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潯陽鹹魚
-
2 # 小約翰
關於曹操為何不稱帝,是一個歷史板塊多年來無數次重複的話題,其原因無非兩個:1.內外環境不允許。 2.曹操個人不想稱帝。
曹操的一生,實在是不容易。曹操從漢末大亂以來,直到他自己去世,幾乎一直在南征北討中度過。在北方,有平呂布,滅袁術,破袁紹,徵烏丸,定西涼。在南方,有張繡劉表張魯這樣的小諸侯,更有孫權劉備這樣的大諸侯,曹操至死沒能跟孫劉打出一個結果。連綿的戰亂,讓曹操對於稱帝這一激化矛盾的行為不敢輕舉妄動。
在內部,民間的叛亂且不說,朝廷裡,以荀彧為代表的漢臣是堅決反對曹操稱帝的,這些人的力量絕不可小視。而關於曹操這個人,他的內心是很複雜的。從他一聲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曹操本人一直有一個忠臣的夢想,這可能是他終生不稱帝的最主要原因。
而到了曹丕繼位,情況又不同了。
曹丕繼位時,天下略以大定。中國北方的叛亂基本已經消除。在朝廷裡,荀彧等漢臣一派已死,新生力量中,基本沒有傾向於漢朝的實力派,曹魏政權的內部環境已經肅清。
而外部環境下,三國鼎立的局面業已形成。尤其是孫劉兩家的矛盾激化更是給了曹丕可乘之機,讓曹丕可以從容的搞政變。
但這些原因都不是主要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是草創之主,一輩子南征北討功業顯赫,四海賓服。只要曹操活著,沒有人能夠真正威脅到他,稱不稱帝只是換個名頭而已,實際意義有限。
而曹丕不同,曹丕的地位是繼承來的,繼位以前,曹丕既無文治也無武功,他需要加強自己的統治合法性,需要團結政權內部,需要封賞部下來給自己贏得忠心,而這其中最有用的辦法就是——稱帝。
所以曹丕稱帝了,曹魏政權正式名正言順的誕生,曹丕也就成了開國之主。更重要的是,曹丕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篡漢”,而是名正言順的接受獻帝禪讓“代漢”,無論從現實還是歷史角度上講,曹丕這項操作,都是很成功的。
在曹操之前,搞禪代稱帝有王莽為榜樣,本來稱帝這種事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關鍵是看權臣怎麼做,而不是說他敢不敢的問題。
曹操生前就已經做出架空漢廷的事來,大批有能力的名士入魏國當官,漢廷裡的漢臣們都清楚形勢,漢獻帝名為天子,實為傀儡。甚至伏皇后被廢,曹操的女兒曹節就被扶上皇后之位,這些事,漢獻帝根本做不了主。
很多人又會以為曹操專橫跋扈的厲害,其實,曹操只是在權力爭奪上很強勢,不給漢獻帝機會,而在制度上,在明面上,曹操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完成的,不存在把越權的事做得難看。
以下是曹操建立魏國的重大事件年表。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奪得冀州,就想搞“重置九州制”,把冀州的地盤擴大,這事讓荀彧和孔融給攪黃了,曹操都只能繼續扮演大漢忠臣,寫信給荀彧道歉。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廢三公制,設丞相,並自領,然後指使郗慮、路粹彈劾孔融,並將其誅殺。
建安十七年(212年),天子賜給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如蕭何故事。
隨後,曹操先將冀州行政區域擴大,為“重置九州制”奠定事實。十月,曹操南征孫權,同時將荀彧招來,荀彧後在壽春自殺。
次年(213年),天子下詔“重置九州”。曹操這一步棋,從長遠看,就是已經完成奠定魏國版圖的第一步。同年五月,天子拜曹操稱魏公。
建安十九年(214年)三月,天子詔使魏公曹操位在諸侯王上。其地位超越其他劉氏郡王。
同年,伏後案發,伏皇后被廢。
次年(215年)春正月,曹操的女兒曹節被立為皇后。
同年,曹操獲得“承製封拜諸侯守相”的特權。(以前都要走流程,給下屬親信封官需要上報給天子)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進爵為魏王。
同年,烏丸、匈奴單于朝見曹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夏四月,天子詔命魏王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獲得天子儀式,比肩天子)
同年十月,天子又給曹操增加“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的天子儀式特權。
此後曹操征討漢中,返回雒陽後,遭遇關羽北伐,等平定關羽後,曹操在雒陽病逝。
魏太子曹丕繼位,在父親曹操已經奠定的魏國基礎上,曹丕代漢已經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在孫權奪下荊州後,他也適時向曹丕示好,可以說,這種形勢,是曹操生前都未曾有的大好局面,曹丕再不趁機代漢稱帝,簡直是要對不起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