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見微養生

    中醫將出汗異常的症狀稱為汗證。常見汗證主要有四類:自汗、盜汗等、大汗、戰汗等。

    自汗:白天出汗,稍微活動就會增多。

    自汗多由於陽虛或者氣虛(主要是脾肺氣虛)造成的。活動的時候身體陽氣會往體表擴張,人體津液隨陽氣而出,所以出汗更加明顯。自汗通常會伴有怕冷、神情疲憊、乏力等症狀。

    自汗證治當益氣固表。黃芪作為一味補氣藥,尤其擅長補脾肺之氣,所以益氣固表止汗的效果非常好。

    黃芪:甘,微溫。歸睥、肺經。

    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託毒生肌,利水退腫。

    感冒的人或有溼熱阻滯、食積內停、陰虛陽亢的人不能服用黃芪。

    自汗兼有怕風,體虛、容易感冒的人,可以用黃芪搭配防風和白朮,便是傳統治療體虛自汗的經典方《玉屏風散》。

    玉屏風散:防風、黃芪各、白朮

    功用:益氣固表止汗。

    藥店可以買到由玉屏風散而來的中成藥,如玉屏風顆粒或者玉屏風膠囊等。

    盜汗:人在睡覺時出汗,醒來反而不出汗。

    盜汗多由陰虛或者氣陰兩虛造成的,陰虛化燥而生熱。人在睡覺時,陽氣內斂,進去人體內裡。此時,陰虛的人,陰不能制陽而生虛熱,從而將人體的津液蒸騰而出。醒來後,陽氣又分佈於體表,所以汗就不出了。

    盜汗治當滋陰潤燥,而且心陰虛、肺陰虛、肝陰虛、腎陰虛等,都會出現盜汗的症狀。治療時需辨證準確。

    大汗:出汗量大,津液大洩。中醫臨床上,大汗有虛和實的分別:

    實證:多因外邪侵入人體內裡,化而為熱,裡熱亢盛,將體內的津液蒸騰而出。通常表現為發熱、汗出不停、臉紅、口渴喜歡喝冷水等症狀;

    虛證:多因重症、危證病人陽氣突然虛脫而出,造成津液隨陽氣大量外出。常見為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亡陽證。

    戰汗:先是怕冷戰慄,表情痛苦,幾經掙扎,後而出汗,被稱為“戰汗”。常見於傷寒病邪與人體正氣相爭劇烈的時候,是疾病的轉折點。

    傷寒病邪侵犯人體,正氣便會與之抗衡。若是外邪強盛,正氣一時不足以抗爭,則邪伏不去。人體會不斷調動正氣來與之對抗。所以戰汗過後,熱退脈緩是邪去正安、疾病好轉的表現;若是仍然高燒不退,脈來急疾,則是邪盛正衰、疾病惡化的表現。

    看似簡單出汗,其實原因有很多種,調理也需辨證準確後對症下藥。

    服用中藥需辨證準確,建議諮詢正規中醫後方可服用。

    正心誠意,普及專業的中醫藥知識。

  • 2 # 靜玄靈空

    我就是這樣,所以才下決心學中醫。這類症狀,有千萬種說法,我是沒遇到誰說出過半點東西。就是古籍,也查了好多,找不到方法。至於那些動不動就說吃什麼吃什麼的,算了吧,你們半吊子都算不上。

    不動也流汗,光以這一點,只能說是症狀,除了說心氣虛,什麼也判斷不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花溝晚上能搭帳篷住嗎?有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