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我愛我老婆大人丶

    尋根溯祖

    1、出自嬴姓,為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少皋氏裔孫伯益之後,其受姓始祖為戰國趙王子奢。相傳少皋有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孕生子大業(皋陶)。大業之子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傳至季勝有個曾孫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亂有功,被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趙城),稱為趙氏。後建立趙國。戰國時趙王有子叫趙奢,以善用兵著稱,因戰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在馬服(今邯鄲市西北),稱馬服君,死後葬於封邑。其子孫最初以“馬服”兩字為其姓氏,後省去“服”字,遂有馬氏。世居邯鄲。史稱馬姓正宗。

    2、由譯音而得姓: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時,其創始人穆罕默德被音譯為“摩珂末”、“馬哈麻”、“謨罕德”,回、維吾爾、哈薩克、塔塔爾、東鄉、撒拉、保安等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受漢族影響,在採用姓氏時遂以穆罕默德在中國的最初譯音“馬”、“哈”、“麻”為姓,形成馬姓中重要的一支,其中尤以回族中馬姓最多,有“十個回族九個馬”之說。

    3、出自他族改姓和賜姓。如東漢大司徒馬宮,本馬矢氏,後改姓馬氏;五代時司馬球之後改司馬氏為馬氏,金時女真人汪古氏漢姓為馬,元時蒙古合魯氏有改姓馬者,清滿洲八旗費莫氏、馬佳氏中,均有改姓馬者。明朝時,多支歸附朝廷的西域回民被賜姓為馬;蒙古人中亦有被賜姓馬者。 遷徙流佈 與其他勝氏不同,馬姓得姓較晚,然而很快成為大族。 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將趙奢之孫馬興遷徙至秦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西漢武帝時,馬興後人馬何羅徙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從此,扶風茂陵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氏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佈於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這一時期,馬姓位居要職者有漢相馬宮、伏波將軍馬援、東漢開國功臣馬武和馬成、馬援裔孫馬騰和馬超父子,學者有馬融等,形成馬姓發展史上的顯達時期。 唐朝是馬姓發展的又一高峰,唐初宰相馬周、唐代中期猛將馬U、中興名將馬燧等為馬姓增輝。唐末,王潮、王審之率兵並中原民眾入閩,有河南馬氏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許州鄢陵(今屬河南)人馬殷應募從軍,隨秦宗權部將孫儒入揚州,轉從別將劉建峰攻取潭州(今湖南長沙)。896年,劉建峰被部下所殺,馬殷被推為主,被朝廷任為潭州刺史,後進武安軍節度使,於907年被後梁封為楚王,建立楚國,歷時45年,這是歷史上馬姓建立的唯一一個政權。 宋代以後,閩、粵地區馬姓逐漸增多。至明代,馬姓族人遍佈福建;至清代,有馬姓移居臺灣,進而又遠徙東南亞及歐美。 現今馬姓在全國的分佈以北方為主,在全國百家姓中居第18位。 郡望堂號 郡望 《元和姓綦》所列馬氏郡望有:扶風,京兆、郡、荏平、臨安、西河、廣陵等。 扶風馬氏為馬氏中最大的支派,並衍生出眾多支派,如西涼馬氏、洛陽馬氏、京兆馬氏、臨安馬氏等。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置京兆縣,職掌相當於郡太守,因地近輔,故不稱郡,治所在長安(今西安市西北)。三國魏時改稱京兆郡。京兆馬氏自稱為東漢大儒馬融之後,其裔孫自周齊至唐有好幾代人任御史之職,人稱“御史馬家”。 堂號 馬姓的堂號有扶風堂、樹德堂、聚未堂、寶善堂、文英堂、懷遠堂、青雲堂、伏波堂、銅柱堂、絳帳堂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銅柱堂和絳帳堂。 銅柱堂:西漢伏波將軍馬援南征交趾,勝利後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擇軸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