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高雲淡
-
2 # 老農說事168
正好相反,農民要致富一定要依靠土地。
你會說,不是的,很多人離開了土地,富了。我們種地的,還是窮人。
當然了,這也是事實。是不是感覺矛盾?其實,不矛盾。美國的農民很富有,歐洲和日本的農民也很富有,將來,我們中國的農民也會很富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只是現在的情況。變化正在發生。
中國原本就是個農業大國,改革開放前,60%的人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都很低下。現在技術進步了,根本不可能需要這麼多人從事農業生產。農村人口多了,人均就低了,所以不可能富起來。
這就需要城鎮化。讓大量的農民進城務工。將來70%多的人進城,20%多的人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你說到那時候,農村會不會富起來?肯定會的。
將來的農業,將會是規模化,集團化,產業化。種植養殖和需求直接對接。畢竟農業是第一產業,是最基礎的產業,誰都離不開的。必須強起來,富起來。
農業靠什麼?最基礎的就是靠土地。中國的農民一定會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奇蹟。
-
3 # 湘村老田
現在誰還願意呆在家種地呀,不離開土地能養活一家人嗎?糧食價格那麼低能賣幾個錢?國家對農業也不那麼重視了,大片土地荒廢了,都是靠邁出這農村到外面掙錢。如果是農產品價格一路攀升和房屋價格一樣那才能使農民致富。國家公務員的工資漲了又漲,農產品的價格不漲且降,不離開這貧脊的土地等喝西北風吧!
-
4 # 冰封的刀1
這個要看地區了,現在農民要創業致富,硬體設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水,電,路缺一不可。不要跟我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解決吃與致富是兩碼回事。我是山區的人,我感悟最多的是,我們那裡只能靠天吃飯。第一路不通,山上的樹木,不要錢,叫收購商來砍,別人都不要。第二,水源問題,莊稼都長到山上,又沒有固定儲水池。莊稼的灌溉是個大問題。以前我爸媽年輕的時候,還能挑水挑糞上山澆莊稼,現在老了,也沒辦法了。天上不下雨,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莊稼被枯死。當然有人會說搞養殖,養殖也要水呀!萬物離開了水,都是扯淡的。水,電,路是大工程,小老百姓是搞不定的。當然,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問題。說過兩天也說不完。
-
5 # 鄉野思考
現在種田不交農業稅、不交徵購糧和派購豬了,也沒有各種攤派提留了。相反政府還有各種補貼,還有扶貧政策。農民的生活水平已極大的提高了。但是,和城裡人相比還是有極大的差距,這個差距主要是收入的差距。就自身生活滿意度來講,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農村人愛農村,城裡人喜歡城市,兩個群體間是沒有多大差異的。真正被忽視的群體是打工的這個群體。我以為,中國的現在與未來關鍵在於這個群體的去向!為什麼?改革開放四十年,如果沒有農民工的參與,是不可能成功的!而眼前農村的繁榮也是農民工的收入轉移造成的。在我老家,凡是能翻建新房和購小汽車的,都是家裡有人外出打工的,只有極少數人在家致富的那也是靠賺打工回家的人的錢。可以講,真正靠農業致富的人幾乎是屈指可數的。所以講,農村人的出路還是靠工業化,只有把大部份農村人口轉移出去才有出路。其實這也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狀,這些國家都只有極少數的農民,這就是現實!所以我們談農村,不能單方面從農業生產上著手,要從人口結構上著手。地球的人口承載量也是有限的,中國已經以最少的人均土地養活世界上最的人口了。所以講,中國的現代化,首先是工業現代化。中國工業發達了,可以吸收大量農村人口。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的成就其實是工業化城市化的程序,已經吸引了至少3億農民工的參與。但是問題來了,這3億農民工把城市建設好了,卻又要被迫回到農村。然後,城市又重新收這些農民工的後代服務城市。而這些農民工的後代已經不叫農民了,如果城市對待他們也像第一代農民工那樣,那這才是社會的大問題。我要講的是,城市的管理者再也不能幹卸磨殺驢的事了。中國農村的出路還是在城市化。政府要主導把流動人口變成城市人口。同時,眼下農村的土地政策也不合理,農民工是要放棄農村土地還是保留?這個農民工的身份不改變也同樣會制約農村的土地流轉。我是農民工,對農村的現狀再清楚不過。篇幅有限,不多講了。
-
6 # 平莎落雁7U1g
這得從實際情況而定,各別地區土地面積少,又沒有別的可以開發的專案,而家中的多餘勞動力出去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但是如果有足夠的農田利用不好收益差,放棄種植另尋出路就是浪費了土地資源!很多在農村投資種植,養殖,利用當地資源開發其它專案致富的成功農民多了。不是非得走出農村才能致富的!
我個人覺得要在農村致富,首先得改變傳統的種植觀念,種植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和其它可以利用的資源,向多種化`多種經營發展,打破傳統的以大田玉米,大豆,水稻為主的單一模式。養殖種植相結合,大田與經濟作物相結合,畜牧養殖的糞便發酵處理後可以給種植的農作物提供無公害的肥料,降低了農田投資成本。而種植的農作物秸稈粉碎髮酵或微生物處理後又可以作養殖飼料,提高了秸稈使用的價值。同時又減少了燃燒秸稈對空氣的汙染。種植養殖相結合的良性迴圈,能夠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同時利用大田作物的生長管理空閒時期兼種蔬菜、爪類等經濟作物,保證了人力資源的使用,避免了人力資源的浪費。合理的選擇套種、兼種,多茬種植提高土地利用率!當然了上訴模式種植需要農民有輕高的種植技術和實際經驗,只供參考!
-
7 # 響水大米
農民要致富一定要離開土地嗎?對此你怎麼看?
一直以來,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土地曾是老百姓的依靠,以前的年代,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是農民一輩子的希望和目標。農村的土地不僅承擔了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也是農民上了年紀後養老依靠的重要資源。但是,社會在發展,農村也在發展變化,曾經被農民稱為“命根子”的土地,只能滿足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無法實現致富的目標,更無法為農民解決養老的問題。
一、農村人口基數大,個人擁有土地數量少
就拿我們東北農村來說,一口人二畝地水田,4分地的旱田,這些土地無論你怎麼科學化、精細化種植,最後全家一年能賺個下個2-3萬算多的。很多人因為土地少,就需要承包租賃其他人的土地,但是包地費用也在逐漸上漲,在整個種植過程中佔較大比重的費用,所以去除了包地的成本,還是幾乎剩不下什麼錢。
二、外出打工收益要遠遠高於種地收入
一年辛苦種地投入費用較大,但是整體和外出打工相對比差距很大,在我們老家農村,凡是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或是去南韓、英國、俄羅斯、日本等地進行勞務輸出,每月工資都在上萬元左右,即使是在國內打工出力活,雖然辛苦,但每月收入也至少5-6000元。所以凡是出去打工的人都比在家裡種地的農民強。
三、土地無法承擔農民的養老費用
以前的年代,農民養老主要靠將自己的土地分給自己的孩子,孩子在繼承老人土地的同時也承擔了養老的義務,但是隨著現在養老費用的增加,土地的收益很難承擔起農民的養老費用。
所以,從目前農村的發展來看,現階段真正靠土地致富的人還是比較少,要想實現大部分農民共同富裕,只能透過暫時放棄土地外出打工,這種方式也是最快、最實際的致富方式。畢竟農村的人口基數太大,相關部門也在一直致力透過鄉村城鎮化的模式來減少農業者的從業人數。農民要致富一定要離開土地嗎?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
8 # 冬青裡的駱駝草
什麼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同理農民若想發家致富並不一定非要離開農村、離開土地不可。很現實的是現在有很多農民已經依靠農村和土地發家致富了,只不過是他們採取了常人不願意冒險去做的途徑而已。
前一段時間看到過一個紀錄片,講述的在山西省大山裡的一個村莊,青壯年都出外謀生,而留守在村莊裡的老人們為了擺脫貧困,在沒有什麼資源優勢的情形下,充分利用起當地古老的建築如窯洞,民俗民風,傳統小吃,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利用等,開創性地發展出了具有民間特色的旅遊文化,並日漸興盛,真正實現了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
在我們周圍更多的是利用地理特點和優勢而發展起來的農家樂和農業採摘、垂釣、培植等休閒旅遊業,以純粹的古老耕作用具和農家飯菜風味吸引到源源不斷的人來進行休閒旅遊,度假消費。還包括那些利用網際網路的宣傳優勢成為自媒體人和電商的人群,他們都因此而發家致富的不在少數。
就目前而言,僅僅依靠土地上的農作物最多能夠解決溫飽問題,農民發家致富的願望是很難以得到實現的,但是如果講農民離開了土地就能夠發家致富這更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此我們農民如果想要擺脫貧困,徹底的走上致富之路,還必須要緊緊圍繞住黨和政府對農村農業生產和發展三農經濟的優惠政策開動腦子,採取措施,結合當地的突出特點,徹底突破古老的以地養人的固有觀念,實現以地作為基點和依託帶動農村多樣性經濟的共生共存,然後再以發展經濟的模式來實現養人的目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徹底擺脫貧困走向富裕。
-
9 # 手機使用者60698890168
建國以來,農民進城返鄉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農民要富裕起來,一定要在農村堅守,改造農村!國家也要有發展農業的長遠規劃!
-
10 # i許許如生
先別說政富,先說生活保漲,土地是眼下為依生活保漲,農民無知識無社會關糸,只有一把窮力氣,誰能給他另一傷保漲?,,,,,,,。??。
回覆列表
農民視土地為命根子。袓祖輩輩生活在這方土地上,只要衣食憂是不肯拋妻棄子背井離鄉的,不要說致富,能話得過去就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