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而論,“詩”可以說是所有韻文的總稱,其中也包括了“詞”。但嚴格講詩與詞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
詩: 是文學體栽的一種,透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中國儲存最早的詩集是《詩經》。可以看出那時的詩的體式是很自由的。大都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反映現實生活,抒發喜、怒、哀、樂情感的歌謠。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文化的進步,文人的參與等等因素的影響,“詩”的內容和體式也都不斷髮展。到了唐代,有著嚴格的行數、字數、平仄限制的格律詩成為詩歌的主流。格律詩主要有兩大類:律詩和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至七字。絕句每首四句,是律詩的一半。“絕,斷也。”我們可以理解為:把律詩斬掉一半就是絕句。律詩和絕句還嚴格講究音節的平仄和上下句的對仗。我們平時說的“唐詩”一般指這些詩。
詞:也是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歌詞,所以又叫“曲子詞”。為了便於歌唱,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在唐宋時代,熟悉音律的詞人是按照樂譜的音律節拍來寫詞的,叫“填詞”。後來一般詞人不再理會音律,只按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來填寫,使詞逐漸脫離音樂,成為純粹的文學形式、詩的別體了。詞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
詞也有固定的格式,有句數、字數及平仄限制,但沒有律詩絕句那麼嚴格。與“詩”的最明顯區別是句式的多變,有時一個字便是一句。(現代詩也有長短句,但與“詞”是不同的。現代詩的長短是完全自由的,詞是有固定的行數、字數及格式要求的。)
另外,詞的語言更接近口語,更通俗易懂。並且較長於表現纖柔纏綿的情感。詞的不同風格的標識是“詞牌”。詞牌一般和內容並無太大關係。如“菩薩蠻”、“卜算子”、“滿江紅”等。每個“詞牌”代表一個特定音律節拍,古人用“詞譜”記錄之,相當於現在的樂譜。只是早已失傳,今已無人能解。只能從中瞭解詞的句式結構和平仄變化而已。
大致而論,“詩”可以說是所有韻文的總稱,其中也包括了“詞”。但嚴格講詩與詞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
詩: 是文學體栽的一種,透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中國儲存最早的詩集是《詩經》。可以看出那時的詩的體式是很自由的。大都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反映現實生活,抒發喜、怒、哀、樂情感的歌謠。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文化的進步,文人的參與等等因素的影響,“詩”的內容和體式也都不斷髮展。到了唐代,有著嚴格的行數、字數、平仄限制的格律詩成為詩歌的主流。格律詩主要有兩大類:律詩和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至七字。絕句每首四句,是律詩的一半。“絕,斷也。”我們可以理解為:把律詩斬掉一半就是絕句。律詩和絕句還嚴格講究音節的平仄和上下句的對仗。我們平時說的“唐詩”一般指這些詩。
詞:也是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歌詞,所以又叫“曲子詞”。為了便於歌唱,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在唐宋時代,熟悉音律的詞人是按照樂譜的音律節拍來寫詞的,叫“填詞”。後來一般詞人不再理會音律,只按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來填寫,使詞逐漸脫離音樂,成為純粹的文學形式、詩的別體了。詞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
詞也有固定的格式,有句數、字數及平仄限制,但沒有律詩絕句那麼嚴格。與“詩”的最明顯區別是句式的多變,有時一個字便是一句。(現代詩也有長短句,但與“詞”是不同的。現代詩的長短是完全自由的,詞是有固定的行數、字數及格式要求的。)
另外,詞的語言更接近口語,更通俗易懂。並且較長於表現纖柔纏綿的情感。詞的不同風格的標識是“詞牌”。詞牌一般和內容並無太大關係。如“菩薩蠻”、“卜算子”、“滿江紅”等。每個“詞牌”代表一個特定音律節拍,古人用“詞譜”記錄之,相當於現在的樂譜。只是早已失傳,今已無人能解。只能從中瞭解詞的句式結構和平仄變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