用度,而崇禎一毛不拔。直到李自成兵臨城下,不惜發動所有官員捐款,也捨不得動用。財政問題如此漏洞百出,而不會用人則是崇禎致命傷:崇禎繼位後,做了一件大事,消滅了魏忠賢集團勢力,然而矯枉過正,破壞了朝廷多年的政治平衡。崇禎極端痛恨黨爭,如對於袁崇煥不能完成5年平遼、擅殺毛文龍以及私自通敵殺滿桂(誣陷)等罪名,仍捨不得處置,但一聽說袁崇煥曾私交(東林黨)大臣,即勃然大怒下詔凌遲處死。明末東林黨是確實存在的勢力,並不是說其一無用處,而是崇禎沒有制衡的手段。明末雖內有民軍造反、外有女真進犯,但還不是根本問題。明末根本問題是缺相,缺幫助崇禎制定長期國家財政稅收、解決官場腐敗、軍隊缺餉、百官浮誇空談的風氣的得力助手,崇禎即位17年,換50個首輔,首輔是百官之首、萬人之上,每個首輔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政治主張,崇禎的做法說明其不會識人用人。崇禎消除魏忠賢勢力後,其急迫、猜忌、不敢擔當的性格又發現無人可信,又重新啟用太監勢力,重用高起潛等監軍太監,這些監軍太監造成袁崇煥被殺、盧象升戰死、孫傳庭下獄。崇禎與文官集團不是君臣一心,而是長期處於對立。“聯非亡國之君,眾臣皆亡國之臣“,這句話就是崇禎與百官對立的心態描寫。崇禎重用楊嗣昌,是因為其能對抗、打擊百官。楊嗣昌只對崇禎一人出力,因私費公,與高起潛合謀逼死盧象升,將孫傳庭下獄。

    電影《大明劫》孫傳庭劇照。

    後人一直稱讚崇禎,其勤政節儉、不屈服異族。而與崇禎最相似的是趙構,兩個皇帝都是受命危難之時,同樣面對女真崛起,而崇禎的優勢比趙構大,至少國家還未殘破。但趙構振興經濟,不干預戰事(僅透過書信與前線將領溝通),面對金人強大軍力,選擇有限度議和,後人對趙構詬病,但趙構開創南宋百多年曆史,崇禎卻國破身亡。

    孫傳庭出獄時,正值楊嗣昌戰死,李自成第二次包圍河南重鎮開封,崇禎已無人可用,只好啟用入獄三年的孫傳庭,令其率軍救援開封,不料李自成打敗三邊總督汪喬年,汪喬年被俘身亡,崇禎下詔孫傳庭繼任三邊總督,赴陝西上任。上任即受命解開封之圍,並接密詔要孫傳庭設計殺賀人龍。崇禎13年楊嗣昌圍張獻忠時,賀人龍從開縣噪歸陝西,結果張獻忠從容進入四川。在項城戰役和襄城戰役時,賀人龍兩次率軍逃跑,致使兩位督師兵敗被殺。賀人龍與李自成、張獻忠皆為陝西米脂人,崇禎懷疑其通敵,故欲除之。五月初一,孫傳庭在西安召集各軍召開軍事會議,會上突然抓捕賀人龍,宣佈密詔將其處死,命副總兵高傑接任。楊嗣昌畫像。

    5月李自成第3次包圍開封,崇禎下詔孫傳庭領秦軍出戰,孫上書:兵新募,不堪用。崇禎不理會只是不斷催促,孫傳庭只得領軍出關,時逢大雨滂沱下了數十日,黃河水暴漲,李自成見攻不下開封,在馬家口撅開黃河,水淹開封,隨後領軍南進,孫傳庭逐南下追趕,直驅南陽。李自成與羅汝才合兵西進,與孫傳庭交戰,在郟縣打敗孫傳庭。孫傳庭兵敗後率殘部退至鞏縣,再退回陝西,決心死守潼關,以遏北京上游要地。制定了:不宜速戰、開墾屯田、修繕兵器、儲存糧食的策略。為對付李自成強大的騎兵,增加明軍的進攻和防護能力,特製了三萬輛裝載火炮的火車,火車行進時可以阻擋騎兵的突擊,駐守時可結成環形陣地。

    崇禎16年5月,崇禎下詔任命孫傳庭為兵部尚書,加督河南、四川、湖廣、貴州、江南、江北七省軍務,並令其出師潼關。 此時李自成已佔領河南,殲滅數支明軍,兵強馬壯。

    孫傳庭知道出關凶多吉少,頓足說: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豈能再度對獄吏乎!表達了寧願戰死沙場的決心。

    八月十日,孫傳庭率大軍出師潼關,在汝州、靈寶、唐縣、郟縣連敗李自成,然在襄城遭受慘敗,他率敗軍逃回潼關,農民軍繳獲孫傳庭帥旗,士氣大振,乘勝攻入潼關,孫傳庭與監軍副使喬遷高策馬高呼,戰死軍中。崇禎帝吊死煤山,太監王承恩相伴。

    到崇禎16年,崇禎能幹的文臣武將已經死的差不多了,孫承宗、盧象升、楊嗣昌、滿桂、曹文詔戰死,袁崇煥被凌遲,洪承疇降敵,吳三桂守山海關不能動,左良玉擁兵自重。

    孫傳庭是崇禎唯一可以倚重的重臣,能力超群、足智多謀並且衷心不二,這樣的國家柱石,崇禎缺視為草芥,不給糧餉、不給修整時間。

    李自成出商洛山,其軍隊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以前是流民組成的農民軍,拖家帶口,遇到明軍精銳一觸即潰,在商洛山已經經過整頓和訓練,加上大量官軍投降,軍隊戰鬥力已經能與明軍主力抗衡。

    而孫傳庭據守的潼關是李自成的剋星,自古中國有得關中者得天下的說法,秦軍自關中而出,首當其衝就是河南。自古關中與河南(中原)交鋒,均是關中得勝。

    如秦滅六國、漢劉邦擊項羽。只要孫傳庭守住潼關,李自成主力就無法南下襄陽或北上北京,否則將被截斷退路、端掉河南老巢。假以時日,孫傳庭恢復元氣,訓練出2、30萬秦軍並非難事,彼時鹿死誰手,也未可知。

    孫傳庭死後,陝西迅速被李自成佔領。李自成破城後,孫傳庭一家八口僅餘一八歲幼兒被人收養,其餘皆自殺。

    可悲的是,由於沒有找到孫傳庭屍體,猜忌的崇禎懷疑其投降李自成或詐死潛逃,一直未加封追諡,對其家人也未加恩。孫傳庭之死,並非死於李自成,而是死於崇禎的催命符。

    在孫傳庭沒有糧餉,空有總督、兵部尚書頭銜,想盡辦法自建新軍,在極度缺少兵員及訓練、糧草、武器的情況下,崇禎不停地逼迫孫傳庭出關,崇禎16年的最後一戰,正值瘟疫流行,孫傳庭軍病死者眾多。

    崇禎執意嚴令出兵潼關與李自成決戰,一個昏庸的君主如此“勤政”,焉有不敗之理!孫傳庭死後,李自成大軍再無阻擋,一路從陝西攻入山西,直逼北京城。

    崇禎抱著幾千萬白花花的銀子,繼續著不割地、不求和、不遷都的愚念,在煤山上吊自殺,終於斷送了大明三百年江山。只留下史書淡淡的一句:傳庭死,則明亡矣。

  • 8 # 史不知味
    清人寫《明史》時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很有意思。

    在寫明神宗朱翊鈞的時候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在寫袁崇煥的時候說:“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在寫孫傳庭的時候則說:“傳庭死,而明亡矣。”

    在寫朱由檢的時候,則不談他對於明朝亡國的影響,只說兩字:“明亡。”

    明朝亡國究竟是亡於朱翊鈞還是亡於朱由檢?或者說明朝亡國的主要責任人究竟是朱翊鈞還是朱由檢,或者朱由校?這點我在這便不作探究了,以後有機會再作細說。《明史》對於孫傳庭的評價,幾乎與對袁崇煥的評價相同,孫傳庭又為何能得清人如此評價呢?

    首先看看孫傳庭的死:

    袁崇煥是因為曾經在沒有經過朱由檢同意的情況下派人與後金議和,遭到朱由檢的猜疑,然後又有後金的故意離間,讓朱由檢徹底失去對袁崇煥的信任,最終落得個被凌遲的命運。當時的袁崇煥在遼東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袁崇煥死後導致遼東防線基本崩潰,同時因為清朝需要標榜自己得國最正以及正統地位,因此袁崇煥得了很高的評價。袁崇煥沒有死於沙場,而是被自己人陷害,這點被清朝利用並製造社會輿論以炮轟明朝君臣。

    那麼孫傳芳呢?他是怎麼死的呢?

    崇禎十五年,李自成兵圍開封城,朱由檢不停催促孫傳庭領著那幫新兵蛋子出師解圍,在開始的時候,孫傳庭確實因為高明的戰略戰策取得首勝,李自成部丟盔棄甲潰敗而逃,然後孫傳庭部則是忙著撿戰利品。然後李自成以此為機領著兵反攻過來,結果將正忙著低頭彎腰撿東西的孫傳庭部打得找不著北了,孫傳庭敗退陝西並打算據守潼關,以拱衛京師。孫傳庭在陝西招兵買馬徵糧,並因此損害了當地的既得利益集團,從而遭到誣陷:孫傳庭不想平定叛亂了。

    崇禎十六年,我們可以稱呼孫傳庭為孫督師了。皇帝朱由檢仍然不停地催促孫督師出兵,對於這次出兵的結果,孫傳庭已有預料:回不來了。孫督師雖說是倉促出兵,可是仍然打得李自成倉皇而逃。然而,在李自成將敗的時候,一場將會連續下七天的雨卻救了他。更糟糕的是,孫傳庭部斷糧了!此時的李自成部則成了哀兵,語云哀兵必勝,果不其然,李自成反敗為勝,孫督師轟轟烈烈地戰死!不過,朱由檢當時懷疑孫傳庭並沒有戰死,可能是逃跑了,因此連諡號都沒給孫傳庭。

    袁崇煥是遭到猜疑而被朱由檢處死,孫傳庭則是為國戰死卻遭到朱由檢的質疑,因此清人便說了,你們看看,你們看看,朱由檢是不是應該接受批評教育,袁崇煥和孫傳庭是不是應該得到讚美和表揚?

    清人評曰:孫傳庭死,則明朝亡矣。

    朱由檢否定的,乾隆要肯定,比如袁崇煥和孫傳庭,朱由檢不是不相信孫傳庭是戰死的嗎?乾隆偏偏給孫傳庭追諡:忠靖。當然,我認為孫督師肯定當得起這個諡號,只是這個諡號不是朱由檢給的,而是乾隆給的,那便有點諷刺了。

    那麼清朝為什麼會說,孫傳庭死了,明朝也就亡國了呢?在說這句話前,他們還說了句:“傳庭死,關以內無堅城矣。”這句話看似是在說孫傳庭死後,潼關失守,明軍從此沒有堅城可守了。實際上則是在說,孫傳庭死後,明朝政府便再沒有可用的將領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崇禎十二年,洪承疇降清;崇禎十四年,祖大壽降清。這時候的明朝確實也沒有可以撐得起場面的將領了,可是岌岌可危的明朝想要繼續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卻必須依靠武將,而不是經常耍嘴皮的文官。

    孫傳庭可以說是最後支撐著明朝繼續運轉的一位大將了,因此在孫傳庭死後,沒有了可用的將領的明朝既擋不住李自成,更擋不住越來越強勢的清朝,所以明朝必將亡國。

  • 9 # 大飛哥愛歷史

    孫傳庭,可以說是明朝晚期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孫傳庭是萬曆十七年的進士,最初任職永城知縣,後歷任順天府承、兵部侍郎、陝西巡撫、加兵部尚書銜。為人正直,有謀略,美儀容。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個高富帥。孫傳庭的主要功績體現在他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中,崇禎九年(1636年),這一年是孫傳庭人生輝煌的起點,孫傳庭主動請纓任陝西巡撫,鎮壓陝西民變,黑水峪一戰中,擊敗農民軍,俘獲闖王高迎祥,送至京師斬首,獲得大捷。兩年後(1638年),在潼關南原擊敗李自成軍隊,使陝西農民起義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是,此時清軍越過長城,直抵京師,孫傳庭所部及洪承疇被調至京師,參加北京保衛戰。因與楊嗣昌和高起潛有矛盾,被下獄治罪。1642年,戰爭形式越來越嚴酷,此時盧象升戰死,洪承疇、祖大壽已降清。面對農民起義,崇禎皇帝手裡無可用之將,又重新起用孫傳庭,出任陝甘總督,孫到任後積極招募軍隊,頗有起色。但是由於崇禎皇帝不斷的催促,孫傳庭只能率領新慕軍隊出擊,在郟縣遭遇慘敗,孫傳庭戰死。孫傳庭的戰死,標誌著明朝最後一隻精銳軍隊的覆滅,大明帝國失去了最後一個知兵、識將的統兵大將,最終只有覆滅的命運,所以說傳庭死,則大明亡矣。

  • 10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孫傳庭一生征戰沙場死,馬革裹屍還。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忠誠二字的全部意義。

    崇禎十六年,監師孫傳庭固守潼關天險,鎮守大明王朝的最後一道屏障,與農民軍李自成形成對峙。

    但是崇禎的催戰令一日數發,孫傳庭迫不得已,率10萬疲憊之師,出關迎戰數倍於己的李自成。最後在汝州慘敗,明軍戰死4萬餘眾,潼關失守。

    孫傳庭率殘部向渭南撤退,李自成一路追殺,孫傳庭陷入絕境。

    面對如潮而來的敵人,孫傳庭面無懼色,“持矛瞋目呼狂賊”,勇敢地衝向敵陣,英勇戰死。

    (孫傳庭劇照)

    “傳庭死,而明亡矣!”為什麼後人對孫傳庭有如此高的評價?

    一,孫傳庭是大明朝的擎天柱石。

    孫傳庭文武兼備,足智多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

    萬曆四十七年,孫傳庭中進士,擔任永城知縣,後升為吏部驗封主事及稽勳郎中,因不滿閹黨魏忠賢專政,辭官返鄉。

    1636年起,孫傳庭開啟了他的戎馬一生。

    他帶領秦兵生擒高迎祥。

    崇禎九年,孫傳庭自薦陝西巡撫,專職負責對付農民起義軍。上任伊始,孫傳庭自籌糧款,招募兵馬,訓練出了一支極具戰鬥力的血性之師—秦兵。正是這隻虎狼之師,在其後的歷次戰鬥中屢立奇功。

    此時,農民軍首領高迎祥準備從漢中進攻西安,受到孫傳庭的強烈阻擊,高迎祥屢功不下。於是,農民軍轉道子午谷,準備直入西安。

    孫傳庭早有準備,在子午谷設下重兵,伏擊高迎祥。戰鬥異常激烈,秦兵勇猛頑強,以一當十,最終全殲農民軍,活捉高迎祥,解往北京,高迎祥最終被凌遲處死。

    (李自成進京)

    他配合洪承疇大破李自成。

    崇禎十一年,孫傳庭與洪承疇在潼關埋伏重兵,引誘李自成孤軍深入,打了農民軍一個措手不及,最後李自成帶領僅剩的18人倉皇逃竄。

    這一戰,孫傳庭幾乎蕩平了農民軍,取得完勝,將“關中群盜悉平”。

    二,孫傳庭忠君愛國,忍辱負重,獨立苦撐大明江山。

    他蒙冤入獄。

    崇禎十二年,清軍入侵,崇禎下令各路兵馬馳援京師。由於孫傳庭主張力戰,和投降派楊嗣昌及高起潛素來不和,受到楊嗣昌的排擠打壓,千方百計阻擾孫傳庭入朝覲見崇禎。孫傳庭只好告病,崇禎聽信讒言,罷免其所有官職,將他逮捕下獄。

    在孫傳庭入獄的幾年中,李自成乘機做大,兵力發展到數十萬,佔領河南。明朝束手無策,無人能擋。

    他忍辱負重,再度出山。

    崇禎十五年,李自成第二次圍攻開封,崇禎在無人可用的情況被迫啟用孫傳庭。

    孫傳庭以江山社稷為重,又一次義無反顧地扛起了阻擊李自成、挽救明朝的重任。

    但此時的情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孫傳庭一手調教的秦兵已盡數遣散;農民軍今非昔比,日益強大;明朝因兩線作戰,國庫早已枯竭。

    孫傳庭在一無糧餉,二無軍隊的情況下,苦苦支撐,全力抵抗李自成的進攻,在柿園之役和郟縣之戰中均告負。

    這兩場戰役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直接決定了明朝的命運,並最終導致潼關失守,孫傳庭戰死。

    三,孫傳庭是明朝的最後一根柱石。

    曾經的崇禎,猛將如雲,良才濟濟。如孫傳庭、袁崇煥、洪承疇、盧象升、孫承宗。隨便挑出一個,都是能委以重任的大將,他們既能內平叛亂,又可外御入侵。

    但是,他們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袁崇煥,遭清人離間,最終被崇禎以叛國罪凌遲處死;

    洪承疇,在松錦大戰中因糧草不濟,被迫降清。

    盧象升,在鉅鹿大戰中同清軍激戰數月,因楊嗣昌拒給糧草,高起潛不施援手而以身殉國。

    孫承宗,以76歲的高齡率家人死守高陽,拒不投降,被多爾袞綁在馬尾巴上拖死。

    (崇禎自縊而亡)

    這些人的死,崇禎難辭其咎。

    他急功近利、剛愎自用。不聽良言,屢次催戰,又無法保障後勤,致使明軍陷入絕境。

    他用人不當,聽信讒言,妄殺忠良,致使忠臣受難,含冤九泉。

    當崇禎將自己掛在北京煤山的那顆歪脖子樹上的時候,仍然至死不明 ,將亡國之罪歸咎於他的臣子:“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 11 # 杜少說歷史

    大明之亡,有云亡於萬曆,有云亡於天啟,在杜少看來,就是亡於崇禎。他接手的大明,雖已日薄西山,但是並非沒有挽救的機會。可崇禎皇帝,是一個突然接班,沒有接受過接班人培訓,又剛愎自用、 猜忌成性的君主。雖然他勤政,但是匪越剿越多,關外越打後金越強。最令人氣憤的是,明末不乏有識之士、將帥之才,卻一個個橫死。這些人的死,其實都是被崇禎皇帝坑死的。說崇禎皇帝是昏君,可能過分了,但絕對是庸主。今天,就來說說“一人身死、天下震動”的盧象升。這是位悲情人物,不僅身死,死後還遭誣陷,其遭遇處處透漏著崇禎皇帝的昏庸無能。

    崇禎皇帝

    一.文武雙全的大明進士,外號“盧閻王”

    盧象升是天啟二年的進士,雖說是個文人,但是卻武藝精湛,力大無窮。崇禎二年,皇太極率領清軍繞開袁崇煥的寧錦防線,借道蒙古進攻大明都城北京。此時,已經是大名知府的盧象升,自募一萬人馬入援京師,從此開啟了軍旅生涯。崇禎三年,升任右參政的盧象升統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力,因五代時期大名府又名天雄軍,故號“天雄軍”。天雄軍練成後,即奔赴前線剿滅以高迎祥(當時李自成還是高迎祥手下將領)、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天雄軍人數不多,僅2萬人,但動輒就打敗20萬的農民軍。數次下來,農民軍聞盧象升而喪膽。不得不說,明末之時,明軍還是很有戰鬥力的,農民軍在初期根本就不是官軍的對手。戰場上,一般都是幾千官軍追著幾萬農民軍打。盧象升一般手持戰刀,衝鋒在前,銳不可當。由於盧象升面板白皙,農民軍給他起了個外號“盧閻王”。崇禎八年,盧象升以兵部侍郎身份,總理東南五省軍務,賜尚方寶劍,與高迎祥、李自成的三十萬軍隊展開決戰。農民軍大敗而歸,闖王高迎祥一度銷聲匿跡。就在農民軍漸平之時,盧象升被任命為宣大總督,北上抗清。

    天雄成軍

    二.崇禎想議和,盧象升主戰

    明朝有九邊重鎮,軍官為明軍級別最高的九大“總鎮級別”的總兵。其中,宣府、大同一直是九邊首鎮。由於明末清庭崛起於遼東,故遼東鎮地位崛起,精兵悍將、關寧鐵騎盡在遼東,而宣大二鎮則被忽略。盧象升繼任宣大總督統領二鎮後,二鎮迅速恢復往日雄風。崇禎十年,皇太極親率睿親王多爾袞、貝勒嶽託等大將入關犯明,軍隊瞬間殺至北京郊區通州。崇禎皇帝急調盧象升入援,總督天下兵馬。

    天雄軍入援

    明朝單獨對抗清朝,或者對抗農民軍,以當時明軍的戰鬥力,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常年的兩線作戰,使得大明財政陷入了崩潰的地步。朝廷內東林黨執政,採取了加稅等一系列不公平的政策。比如加派遼餉等加稅對大明江南地區幾乎沒有影響,江南還是一片繁榮、歌舞昇平。而北方西北地區本就餓殍滿地,過高的稅收使得農民揭竿而起,這也是為什麼農民起義軍越剿越多的原因。已經執政十年的崇禎,此時已經有了與清廷議和的意思。但是大明開國以來無此先例,所以一時間崇禎拉不下來面子。內閣首輔楊嗣昌、提督太監高起潛常年在崇禎身邊,都猜到了崇禎的意思,於是都主和。這時,盧象升入朝召對,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臣主戰。”崇禎傻眼了,推脫說,議和之事是外庭討論的結果,朕並沒有同意。由於盧象升不同意議和,崇禎又不好明著表態主和,大明就只有應戰了。

    三.見死不救,盧象升慘死

    崇禎真的想迎戰嗎?當然不想,崇禎是一門心思想主和的。於是崇禎安排了提督太監高起潛掣肘盧象升。軍事會議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名為總督天下兵馬的盧象升,居然只統領本部宣府、大同、山西三大總兵的兩萬人馬,而精銳的可以野戰擊敗八旗軍的關寧鐵騎及其他部隊均歸提督太監高起潛統領。後來兵部尚書陳新甲又來前線督軍,又從盧象升手中分走大部分軍隊。天下兵馬都督盧象升,手裡的軍隊是多少呢?五千。崇禎皇帝玩的真絕啊。

    盧象升壯烈出征

    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率五千軍隊進駐鉅鹿,提督太監高起潛率數萬關寧鐵騎駐紮在五十里外。盧象升軍突然遇清軍大部,遣使讓高起潛營救,可是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升,這個被農民軍稱為“盧閻王”的天下兵馬總督,率領軍隊近乎悲壯的迎戰清軍。盧象升依舊勇猛無敵,首戰告捷,但是由於兵力太少,炮矢用盡,被數萬清軍騎兵圍攻。此戰,盧象升已盡力最大努力,為了讓自己不至於過早陣亡,特意換下了主帥服,換上了士兵服。最終,盧象升力戰殉國,死前呼喊:“關羽斷頭,馬援革裹,在此時矣!”這個本可為大明挽狂瀾於即倒的大明英烈,死時年僅39歲。

    四.死後淒涼,崇禎的陰險用心

    回到本文的主題,盧象升之死,其實並非死於清軍之手,而是死於崇禎的險惡用心,完全是被崇禎逼死的。

    首先,回想剛入朝詔對之時,性格耿直、一身浩然正氣的盧象升,一句“臣主戰”相當揭了崇禎的傷疤。崇禎想和又不敢和,缺乏一個皇帝應有的果決與擔當。但是,既然主戰,崇禎皇帝又派高起潛掣肘盧象升,這就不可理解了。理性的說,崇禎想和並沒有錯,這對於當時的大明,不失為一種策略。但是既然決定戰,那就好好打,結果在“想和又打”的指導思想下,白白葬送了盧象升這樣一員統帥級的人才。說到底,崇禎皇帝是庸才。

    其次,盧象升主戰,並非是空喊口號。他對自己帶來的天雄兵有信心,是一隻可以和清軍野戰的步軍部隊。並且,入援北京的軍隊都是強軍,尤其是數萬關寧鐵騎,這是一支自孫承宗、袁崇煥就開始精英打造的最強起兵,滿清八旗兵與之對戰數次被打敗。如果這些軍隊都歸盧象升指揮,八旗軍是佔不到便宜的。可是,崇禎偏偏是個心胸狹窄之人,你讓我丟了面子,我就得讓你死。沒有崇禎的支援,提督太監高起潛是不敢不支援盧象升的,甚至是高起潛都不會有兵權。

    再次,盧象升死後,不僅沒有發體恤,崇禎還縱容楊嗣昌、高起潛誣告盧象升“畏敵不前,以至大敗”,反而不追究高起潛坐擁數萬關寧精銳作壁上觀的行為。盧象升身為英雄,屍體80余天無人收殮。四年之後,楊嗣昌死後,朝廷才追贈太子少師。反倒是南明時期,弘光帝追諡盧象升為“忠烈”。令人諷刺的是,清朝入關後,倒是很尊敬這個曾經的對手,追諡“忠肅”。這也是清朝對於曾經的敵人的最大禮遇。盧象升一生,絕對配得上“忠肅”二字。盧象升死後的種種遭遇,“一人身死,天下震動”,寒了大明忠臣能臣的心,從此後再無主動為皇帝分憂的統帥級人物。

    最後,崇禎是個敢做不敢當的昏庸君主,毫無君主的魄力。自己親手害死了盧象升後,又追究這次戰敗的責任,殺了文武大臣36人,為自己的錯誤背鍋。而楊嗣昌、高起潛卻毫髮無傷。為什麼呢?因為殺了楊嗣昌、高起潛,不就等於說崇禎自己決策失誤嗎?陰暗、心胸狹窄的崇禎怎麼會這麼做呢?多年以後,松錦大敗後,崇禎秘密命令兵部尚書陳新甲去和清廷合議。結果被朝臣發現後,崇禎又殺了陳新甲,說此事自己毫不知情。大明有這樣的皇帝,焉能不亡?

  • 12 # 火器工坊

    其實這句評價真的非常中肯,因為就當是大明的情況來看,除了孫傳庭擋得住李自成,別人都沒這個希望了。

    1642年,李自成在河南擴大勢力,並且擊敗了曾經重創自己的左良玉部,當時大明最後的精銳只有三支,一支是守在關外寧遠孤城的吳三桂,用兵近五萬,卻因為受到滿清的威脅,半步不敢妄動。孫傳庭原來的秦軍主力在松錦大戰中被全部殲滅(作為大明當時戰鬥力第二強的軍隊,秦軍在松錦大戰中的表現還可以,一度擊退鑲黃旗的騎兵,最後被圍攻全滅),赦免後重新重用,在陝西訓練新軍數萬。左良玉被李自成在朱仙鎮擊潰後,一路逃到武昌,開始扣截商船,逐步擴大軍隊,有了軍閥作風,基本上不在聽朝廷指揮。

    一個不能調,一個調不動,所以大明軍界唯一的希望就只有孫傳庭一人了。其實按照孫傳庭本來的意思,只要自己固守陝西,李自成就不敢進攻北直隸。因為李自成在河南根基不深,一旦離開河南,很有可能被孫傳庭和左良玉夾擊,到時候李自成就有可能功虧一簣。然而崇禎皇帝並沒有這點軍事覺悟,他覺得李自成就是奔著自己的皇城來的。所以他才不管你孫傳庭的治兵方略,也不管你孫傳庭的兵是不是新兵,反正你孫傳庭不出動就是擁兵自重。然後就是孫傳庭沒有左良玉那麼兵油子,只能奉旨討賊,最後落得個全軍覆沒。

    孫傳庭是大明當時最後的軍事人才(南明不算),他一死,大明在中原真心是沒了可用之人,崇禎所能等的,就只有末日的到來了。所以電影《大明劫》的名字起得確實合題:傳庭死,大明亡;傳庭敗,大明劫。

  • 13 # 白耀亮

    傳庭死,則明亡矣,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孫傳庭能拯救大明,而是當時明朝可用之人就孫傳庭一人了。

    可悲的大明,當時的唯一能給大明做人工呼吸的人,被崇禎逼死在農民軍的手裡。再勇猛的將領也敵不過一個無能的領導。

    孫傳庭你並不孤單,袁崇煥,滿桂,盧象升已在你前面等你了。更可悲的是你的一世英名還需要你的敵人幫你正名。

    恨只恨你生在這樣混亂的世界,跟了一刻薄冷血,還自以為是的崇禎。別急,崇禎很快就會跟你們見面了,不知他再見到你們,會不會給你們道個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有效預防肛周膿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