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執政時期為咸豐皇帝去世的1861年,到慈禧去世的1908年。
慈禧執政期間,雖然有同治中興,但總體對外戰爭一直是持續不斷的,丟失土地的事件大致有三次。
一、中俄伊犁談判
19世紀80年代,英國支援的阿古柏政權在新疆獨立,沙俄趁機佔領中國西北伊犁附近大約20萬平米的大片土地,誘騙了清廷重臣崇厚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加上阿古柏割據,清廷失去了幾乎整個新疆地區,在慈禧支援下,左宗棠擊敗阿古柏收復新疆,兵臨被沙俄佔領的伊犁地區,隨後清廷著名外交家曾紀澤出使莫斯科,居然成功改約,簽訂了《中俄改訂條約》,沙俄歸還伊犁九郡等多處重要城鎮,被歐洲列強稱為“唯一從熊口中取出肉的人”,但是仍然損失了中亞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無法收回。
二、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日本公開侵入北韓,中日正式爆發戰爭,清朝由於錯誤的估計的日本的野心,以及寄希望於歐美列強的調停,使得本來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清軍不斷處於劣勢,北韓戰場統領葉志超無能,一夜狂逃500裡,各軍團各自為戰,全軍覆沒,黃海現場指揮不通知,清廷要求出海決戰,李鴻章要求避戰保船,北洋水師左右掣肘,全軍覆沒,最終清廷在日本的逼迫下,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極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和遼東半島(由於三國干涉還遼未成功),並且佔領了清廷附屬國北韓半島。
三、旅大租讓事件
清廷甲午戰敗後,日本逼迫清廷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一條是割讓遼東半島,但由於影響沙俄利益,沙俄聯合法國德國強迫日本把遼東歸還中國,最終日本在歐洲列強的強大壓力下歸還遼東半島,但隨後沙俄以還遼有功迫使清廷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隨後又簽訂《續約》,後1901年日俄戰爭爆發,旅大地區被日本強行佔領,以慈禧為首的清廷統治階級無能為力,只能任由宰割。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旅大又被蘇聯接收,最終到了新中國1955年時期,這個地區主權才徹底回到中國。
慈禧時期丟失的土地大致就是這些,比起咸豐皇帝那150萬平米,慈禧這個時期其實算不錯的了,《中俄伊犁條約》說實在話,能把伊犁大部分地區收回來挺難以置信了,沙俄要不給,左宗棠又是一場硬仗。《馬關條約》影響也很遠,如果沒有甲午戰敗,北韓就計劃郡縣化設省了,至於臺灣釣魚島啥的,至今還留在後遺症。
其他還有,比如《中法新約》,雖然並未割讓國內土地,實際上卻失去了附屬國越南地區。還有《辛丑條約》在北京劃定使館區,嚴格的說也算是割讓土地。這些都是慈禧時期發生的事件。
慈禧太后執政時期為咸豐皇帝去世的1861年,到慈禧去世的1908年。
慈禧執政期間,雖然有同治中興,但總體對外戰爭一直是持續不斷的,丟失土地的事件大致有三次。
一、中俄伊犁談判
19世紀80年代,英國支援的阿古柏政權在新疆獨立,沙俄趁機佔領中國西北伊犁附近大約20萬平米的大片土地,誘騙了清廷重臣崇厚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加上阿古柏割據,清廷失去了幾乎整個新疆地區,在慈禧支援下,左宗棠擊敗阿古柏收復新疆,兵臨被沙俄佔領的伊犁地區,隨後清廷著名外交家曾紀澤出使莫斯科,居然成功改約,簽訂了《中俄改訂條約》,沙俄歸還伊犁九郡等多處重要城鎮,被歐洲列強稱為“唯一從熊口中取出肉的人”,但是仍然損失了中亞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無法收回。
二、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日本公開侵入北韓,中日正式爆發戰爭,清朝由於錯誤的估計的日本的野心,以及寄希望於歐美列強的調停,使得本來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清軍不斷處於劣勢,北韓戰場統領葉志超無能,一夜狂逃500裡,各軍團各自為戰,全軍覆沒,黃海現場指揮不通知,清廷要求出海決戰,李鴻章要求避戰保船,北洋水師左右掣肘,全軍覆沒,最終清廷在日本的逼迫下,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極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和遼東半島(由於三國干涉還遼未成功),並且佔領了清廷附屬國北韓半島。
三、旅大租讓事件
清廷甲午戰敗後,日本逼迫清廷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一條是割讓遼東半島,但由於影響沙俄利益,沙俄聯合法國德國強迫日本把遼東歸還中國,最終日本在歐洲列強的強大壓力下歸還遼東半島,但隨後沙俄以還遼有功迫使清廷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隨後又簽訂《續約》,後1901年日俄戰爭爆發,旅大地區被日本強行佔領,以慈禧為首的清廷統治階級無能為力,只能任由宰割。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旅大又被蘇聯接收,最終到了新中國1955年時期,這個地區主權才徹底回到中國。
慈禧時期丟失的土地大致就是這些,比起咸豐皇帝那150萬平米,慈禧這個時期其實算不錯的了,《中俄伊犁條約》說實在話,能把伊犁大部分地區收回來挺難以置信了,沙俄要不給,左宗棠又是一場硬仗。《馬關條約》影響也很遠,如果沒有甲午戰敗,北韓就計劃郡縣化設省了,至於臺灣釣魚島啥的,至今還留在後遺症。
其他還有,比如《中法新約》,雖然並未割讓國內土地,實際上卻失去了附屬國越南地區。還有《辛丑條約》在北京劃定使館區,嚴格的說也算是割讓土地。這些都是慈禧時期發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