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隻腳的大烏鴉

    我覺得崇禎如果早死個十幾年,明朝可能還有救。只要他活著,明朝都沒救了。如果他南下,只怕明朝死的更快,估計就沒南明什麼事了。

  • 2 # 木力水

    首先,我給出肯定的答案!

    現在我們來看看當時崇禎帝所面臨的環境。當時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已經兵臨城下,而明朝的有生力量基本都不在北京。

    本身來說,連續多年的農民起義軍活動,已經給當時的大明王朝完成了巨大的拖累,就像一個袋子漏水,你不斷去補這個口子,但是即使你補好了這個,另外的口子又開了。所以整個明朝的當時全國已經千瘡百孔。

    但即使如此,依然可以肯定,有相當一部分老百姓,還是認為明朝中央,是皇家正統的。這種觀念仍然是主流。更何況,明朝軍隊鎮壓農民軍,其實農民軍多為戰敗逃竄狀態的。

    現在說一下北京被農民軍攻破,原因有二,第一,明朝主力軍不在北京,第二,北京城守衛軍缺乏強有力的戰略家!

    所以我認為農民軍攻破北京,幾乎所有北京人都沒想到,所以幾乎所有人都還在按部就班呢!農民軍就是說白了,靠運氣,打下了北京。運氣成分太大!

    北方的後金軍隨後很輕鬆就把農民軍從北京趕走了,並且一路擊敗所有農民軍。從側面也說明了農民軍其實不堪一擊,就是靠運氣攻下了北京城!

    當時北京城混亂,假如崇禎帝逃出北京,一路跑到南方,然後只需要一道聖旨,在國內還是可以建立起一個堅固的新帝國的,就像南宋。

    原因有三,第一,漢族佔國內多數,北方被後金軍佔領後,漢族人一定會團結一心守護南方明朝。

    第二,後金軍以騎兵為主,到南方山區作戰,發揮不了騎兵作用,而且容易水土不服!再面對南方明朝抵抗時,至少幾十年攻打不下!

    第三,南方經濟發達,明朝時候,南方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巨大的經濟能力支援下,一旦第二條實現,北方後金南方南明,兩個朝廷極有可能同時存在,既然互相吃不了對方,那麼大家就可以商量一下做生意吧,也就和平了。南明政府就這樣可以延續下去。

    現在說下最壞的結局。崇禎帝跑到南方,即使仍舊打不過後金,但至少在前幾十年裡,後金一個小小的政權,還不善於管理巨大的國家,所以即使崇禎帝苟延殘喘,卻也可以在南方輾轉幾十年,不成問題,何況,一定會有太多漢人幫助崇禎帝!

  • 3 # 劉先生你好

    我覺得如果崇禎南下了,明朝還是有救的!

    明朝崇禎執政時期,社會動盪不堪,人民揭竿而起。

    其中,李自成和張獻忠是農民起義軍的代表人物!

    當飢不裹腹的農民跟著領袖起義的時候,我想他們希望的是推翻明朝,讓自己填飽肚子。可是當推翻了明朝,逼死了崇禎,建立大順政權,最終還是失敗了。最後落得便宜的卻是滿人。

    那問題來了,身為漢人的我。是選擇一個較差的明朝或者建立另一個漢人的朝代還是選擇臣服於一個兇殘的異族?

    我想在那個年代,人們大多數還是會選擇漢人掌權!

    於是,才有的南明朝廷的延續,臣民又對朱明王朝抱有幻想!!!

    為什麼南明沒有抵住滿人?

    一切的一切都是權利不統一,唐王魯王桂王,實力分散。各自都想稱王!文臣不和,黨派相爭!

    最通俗的舉個例子,就像一根筷子容易折彎,一把筷子很難!

    而,能讓筷子成為一把的人就是崇禎!

    如果崇禎在,全國上下可以結成一心調動各地兵馬抵抗外敵,不會存在各地稱王的局面。

    我相信可以像南宋一樣堅持下去,甚至北伐成功。

  • 4 # 妖鬼雜談錄

    沒救,明朝還是會很快滅亡。

    沒翻資料,以瞭解的一點點東西回答一下個別方面的問題。

    1、國庫空虛,南遷之後變化不會太大。皇帝控制不了文官集團勢力

    明朝末年國庫空虛,打李自成時候,讓大臣捐銀子100萬兩,可見當時國庫已經空虛到何等地步。南遷之後這個情況也難改變。

    明朝時期,文官勢力強大,南方雖然富庶,但是都是文官的大本營,無論是農業稅還是商業稅,明朝末年幾乎都收不上來。導致明朝中後期的皇帝,看著錢就眼紅。

    文官集團把控輿論,皇帝想要加稅或者另收其他賦稅,都被文官集團抵制,甚至鼓動民間暴力抗稅用民間輿論逼迫朝廷。

    明神宗想要追究抗稅暴民,被大臣反對,皇帝絕食抗議。古往今來,至此一例。

    雖然後來與滿清戰爭,讓文官集團認識到提升賦稅的重要性,但是也僅此而已,否則李自成打到北京城時候,也不會連100萬兩都不捐。

    PS:有觀點認為國庫空虛,但是崇禎富裕,小金庫有3000多萬量,但是這個觀點個人不認同。萬曆貪財,三大徵期間也掏出了百多萬兩,崇禎在亡國之際,不捨得花銀子?2、統治階層腐敗

    明朝皇室奢侈,宗室龐大,皇室開支巨大,萬曆年間每年內庫進100萬兩還不足,還需向戶部要銀子。

    李自成攻進北京城時,在嚴刑拷打之下,搜出7千萬兩。明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農民流離失所。

    南方富庶只是統治階層與地主階級的富庶,農民依然會起義。

    3、崇禎剛愎自用,多疑,治國無方。

    信任宦官,不信大臣,就不多說了。

    崇禎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如此治國,能人志士誰敢來投,而中皇太極離間計,凌遲袁崇煥,更是自毀干城。

    至於加重賦稅

    4、明朝軍隊戰力太差

    明朝軍隊曾經是無敵的代名詞,雖然財政困難但是萬曆年間依然贏得三大徵的勝利,但是在薩爾滸之戰後,明軍的神話破滅,戰爭主動權也已經失去。

    崇禎時期,野戰方面除了關寧鐵騎,估計已經沒有哪隻明軍再敢跟清軍對抗。

    即便崇禎南遷,但是在崇禎的勤奮領導之下,明朝估計守不住。

  • 5 # 靜夜史

    我是“靜yeS”,個人認為即使崇禎遷都南下,明朝還是會崩潰!

    自漢朝以後,在面對社稷危亡的時候,中原王朝多了一個選擇,就是離開中原南下,到遠離戰亂的南方建國。如東晉、南宋都是成功案例。但是明朝的情況相比於晉宋有著很多不同,這注定了明朝的南遷最終的失敗!

    1、崇禎皇帝的悲劇性格

    剛愎自用是崇禎的性格寫照,這是這位皇帝的悲劇。而最悲劇的是他是皇帝,他的悲劇不可避免地成了這個大明王朝的悲劇。

    不理性和無擔當最終葬送了大明帝國。

    經過前幾任皇帝的折騰,到崇禎登基時,大明帝國已經千瘡百孔。“治大病用猛藥”成為年輕崇禎的想法,說幹就幹,於是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掉了魏忠賢,將所謂的道德楷模東林黨扶上正位。貌似一切都在柳暗花明,但是在這個講究權力制衡的帝國,崇禎上臺的第一把火就把這個平衡打破了。而歷史一再證明,很多看起來美好的東西其實很邪惡,罌粟花也很美豔,東林黨也是一群道德婊。所以在崇禎消滅了他們的宿敵後,東林黨很快膨脹,開始對閹黨展開瘋狂報復。這幫道德先生以滿嘴仁義道德對所有看不慣的人扣上不道德的帽子,朝廷再次烏煙瘴氣。無奈之下,崇禎不得不再次起用太監幫自己對抗東林。

    猛藥只會傷筋動骨,即使有效果,也是迴光返照。崇禎執政後期,崇禎意識到自己的魯莽,私下重新厚葬了魏忠賢,但是人死不能復生。面對這個爛攤子,崇禎不斷進行各種改革,但不理性加上剛愎自用,導致了很多改革虎頭蛇尾,最後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反而加速了大明帝國的滅亡。

    如果說不理性是缺乏執政經驗,勉強可以被原諒,那麼逃避責任就是崇禎最大的惡行。作為皇帝,崇禎皇帝用發罪己詔的形式承擔責任,但下一秒就會找個替罪羊背鍋,這種行為在民變和女真入侵時經常用到。逃避責任的結果是君臣離心、眾叛親離。

    所以可以這麼說:有崇禎在,即使跑到歐洲、跑到美國,大明也還是會滅亡,因為崇禎的性格,註定無法帶來中興。

    2、道德婊——東林黨

    崇禎自縊前大聲控訴:“諸臣誤我”、“文臣皆可殺”,很明顯這是他推卸責任的話。但一個巴掌拍不響,皇帝不靠譜,這幫做臣子的又做了什麼?

    面對農民起義軍和女真,大學士楊嗣昌提出:“大明若亡,必亡於流賊”的論斷,併力主與女真議和,畢竟前朝和親納貢之類的緩兵之計都用過。但是這幫所謂的君子們對這樣的妥協行為怒不可遏,黃道周更是在朝堂之上痛斥楊嗣昌賣國,眾怒之下,崇禎皇帝只好殺掉參與此事的兵部尚書陳新甲了事,此舉斷送了明朝最後一絲希望。

    當時的現實是:民軍不斷壯大,“三餉”加徵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無奈的崇禎皇帝想要大家表示一下,多少全看自覺。結果等來的是魏藻德等閣臣100兩、50兩這樣的“大數目”捐款,這些人還恬不知恥地說自己是毀家紓難,散盡家財。錢是維持帝國運轉,募兵平叛禦敵的物質基礎。失望的崇禎只好又打起了皇親國戚的主意,死纏爛打下,才從國丈兜裡刮出一萬兩。後續是:李自成進京後,對這些大臣進行了家底大普查,搜出的銀子七千多萬兩。觸目驚心的數字照亮了這個熠熠生輝的群體,正是這群道德婊的一毛不拔,最終毀掉了大明王朝。

    民軍將近,崇禎確實想過南遷。周皇后不止一次地勸:“南京是另一個都城,到那裡,一切都可以東山再起。”的確,在北方被糟蹋得生靈塗炭時,江南卻一如既往地歌舞昇平,欣欣向榮,長期以來這裡承擔著帝國五分之四的賦稅。但是,正直的東林黨人再次從道德高度譴責了這一不負責任的行為,光時亨大罵主張南遷是大逆不道。最終輿論的力量將崇禎皇族徹底困死在北京城。明朝滅亡後,光時亨投降李自成,後又投降南明,再次告訴了我們東林人的無恥。

    從當時的情形看,南遷是最合適方案,但為什麼這幫道德婊們叫嚷著要死守呢?從地理上看,北方再爛,也是南方的屏障。北方穩固,特別是長城一線,能阻擋女真的侵襲,為江南提供了極大保護。一旦長城失守,華北平原基本無險可守,戰線不得不南退至江淮甚至是長江一線,南京就在長江邊!

    這幫人保護江南不是因為江南是賦稅重地,是國家的後勤基地。而是因為,江南是東林黨人的老窩。經過資本主義萌芽,江南地主階級已經坐大並逐漸登上歷史舞臺左右政治。萬曆年間,江南地主的代表東林黨透過反擊皇帝收礦稅等鬥爭,使皇帝大人收入大減,導致後來崇禎不得不加徵“三餉”向老百姓要錢,這才導致走投無路的農民揭竿而起,北方大亂。

    明末期江南已是東林黨人的天下,他們政治上跟朝廷討價還價,經濟上帶頭偷稅漏稅,儼然就是一個皇權外的商業帝國。可以想象:即使到了南京,崇禎皇帝也依然收不上錢,這是真正的捧著金碗去要飯。沒錢,募兵禦敵等就無從談起。這種尷尬就類似於辛亥革命後,囊中羞澀的南方政府最後不得不最終妥協於袁世凱。

    3、殭屍體制已經積重難返

    崇禎南遷和東晉以及南宋南遷不同,前者只是經歷了一百多年,可以說體制還有活力,而且南遷時大量北方人跟隨,他們的南下為江南的開發帶來了強大生力軍。反觀明朝,當時的江南已相當繁榮成熟,各項階層分化已經很明顯,而且此時的大明帝國已經運轉了近300年,各項制度已經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敗。

    這種衰敗的政治體現就是從天下無貪到天下皆貪,潛規則大行其道,崇禎的性格又導致了文官集團的離心,統治階級已經到了必須推倒重來的程度。南明覆亡,除了自相殘殺被各個擊破,更大的原因在於體制已然僵化,縱有朱元璋在世也無濟於事。

    經濟體制也病入膏肓。東林黨人控制江南經濟,偷稅漏稅,甚至動用政治力量威脅皇權,實力異常龐大,這和晉宋時情況完全不同,龐大的勢力已經不具備透過改良重新最佳化階級的可能。土地早已兼併到大地主手裡,江南農民只能給地主打工而不是種地。而如果大地主階級背叛,勢必會讓南遷的崇禎雪上加霜。

    另外,軍事體制從明朝中期就已經開始衰敗。戚家軍、俞家軍的存在是民族的驕傲,也說明了朱元璋時期以來的軍戶制度走向消亡。幾十人的倭寇一路打到南京城下,足以說明傳統軍制的敗壞。沒辦法,明朝才開始允許將領培養私人武裝。但問題來了:如果將領都像戚繼光那樣高風亮節,這就是一支大明的精銳之師,反之,就是國家的禍害。但大明國力衰微,又必須倚仗他們保家衛國。

    對於帝國而言,皇帝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他們拿錢幹活,保家衛國,但實際情況往往要嚴重很多。毛主席說過:“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有了軍隊,形成多個軍閥割據,最終就會肢解了整個帝國,漢、唐都是這樣,明朝也面臨著這樣的窘境。如果此時崇禎南遷南京,號召力有,凝聚力也有。但這些都是精銳盡失之後的烏合之眾,北方混戰和鼠疫早就將明朝的精銳消耗殆盡,南方有戰鬥力的諸如鄧芝龍這樣的軍閥,崇禎如何能號令他們?南明政權唐王命令鄧芝龍北伐,鄧芝龍的我行我素就說明了這些問題。所以崇禎即使南遷也絕不容易成功。

    4、南遷政權水土不服

    假設南遷成功,崇禎能帶來什麼呢?是先進的技術?還是精銳的軍隊?答案是否定的。

    江南的技術很先進,不需從北方引進。而軍隊,如果精銳還在,斷不會放棄社稷苟安東南。所以即使崇禎南遷,也只能帶來一幫所謂的領導核心。他們的作用,就是號召江南人民拿起武器繼續戰鬥,將戰火和鼠疫引向南方。

    而可怕的事實是:即使沒有崇禎的號召,廣大江南人民也會奮起抗爭。清朝入關後,江南就和滿清進行了三十多年的不懈鬥爭。

    南明的失敗是必然,因為腐舊體制限制,也沒有一個統一核心。如果崇禎南下,似乎可以解決一個領導核心的問題,但問題出在南方的地勢上。

    自古以來,大一統王朝統一天下一般是自北向南。北方地形相對平坦,適合大規模軍隊推進,因此能夠迅速建立強大政權進而統一天下。即使經濟重心南移,這一歷史大勢也沒有改變。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明朝。但明朝面對的也是一個例外,即第一個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南方相對於北方,丘陵眾多,因此易割據,這也解釋了多個南明政權並存的問題。所以南遷之後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跨過千山萬水,去集合各路諸侯大軍,一起發兵北方,收復失地,但很難。古往今來,東晉也好、南宋也罷,一旦南遷,地主階級重組紮根,習慣了江南風花雪月,就很難北返了。

    明朝的“天子守國門”決定了明朝的政治重心一直在北方。在君臣離心的情況下,沒有北方地主階級南下護送並支援,人生地不熟,崇禎不可能號令三軍?在北京作為首都的情況下,南京只是陪都,不受重視必然自暴自棄,這裡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都已經爛到了根。指望這樣的地方,這樣的官吏,擁護這樣的皇帝重整江山,無異於痴人說夢。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6 # 密探零零發

    不言而喻,崇禎不願意南遷,因為他已經甚至結局,以及南明小朝廷已經幫我們證明了這個假設的結局,明朝必亡,只是換做是崇禎的話,倒可以多苟延殘喘幾天。

    大明這座大廈已經爛透,是無法修補的,他退出歷史舞臺,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明朝整個統治階級已經爛透,社會矛盾不可調和,連他們自己也已經放棄治療了,企圖重新洗牌,來緩解社會矛盾。舉個例子,當時大明快要滅亡的時候,急需要錢來救國,崇禎皇帝哀求大臣們捐款,可是他們卻集體哭窮,幾乎一毛不拔,最後坐看大明滅亡,當李自成向他們下手的時候,他們才悔悟。這樣的一個政權早已爛透了,且早就失去了民心,註定是要滅亡。

    南明小朝廷進一步證明了明朝真的不行了,自身矛盾重重,在強敵下,迅速土崩瓦解。如果換做崇禎的話,倒可以多苟延殘喘幾天,但也無力迴天。畢竟當他有一個完整的國家的時候,他都無法解決自身的問題,等到半壁江山的時候,更不用說了。

    總之,明朝亡於自己的腐朽無能,是被歷史無情地拋棄了。它的滅亡,帶來社會重新洗牌,從而實現社會利益的再分配,從而緩解社會矛盾,這是中國幾千年朝代更替解決社會矛盾的老套路,甚至可以說全世界都一樣,畢竟既得利益者豈能輕易讓出自己的利益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8年的第一季度有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