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魚兒2555
-
2 # 寧仔中藥分析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看了下面的颱風的成因,就知道,為什麼在夏天了。 颱風形成 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如此迴圈,形成正反饋,即第二類條件不穩定(CISK)機制。在條件合適的廣闊海面上,迴圈的影響範圍將不斷擴大,可達數百至上千公里。 由於地球由西向東高速自轉,致使氣流柱和地球表面產生摩擦,由於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強,這就引導氣流柱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系順時針旋轉),由於地球自轉的速度快而氣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而形成感覺上的西行,這就形成我們現在說的颱風和颱風路徑。 以下為人教版高一地理書第一冊的描述:: 在海洋麵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近洋麵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麵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麵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颱風。 颱風結構 從颱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麵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麵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儲存在臺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 颱風結構 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麵上。 1、比較高的溫度 2、充沛的水氣。 燒開水時,鍋底的水會往上升,這是因為鍋底的水受熱膨脹的原因。空氣也是這樣,當底層的空氣受熱後,就會往上升。在氣溫較高的區域裡,正好碰上大氣裡發生的一些擾動大量的空氣就會往上升,使地面的氣壓降低,這時上升區域的外圍空氣源源不斷流入上升區裡,因地球自轉的關係,使流入的空氣像車輪一樣轉動起來,這就是產生颱風的一個原因。當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後,其中的水氣冷卻凝結成水滴,要放出熱量,這又助長了低層空氣不斷上升,使地面的氣壓降的更底,空氣旋轉的更加猛烈,這就形成了颱風。 什麼地方同時具有這兩個有條件呢?只有在熱帶的海洋麵上。那裡的海洋麵上的氣溫非常高,使低層空氣可以充分接受來自海洋麵的水。那裡又是地球上水器最豐富的地方,而這些水器是颱風形成發展的主動力。沒有這個原動力,颱風即使形成也會消散。其次,那裡離赤道有一定地球自轉所產生的偏轉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於颱風發展氣旋試環流和氣流輻合的加強。第三、是熱帶海洋麵情況中緯度單純。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氣,往往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定常條件,使颱風有充分的時間積蓄能量,醞釀出颱風。在這些條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適的觸發機制,例如:高空出現輻散氣流或南北半球信風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颱風就會在某些熱帶海洋區域形成並增強。根據統計,在熱帶海洋,颱風常常產生在洋麵溫度超過26、7度以上的地區。 根據統計,產生颱風的海洋,主要菲律賓以東的海洋、中國南海、西印度群島以及澳洲東海岸等。這些地方海水溫度比較高,也是南北兩半球信風相遇之處,因此一年中常有20多次颱風誕生。 南飛雁 回答採納率:21.6% 2008-08-09 16:23 檢舉 颱風每年都差不多的,它是由副熱帶洋麵溫度高於26度形成的氣旋,氣溫年年走高也是多臺風的原因。 瀏覽217 為什麼颱風總是在夏天有?冬天為什麼沒有颱風? 冬天不是沒有,也曾有過,但數量很少,主要是因為下面幾個條件 1.此時西太平洋海水溫度由於大陸冷空氣頻繁影響而偏低,低於26.5度,使得颱風無法生成 2.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赤道幅合帶因素,此時副高被南下的西風帶壓到20°N以南,也就使得赤道幅合帶位於赤道附近及其以南,由於颱風生成需要一定的地轉偏向力,因此赤道地區由於地轉偏向力幾乎為0因此無法生成颱風 3.周圍環境限制,颱風需要在弱風切條件下才能生成,而冬季由於西風帶南壓,強風切區南下,使得環境不適合颱風形成 33 瀏覽2231 2017-11-23 為什麼夏季颱風特別多。 樓主你好。 在西北太平洋上少,這很容易理解。 但春秋兩季都是冷暖過渡季節,為什麼發生颱風的比例卻那麼懸殊呢? 我,一年四季都有颱風發生,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夏秋季節。夏秋季發生颱風的比例各佔42%,而冬春季各佔8%.生成颱風需要巨大的能量,夏季海洋上溫度高、溼度大,能量充沛,有利於颱風發生,而冬季則相反,因此颱風夏化。季多,冬季們知道,颱風形成要有3個最基本的條件:一、能量(海水溫度在26-2 7℃以上);二、合適的環境(熱帶輻合帶);三、地球自轉偏向力。其中,地球自轉偏向力各個季節都一樣,其他兩個條件則有顯著的差別。海水溫度隨著季節的轉換而變從冬到夏,海面接受太陽的輻射熱多於從海水中散發出來的熱量,使海水溫度逐漸升高;而從夏到冬則相反,海水溫度逐漸降低。 但海水熱量收支達到平衡的時間不在太陽直射地球最北和最南的夏至日或冬至日,所以海水溫度最高的時期不在6月而是8月,最低溫度不在12月而在2月。 就廣東而言,每年平均登陸的颱風有3.8個,今年至今只有“珊瑚”光顧汕頭,而且風大雨小,確實是偏少了。氣象專家指出,今年夏季登陸廣東臺風偏少,跟副熱帶高壓的位置有很大關係,導致颱風往北走的多。不過,今年臺風季節還沒有結束,最遲的颱風曾經在1974年12月初登陸廣東臺山,因此,目前還不能忽略秋颱風登陸的可能性。秋季颱風的走向還會受冷空氣南下的影響。 5 瀏覽393 為什麼夏天才有颱風?
-
3 # 小清新viog
“夏秋季節多臺風 颱風形成原因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
4 # 學習成長之路
颱風是由活躍的熱帶對流經組織化以後形成的逆時針旋轉的渦旋,一般來講,南海季風平均爆發在5月中下旬,之後向南海和西太平洋輸送大量的水汽和能量,構成颱風最主要的水汽和能量來源之一,同時,夏季在西太平洋和南海還受副熱帶高壓系統的控制。這樣,季風條件比較好,並且副熱帶高壓也比較強,就有利於熱帶對流的發展,從而形成有組織的逆時針旋轉渦旋的頻率就更高些。
從颱風活動上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年四季都有生成。在氣象學上,颱風是一個典型的中尺度氣旋系統,它多生在低緯度高溫高溼的海域,生命史一般從幾天到十幾天。
一般說來,一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麵,這個洋麵不僅要求海水錶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麵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釐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颱風裡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5℃的海洋麵上,因熱能不夠,颱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米左右的厚度。2、在臺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溼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溼的熱帶洋麵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帶渦旋。3、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4、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
冬天歷史上也曾有過颱風,但數量很少,主要是因為下面幾個條件:
1.此時西太平洋海水溫度由於大陸冷空氣頻繁影響而偏低,低於26.5度,使得颱風無法生成。
2.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赤道幅合帶因素,此時副高被南下的西風帶壓到20°N以南,也就使得赤道幅合帶位於赤道附近及其以南,由於颱風生成需要一定的地轉偏向力,因此赤道地區由於地轉偏向力幾乎為0,因此無法生成颱風。
3.周圍環境限制,颱風需要在弱風切條件下才能生成,而冬季由於西風帶南壓,強風切區南下,使得環境不適合颱風形成。
-
5 # 使用者聽松閒人
我們必須弄清楚為什麼颱風會在夏季多發?這就與自然區域的洋麵有關係。颱風凝聚的氣旋坯牙,
產生颱風有其一定的條件符合才會發生,例如,海洋麵積的跨度必須特別寬廣,我再一次來說一下產生颱風的自然條件。
太平洋北起止日本海線起,一直延伸到熱帶赤道海線,這寬廣無比的洋麵,在入夏以來,日繼一日地被烈日所灸烤,於是海水在加溫,於是當水溫續步累積到26.5度,甚至達到27度,日積月累,這樣的水溫越來越加深。而當加深到60米深度的時候,這區域的洋麵上就會切換出無數個氣旋,這些氣旋就是產生颱風的坯芽,無數個氣旋約有10%的氣旋抱團生成颱風。
問題是進入8月份以後,南北冷暖氣流就會頻繁對流,我們都知道,冷曖氣流對流就會產生風的產生。而在7月份,洋麵的氣旋還不是那麼強烈或多發,這是因為溫度的條件還不夠達到60米的深度,雖說7月份略有颱風發生,可發生災害性的機率相對就少。
進入8月份,海水的溫度條件基本成熟,洋麵上的氣旋越來越多,而這時正是季節交換的季節,北方的冷空氣續步南下,而洋麵的熱氣旋卻十分強大,這些強大的熱氣流與冷空氣一旦對流,於是巨風就發生,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颱風。”也正是這時的冷空氣還是緩弱的,它怎經受得住太平洋上無數氣旋切換成的熱氣流呢?因此,進入8月,這時的颱風特別強烈,例如2018年的17號“山竹”颱風就有17級的威力,造成了巨大的災害。
因此,身居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的居民必須在8月份務必要做好預防,密切關注氣象預報,防患於未然,關愛我們的生命和財產...
-
6 # 粽子小播報
一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a.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麵,這個洋麵不僅要求海水錶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麵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釐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 。颱風裡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5℃的海洋麵上,因熱能不夠,颱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臺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 在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溼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溼的熱帶洋麵供應水汽,如果沒有 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帶渦旋。
c. 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 ,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 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
上面所講的只是颱風產生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不等於就有颱風發生。颱風發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至今尚未徹底搞清。
颱風實際上是強列的熱帶氣旋。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強烈天氣系統,它象在流動江河中前進的渦旋一樣,一邊繞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一邊隨周圍大氣向前移動。象溫帶氣旋一樣,在北半球熱帶氣旋中的氣流繞中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相反。愈靠近熱 帶氣旋中心,氣壓愈低,風力愈大。但發展強烈的熱帶氣旋,如颱風,其中心卻是一片風平浪靜的晴空區,即颱風眼。
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熱帶氣旋,其強度差異很大。1989年以前,中國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8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2級的熱帶氣旋稱為強颱風。自1989年起,中國也採用了國際分類標準,即:當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 力小於8級時稱為熱帶低壓,8和9級風力的稱為熱帶風暴,10和11級風力的為強熱帶風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2級的熱帶氣旋才稱為颱風。
由以上定義不難看出,熱帶氣旋是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的總稱。但由於熱帶低壓破壞力不強等原因,習慣上所指的熱帶氣旋一般不包括熱帶低壓。
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於高溫、高溼和其它氣象條件適宜的熱帶洋麵。據統計,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熱帶海洋上都有熱帶氣旋生成。
大多數的熱帶低壓並不能發展為熱帶風暴,也只有一定數量的熱帶風暴能發展到颱風強度,颱風之間的強度差異也很大,有的強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為35米/秒,但中心附近最大風速超過50米/秒的颱風也不鮮見。如在浙江瑞安登陸的9417號颱風,登陸時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風速就達45米/秒。
熱帶氣旋的生命史可分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個階段。其生命期一般可達一週以上,有的熱帶氣旋在外界環境有利的情況下生命期可超過兩週。當熱帶氣旋登陸或北移到較高緯度的海域時,因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高溫高溼條件,會很快消亡。
綜上所述,夏天擁有產生颱風的充足條件
-
7 # 小布丁燁燁
颱風的形成需要兩個條件:1.充足的熱量(光照);2.充沛的水汽;夏天,這兩個條件是最容易滿足的。
1.在地球赤道周圍,夏天太陽直射光線使海水升溫,並快速蒸發,由於水蒸氣帶動海面空氣上升,造成海面附近形成低氣壓,周圍空氣會源源不斷地補充過來,形成強風;
2.上升的水蒸氣在高空中遇冷液化,形成富含小水珠的雨雲;
3.因為地球自轉,加上週圍補充進來的空氣是在運動,所以周圍空氣會受到科里奧利力的作用,在北半球,颱風氣旋會逆時針旋轉,在南半球,颱風氣旋會順時針旋轉;
4.邊緣補充進來的空氣隨著中心氣流一起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成雲,中間氣流升到高空遇冷要麼隨周圍氣流分散下沉,要麼直接原地下沉,再加上週圍旋轉補充進入的空氣,一個完整的颱風就這樣生成了。
所以說在夏天,海面上有了充足的光照,水汽蒸發,加之外層空氣的補充,就容易形成颱風。
回覆列表
颱風的形成至少有兩個條件:
1、比較高的溫度
2、充沛的水氣。
燒開水時,鍋底的水會往上升,這是因為鍋底的水受熱膨脹的原因。空氣也是這樣,當底層的空氣受熱後,就會往上升。在氣溫較高的區域裡,正好碰上大氣裡發生的一些擾動大量的空氣就會往上升,使地面的氣壓降低,這時上升區域的外圍空氣源源不斷流入上升區裡,因地球自轉的關係,使流入的空氣像車輪一樣轉動起來,這就是產生颱風的一個原因。當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後,其中的水氣冷卻凝結成水滴,要放出熱量,這又助長了低層空氣不斷上升,使地面的氣壓降的更底,空氣旋轉的更加猛烈,這就形成了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