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儒》裡有一條孔子的罪行就是支援別人造反:
《韓非子·忠孝》裡說孔子提倡賢臣可以代君,是不知真正的忠誠為何物:
《孔子家語》裡也有:
又
問題是墨子韓非子作為說理寓言的書難說是信史,孔子家語古來也認為偽書。即使是真,記錄的造反者本身也是貴族,大可以懷疑如果平民造反,孔子是否會換一個態度。不幸流傳下來的記載,孔子本人沒有遇到過平民造反,沒有明確討論過這個問題,一些相關的討論,又似乎從正反兩方面都能解釋。
(有人可能要提柳下惠他弟弟,可要是柳展雄算平民造反,那孔子也得算平民了。按記載,這倆出身其實差不多。)
然而孔孟之道,本不是孔子一人的孔孟之道,孟子是如何說的民貴君輕誅殺獨夫臣視君如寇仇?
不過,對於某些人而言,儒生支援舊勢力就是貴族狗腿壓制百姓,支援起義者就是不要臉地投靠新主子不忠不義,總之無論怎麼選都是錯的。這就不對了,不能兩頭堵的批鬥儒家吧?那還不如直說你要批的是儒這個身份,而不是儒的觀點做法,只要是儒,哪怕像孔鮒一樣為陳勝吳廣起義而死,也是錯誤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不敢堂堂正正說出自己的目的,這目的恐怕是難以達到的。
《墨子·非儒》裡有一條孔子的罪行就是支援別人造反:
孔某之荊,知白公之謀,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幾滅,而白公僇。嬰聞賢人得上不虛,得下不危,言聽於君必利人,教行下必於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從也。行義可明乎民,謀慮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慮同謀以奉賊,勞思盡知以行邪,勸下亂上,教臣殺君,非賢人之行也。《韓非子·忠孝》裡說孔子提倡賢臣可以代君,是不知真正的忠誠為何物:
孔子曰:當是時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教悌忠順之道也。然則有道者,進不為臣主,退不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賢子者,家貧則富之,父苦則樂之;君之所以欲有賢臣者,國亂則治之,主卑則尊之。今有賢子而不為父,則父之處家也苦;有賢臣而不為君,則君之處位也危。然則父有賢子,君有賢臣,適足以為害耳,豈得利焉哉?所謂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親。今舜以賢取君之國,而湯、武以義放弒其君,此皆以賢而危主者也,而天下賢之。古之烈士,進不臣君,退不為家,是進則非其君,退則非其親者也。且夫進不臣君,退不為家,亂世絕嗣之道也。是故賢堯、舜、湯、武而是烈士,天下之亂術也。《孔子家語》裡也有:
子曰:「非道益之謂也.道彌益而身彌損.夫學者損其自多,以虛受人,故能成其滿博哉.天道成而必變,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故曰:『自賢者,天下之善言不得聞於耳矣.』昔堯治天下之位,猶允恭以持之,克讓以接下,是以千歲而益盛,迄今而逾彰;夏桀昆吾,自滿而極,亢意而不節,斬刈黎民如草芥焉,天下討之,如誅匹夫,是以千載而惡著,迄今而不滅.又
六馬之乖離,必於四達之交衢,萬民之叛道,必於君上之失政.上者尊嚴而危,民者卑賤而神,愛之則存,惡之則亡,長民者必明此之要.問題是墨子韓非子作為說理寓言的書難說是信史,孔子家語古來也認為偽書。即使是真,記錄的造反者本身也是貴族,大可以懷疑如果平民造反,孔子是否會換一個態度。不幸流傳下來的記載,孔子本人沒有遇到過平民造反,沒有明確討論過這個問題,一些相關的討論,又似乎從正反兩方面都能解釋。
(有人可能要提柳下惠他弟弟,可要是柳展雄算平民造反,那孔子也得算平民了。按記載,這倆出身其實差不多。)
然而孔孟之道,本不是孔子一人的孔孟之道,孟子是如何說的民貴君輕誅殺獨夫臣視君如寇仇?
不過,對於某些人而言,儒生支援舊勢力就是貴族狗腿壓制百姓,支援起義者就是不要臉地投靠新主子不忠不義,總之無論怎麼選都是錯的。這就不對了,不能兩頭堵的批鬥儒家吧?那還不如直說你要批的是儒這個身份,而不是儒的觀點做法,只要是儒,哪怕像孔鮒一樣為陳勝吳廣起義而死,也是錯誤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不敢堂堂正正說出自己的目的,這目的恐怕是難以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