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是夏秋高溫時期多種果蔬易發生和流行的病害之一,絕不止是辣椒。
在高溫乾旱丶強光的環境條件下,植物的正常生理機能受抑,就必然會導致其對病害的抵抗能力下降。而且,夏秋高溫時期病蟲害肆虐,這就給靠昆蟲傳毒的一些病毒病發生和流行創造了條件。
那麼我們先來看病毒病的幾個傳播途徑:
(1)種子帶毒,部分病毒可附著於種子表面或內部,一旦種子發芽,便自然成為帶毒菌源。
(2)傳毒昆蟲傳毒,可以傳播病毒的昆蟲主要有蚜蟲、粉蝨、飛蝨、葉蟬等小型害蟲,它們有的是本身就是病毒載體,而有的則是在刺吸帶毒植物汁液之後獲得病毒而傳播病毒,比如蚜蟲就是在刺吸帶毒植物汁液之後成為病毒攜帶者的。所以在生產中消滅越冬病毒菌源(主要是雜草)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措施。
(3)汁液接觸、機械摩擦傳毒,在田間出現帶毒病株後,整枝打杈等農事活動,以及葉片摩擦等都可能傳播某些病毒。
我們現在知道茄果類蔬菜上發生的病毒病菌源有20多種,主要是黃瓜花葉病毒、番茄花葉病毒、菸草花葉病毒、馬鈴薯X病毒、番茄黃化曲葉病毒丶番茄斑萎病毒等。其中馬鈴薯X病毒、菸草花葉病毒等由汁液傳染。其它如馬鈴薯Y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等由蚜蟲傳播。如黃瓜花葉病毒、菸草花葉病毒、番茄花葉病毒等多種病毒在田間的寄主範圍很廣,包括很多雜草,如反枝莧、刺兒菜、酸漿等,成為越冬後菌源。
辣椒發生病毒病後,可根據不同的侵染菌源而表現出不同的發病症狀,比如花葉、蕨葉、條斑、叢枝、禿尖等。
那麼病毒病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其一,種子帶毒情況。
其二,品種抗病性。抗病品種發病症狀較輕,而感病品種發病症狀重,甚至可能絕產絕收。
其三,環境條件:一般病毒病在20攝氏度開始發病,25度以上流行。在高溫、乾旱的條件下,利於蚜蟲等傳毒昆蟲繁殖、遷飛和傳毒,所以發病也重。
其四,栽培管理因素: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多,蚜蟲發生重的地塊發病也重。辣椒封壟早,在高溫來臨前田間已形成良好遮蔭環境,比封壟遲的發病輕。田間乾旱,土壤瘠薄、排水不良,追肥不及時,偏施氮肥,以致植株生長不良時易發生病毒病。鄰近黃瓜、桃園等其它易發生病毒病作物而防治不力地塊發病重。
怎樣防治病毒病發生呢?
防治病毒病關鍵在於預防!因為目前沒有針對病毒病的特效治療藥物,所以阻斷和減少病毒病的傳播途徑和機會是必然的選擇。
(一)選種抗病毒品種:雖然目前還沒有免疫的辣椒品種,但是根據需要選種適宜的抗病品種還是一個基本措施。
(二)做好田間清理,要連同地頭雜草清除乾淨,減少越冬菌源和蚜蟲等蟲口數量。同時注意合理安排茬口,避免黃瓜、番茄、辣椒等作物混作,為蚜蟲和病毒病發生創造條件。
(三)加強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病能力:育苗田與生產田要分離,避免連作。與玉米等高稈作作物間作套種,利用玉米為辣椒遮蔭,降低光照,減少蚜蟲和病毒病發生。施足底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增施磷鉀和鈣肥,提高作物生長勢。葉面噴施硝酸鉀、過磷酸鈣、牛奶等具有減輕病毒病的作用。
合理澆水,避免田間乾旱與高溫強光的環境疊加影響作物生長髮育。
田間整枝打杈時不能觸及傷口,並做好工具和手的消毒工作,如用1OOO倍高錳酸鉀溶液浸洗消毒。如發現帶毒株,整枝打杈應分開進行,最後處理帶毒株。
(四)做好蚜蟲、粉蝨、飛蝨等傳毒昆蟲的防治工作。一般來說,田間懸掛黃色粘蟲板可捕殺蚜蟲、白粉蝨等趨黃性害蟲,使用藍色板可誘殺薊馬。懸掛或鋪設銀灰色膜、防蟲網可趨避和阻隔蚜蟲等蟲害。葉面噴施噻蟲嗪、呋蟲胺、烯啶蟲胺、吡蚜酮、氟啶蟲胺腈等可防治蚜蟲、粉蝨等蟲害。苗期灌施噻蟲嗪溶液對蚜蟲、粉蝨、薊馬等蟲害的防治有效期可長達30天以上。
(五)目前的抗病毒藥劑可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是鈍化病毒,另一類是透過提高作物抗病毒能力和生長勢來減輕病毒病症狀。還沒有能徹底殺滅病毒而治癒病毒病的藥劑。所以各種藥劑的使用必須要趁早,才能發揮防治效果,減輕病毒病發生和流行。一般來說,要在病毒病發生前用藥藥效最好。可選用藥劑如毒氟磷、鹽酸嗎啉胍、寧南黴素、氨基寡糖素、葡聚烯糖、極細鏈格孢啟用蛋白、菇類多糖丶低聚糖素等。可根據需要輪換和復混使用。在發病早期,也可單獨噴施60O~1000倍高錳酸鉀溶液。
病毒病是夏秋高溫時期多種果蔬易發生和流行的病害之一,絕不止是辣椒。
在高溫乾旱丶強光的環境條件下,植物的正常生理機能受抑,就必然會導致其對病害的抵抗能力下降。而且,夏秋高溫時期病蟲害肆虐,這就給靠昆蟲傳毒的一些病毒病發生和流行創造了條件。
那麼我們先來看病毒病的幾個傳播途徑:
(1)種子帶毒,部分病毒可附著於種子表面或內部,一旦種子發芽,便自然成為帶毒菌源。
(2)傳毒昆蟲傳毒,可以傳播病毒的昆蟲主要有蚜蟲、粉蝨、飛蝨、葉蟬等小型害蟲,它們有的是本身就是病毒載體,而有的則是在刺吸帶毒植物汁液之後獲得病毒而傳播病毒,比如蚜蟲就是在刺吸帶毒植物汁液之後成為病毒攜帶者的。所以在生產中消滅越冬病毒菌源(主要是雜草)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措施。
(3)汁液接觸、機械摩擦傳毒,在田間出現帶毒病株後,整枝打杈等農事活動,以及葉片摩擦等都可能傳播某些病毒。
我們現在知道茄果類蔬菜上發生的病毒病菌源有20多種,主要是黃瓜花葉病毒、番茄花葉病毒、菸草花葉病毒、馬鈴薯X病毒、番茄黃化曲葉病毒丶番茄斑萎病毒等。其中馬鈴薯X病毒、菸草花葉病毒等由汁液傳染。其它如馬鈴薯Y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等由蚜蟲傳播。如黃瓜花葉病毒、菸草花葉病毒、番茄花葉病毒等多種病毒在田間的寄主範圍很廣,包括很多雜草,如反枝莧、刺兒菜、酸漿等,成為越冬後菌源。
辣椒發生病毒病後,可根據不同的侵染菌源而表現出不同的發病症狀,比如花葉、蕨葉、條斑、叢枝、禿尖等。
那麼病毒病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其一,種子帶毒情況。
其二,品種抗病性。抗病品種發病症狀較輕,而感病品種發病症狀重,甚至可能絕產絕收。
其三,環境條件:一般病毒病在20攝氏度開始發病,25度以上流行。在高溫、乾旱的條件下,利於蚜蟲等傳毒昆蟲繁殖、遷飛和傳毒,所以發病也重。
其四,栽培管理因素: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多,蚜蟲發生重的地塊發病也重。辣椒封壟早,在高溫來臨前田間已形成良好遮蔭環境,比封壟遲的發病輕。田間乾旱,土壤瘠薄、排水不良,追肥不及時,偏施氮肥,以致植株生長不良時易發生病毒病。鄰近黃瓜、桃園等其它易發生病毒病作物而防治不力地塊發病重。
怎樣防治病毒病發生呢?
防治病毒病關鍵在於預防!因為目前沒有針對病毒病的特效治療藥物,所以阻斷和減少病毒病的傳播途徑和機會是必然的選擇。
(一)選種抗病毒品種:雖然目前還沒有免疫的辣椒品種,但是根據需要選種適宜的抗病品種還是一個基本措施。
(二)做好田間清理,要連同地頭雜草清除乾淨,減少越冬菌源和蚜蟲等蟲口數量。同時注意合理安排茬口,避免黃瓜、番茄、辣椒等作物混作,為蚜蟲和病毒病發生創造條件。
(三)加強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病能力:育苗田與生產田要分離,避免連作。與玉米等高稈作作物間作套種,利用玉米為辣椒遮蔭,降低光照,減少蚜蟲和病毒病發生。施足底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增施磷鉀和鈣肥,提高作物生長勢。葉面噴施硝酸鉀、過磷酸鈣、牛奶等具有減輕病毒病的作用。
合理澆水,避免田間乾旱與高溫強光的環境疊加影響作物生長髮育。
田間整枝打杈時不能觸及傷口,並做好工具和手的消毒工作,如用1OOO倍高錳酸鉀溶液浸洗消毒。如發現帶毒株,整枝打杈應分開進行,最後處理帶毒株。
(四)做好蚜蟲、粉蝨、飛蝨等傳毒昆蟲的防治工作。一般來說,田間懸掛黃色粘蟲板可捕殺蚜蟲、白粉蝨等趨黃性害蟲,使用藍色板可誘殺薊馬。懸掛或鋪設銀灰色膜、防蟲網可趨避和阻隔蚜蟲等蟲害。葉面噴施噻蟲嗪、呋蟲胺、烯啶蟲胺、吡蚜酮、氟啶蟲胺腈等可防治蚜蟲、粉蝨等蟲害。苗期灌施噻蟲嗪溶液對蚜蟲、粉蝨、薊馬等蟲害的防治有效期可長達30天以上。
(五)目前的抗病毒藥劑可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是鈍化病毒,另一類是透過提高作物抗病毒能力和生長勢來減輕病毒病症狀。還沒有能徹底殺滅病毒而治癒病毒病的藥劑。所以各種藥劑的使用必須要趁早,才能發揮防治效果,減輕病毒病發生和流行。一般來說,要在病毒病發生前用藥藥效最好。可選用藥劑如毒氟磷、鹽酸嗎啉胍、寧南黴素、氨基寡糖素、葡聚烯糖、極細鏈格孢啟用蛋白、菇類多糖丶低聚糖素等。可根據需要輪換和復混使用。在發病早期,也可單獨噴施60O~1000倍高錳酸鉀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