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知行並存我思我進

    學習唐詩,背誦唐詩,最好還是要理解創作背景!

    每一首詩作都有一定的創作背景,知道了創作背景更有利於孩子理解詩人創作詩歌時的心境。比如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他為什麼要這樣寫,窮並快樂著?是因為當時他所參與並領導的“永貞革新”失敗,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迫害,不管到了哪裡都不受歡迎。但是,劉禹錫卻是非常樂觀的一個人,他用《陋室銘》來給自己打氣,也向迫害他的人表明,你們是打不倒我劉禹錫的。

    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半小時漫畫唐詩》,作者用詼諧、幽默的筆觸交代了一個個或喜悅、或失望、或無奈的故事,以及依據這個故事背景而寫成的詩歌。

  • 2 # 小暖男的媽咪

    說說我們自己家小朋友情況。

    二年級。從去年開始,迷上詩詞大會。以前唐詩也就幼兒園背了幾首,實在談不上積累。

    詩詞大會之後,天天想和有對詩,想玩飛花令。無奈儲備太少,我趁熱打鐵,寒假期間要求每天背一首,總體完成度差不多70%。後來央視又出了一檔節目《經典詠流傳》,裡面傳唱詩歌,小朋友一下子又喜歡上了。

    我會根據這些熱度,給小朋友進行一些拓展,節氣、節日、季節、寫花鳥魚蟲、寫送別、寫喝酒等等,小朋友興趣不減。整體感覺今年進步很大。

    但是對描述歷史故事、人物等的詩歌,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積累,我們還要加強。

    總結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需要培養、呵護,才能激發內外的自生動力!

  • 3 # 西安五味

    說說我的感悟,原先我也喜歡古詩詞,但居限於上學時,一扔就三十幾年。今年疫情期間,才重拾舊好,帶著孫子共背古詩,孫子現三歲半,對詩的準確意思難以理解,便從詩人的故事開講,再講詩的故事,對大部分詩的大意還是能知道一些的,小孩子的記憶非常好,以每天一首的進度進行著,主要注意學新的之前一定要複習學過的,如果後期背的多了便分批覆習以前的。另外多看名家的誦讀,小孩子的模擬能力超強,比如這周背了幾首長點的詞,己能有模有樣的表演了。其實最重要的是喜歡,這樣才能有可能堅持背,背詩是學習古詩詞的基本要求,無捷徑可走。

  • 4 # 雲煙過徃

    古人寫詩是為了抒情,後人學詩是為了知識,拋開學習,重要的還是喜歡,就像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因為老子樂意,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何必強求。做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和做一個刻板的人,兩碼事

  • 5 # 會說話的鍋

    小孩子學唐詩不講究理解,讓他喜歡唐詩就可以了。

    要讓孩子喜歡唐詩,背誦不是最好的方式,太過枯燥乏味,最好的方式是“唱”出來。

    孩子們都喜歡音樂,而我們的唐詩恰好是能唱的,所以讓孩子唱唐詩,既能讓孩子背誦唐詩,更能激發孩子對唐詩的喜愛,還能鍛鍊他們的理解能力。

    不同的音高,不同的音長,代表孩子對詩意的理解。可能不準確,但並不影響孩子理解能力的提升。

    “唱”唐詩,正式的稱呼叫“吟誦”。要幫助孩子學唐詩,可以讓孩子學吟誦,受益終身。

  • 6 # 星辰大海angel

    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僅體現在閱讀上,其實也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從日常生活中就培養孩子善於思考,提高理解力的能力,這樣再延伸到學習中就會好很多。現在的閱讀理解,一方面是閱讀,擴大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另一方面是理解。那麼理解能力這是要慢慢培養的,需要一個轉換的過程,欲速則不達。

  • 7 # 小陽shine

    剛開始我們要通過和唐詩相關聯的生活日常去做引入點,先要引發孩子的興趣,不能剛開始就是死記硬背。要讓孩子覺得詩句和現在的生活很貼近。

  • 8 # olivia1113

    學唐詩要用工具的,我覺得對於年齡不大的孩子還是用表演式思維導圖是最好的,這是我的教學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還小的時候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這非常適合畫思維導圖,同時這個年齡的孩子也是很好動的,那麼表演也很適合。

    讓孩子通過表演的方式身臨其境,感受當時作者的心情,環境,讓孩子情感細膩,不冷漠,也提升想象能力,然後再通過和其他孩子互動提升交流能力,表演結束後把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成導圖,增強羅輯思維能力和理解力和創造力,最後再由老師來修正就可以了。

    這樣記憶古詩對孩子來說就是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我們不要限制了孩子的能力,不要只是背古詩,我們要看到教育的本質,教育其實是提升能力,適應社會並且高於社會,並不是來限制孩子,打壓孩子的,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也好,老師也好,一定要找準教育的目的,讓孩子能夠自由成長。

  • 9 # 摸魚小能手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定,太小的孩子你給他講古詩的意境深層次的問題他是理解不了的。你可以用歌唱的方式教孩子古詩,這種方式比較有趣,便於孩子記憶。如果是記事類的古詩,可以以講故事的方法,這樣也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 10 # 曦心數理化老師

    學習唐詩宋詞,這知識點很刻板,要看的全是記性加上理解,古文翻譯現代文,古詩鑑賞力的培養,瞭解作者的朝代文化,以及作者的生活背景,李白,杜甫,王安石,蘇軾等等,你再去學這個就會好很多。不管怎麼學你還是要去背去記憶,這條路上想走捷徑那是不可能,在有一個就是興趣的培養,一定要有感覺。我記得有個高中同學特喜歡,語文特別好。大學也和我校友,中文系漢語言文學以及對外漢語,畢業去了美國,孔子學院教授現在。所以堅持加興趣最重要

  • 11 # 凱文時光屋

    第一 瞭解古代詩詞的時代背景。古代很多詩詞,都有著比較清晰的時代背景。即使有的詩詞沒有很明顯的時代特徵,但是一般可以看出其中的大致年代。我們要學好古代詩歌,需要對詩歌的時代背景有著清楚的瞭解和認識。不同的作品,時代背景也是不一樣的。

    第二 瞭解和理解古詩詞的典故。很多古代詩歌作者喜歡引用大量的歷史文化典故。這些典故有些是比較熟悉的歷史傳說、人物事蹟;而有一些是需要我們去了解和認識的不太熟悉的內容。古代作者引用這些典故很大程度上源於一種習慣,同時還能有效的增強詩歌的表現力。此外,我們在學習古代詩歌的時候,如果對一些詩詞典故的來龍去脈有所瞭解的話,就能有著較深的理解和體會。

    第三 熟悉詩歌的意境。不少古代詩歌,不僅僅用詞比較講究,而且能夠給詩歌營造一種如同中國繪畫一樣的唯美的意境。意境美的詩歌,需要透過關鍵的字詞來表達和體現出來。因此,我們在學習古代詩歌的時候,需要熟悉和領會到一種特有的古典美學藝術風格,那就是意境。

    第四 瞭解詩歌作者的生平和藝術風格。很多詩歌作者,之所以能夠寫出傳頌千古的名篇,主要源於他們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歷程,尤其處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瞭解詩歌作者的生平和藝術風格,更能夠使我們很好的把握和理解作品的主旨和大意。

    第五 查詢字典。很多詩歌的意思與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一樣,我們經常查詢字典,對學習古代詩歌還是很有幫助的。不少古漢語字典,還配有一些典型的例句,比較方便學習和理解。

  • 12 # 楊老師趣味數學

    1、多誦讀,感受詩歌的意境。古人對“讀”,有經典概括和詮釋——“兵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讀書破完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等,可見“讀”是詩歌教學的靈魂。讀一首好詩,相當於聆聽一首美妙的旋律;讀一首好詩,相當於欣賞一幅悅耳的圖畫;讀一首好詩,相當於與一位藝術家促膝談心。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如此,處理好一個“讀”字,可以讓學生領悟詩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達到審美愉悅的良好境界。梁實秋先生說過:“詩不僅供閱讀,還要發出聲音來吟,而且要拉長聲音來詠,這樣才能陶冶性情。”吟詠詩歌,不僅可以使人博聞強記,積累文學素養,更重要的是在反覆吟詠中能受到詩歌的薰陶和感染,與詩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詩歌中的每一個字都飽含著詩人的感情,詩人在詩中所描繪的每一個客觀事物都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在誦讀時,應抓住情境的特點,聲音要富於變化,如壯闊的景物要顯得慷慨激昂,清新的景物要讀得流暢安寧,明媚的景物要表現得平緩自如。總之,誦讀要充滿感染力,使孩子感受詩歌意境的獨特魅力。

    2、從對思想、精神的挖掘中學習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文化有著五千年的豐富積累,其中關於人的道德修養的總結,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要豐富和全面。初中文言文中有很多文章是這一方面的典範之作。如《論語》《孟子二章》《愛蓮說》《岳陽樓記》《陋室銘》等。學習中可以在疏通文章後明確文章所傳達的思想主張,所提倡的主體精神以及這種思想、精神在長期歷史延伸中所鑄就的民族性格特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孔子的謙虛勤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周敦頤的高潔品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范仲淹先人後已、天下為公的曠達胸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劉禹錫安貧樂道的節操……這些名言警語膾炙人口,起著對人勸誡,警示的作用,有著讓人刻骨銘心、感念不忘的力量。

    3、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談到這一點,很多同學會說自己根本沒什麼生活體驗,更何況要體驗多愁善感的詩人們的情感了。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儘管有限,但人的很多情感在不同人生階段卻是共通的,比如親情,比如友情,比如對童年歡樂生活的懷念等。在中學階段,大家已經具備了體會這些情感的生活基礎,所以調動自己的相關生活經歷,還是能讀懂一些詩歌的。比如:小兒垂釣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是一首描寫山野孩子垂釣的小詩。在詩中,我們甚至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找一處池塘或溪流,儘管岸邊生著長著潮溼的青苔,但仍舊隨意地坐了上去,專心地等待魚兒上鉤,看到有人靠近,趕緊頻頻搖手,怕把魚兒驚走了。小詩很簡單,再加上自己童年切身的生活體驗,我們應該能想象出當時那位旁觀的大人的表情與神態了,應該是充滿慈愛與饒有興趣的吧。這樣一來,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判別出作者寫這首詩的心情,肯定是閒適的,所以在把握情感方面肯定就不會出岔子了。

    4、品味細節,體會情感。宋代辛棄疾的《清平樂•村民》曰:“茅簷低小,溪上清清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詞人選取典型的細節。寫出了五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一家人和睦、安樂的生活畫面:“醉裡吳音相媚好”。“吳音”,吳語,泛指南方話。“相媚好”,指夫妻倆說話柔和親切,互相打趣取樂。輕軟的吳音,加上說話語調的“相媚好”,令人以為是妙齡男女在談情說愛。走近一看,卻出人意料,竟是“白髮誰家翁媼”。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的恩愛之情躍然紙上。翁媼的三個兒子各司其職:“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大兒在田間勞作,中兒在家編織雞籠。這或許是他倆的技藝不同,或許是中兒尚未成年,所以從事的勞動也不同。但他倆無疑都是很勤快的,這和小兒形成鮮明對照,“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同“元”。“亡賴”,原意是“刁鑽潑辣,不講道理”。這裡是貶詞褒用。形容小兒的淘氣、調皮。小兒悠然自得躺在溪邊剝著蓮蓬,說不定還在不時地往嘴裡扔兩顆呢。這兩句是詞中最精彩的筆墨,把一個稚氣天真,活潑可愛的農村孩子那種無拘無束的神態刻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5、把握音樂美,增添學生文化積澱。古詩詞講究韻律,樂感極強,平聲仄聲交錯組合,跌宕起伏,節奏鮮明,具有悅耳的音樂美,因而,誦讀指導千萬不能一個模式,學生是有個性的,每名學生對詩中形象、詩中情味、詩中語言可以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感受。因此,要解放思想,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只要學生真正進入角色,身臨其境,與詩中情、詩中景、詩中人溝通;只要積極性高漲,可以讀得慷慨激昂,可以讀得委婉含蓄,與詩意、詩情、詩境合拍;只要發揮主動性,讀出語言的味道,讀出語言的表現力、感染力就行。在古詩詞教學中只要真正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讓他們學得愉快,學得歡樂,讓他們沉浸在中華文化的氛圍中,就能紮紮實實積累語言、積累文化,促使他們在思想情操上受薰陶,形象思維、創造意識等方面得到鍛鍊。課內畢竟是一小塊,課外才是一大片。配樂朗誦、節日抒懷、見景說詩、描繪賞析、吟唱會等均為較好的讀詩方法。閱讀古詩的興趣非先天生成,要靠培養。教師要從提高認識入手,在激發求知慾上下功夫,輔之以及時的鼓勵與表揚。

  • 13 # sLym

    怎麼樣學唐詩?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成人有成人的智慧,就從娃娃抓起吧!

    1,說。說就是騙也叫哄,現在的孩子不能打也不能罵,只能哄、騙。大家別誤會啊,善意謊言哈。

    比如說孩子呀,你喜歡唐詩嗎?孩子會說,唐詩是啥呀,能吃嗎?你就說,唐詩呀讀起來甜甜的,背起來順口的,記起來萌萌的,學會了暖暖的,學熟了就可以吃了。

    2,學。怎麼才是學呢?上上網搜尋萌娃影片給ta看,現在抖音多火呀,就上抖音上收。讓ta多看多玩,邊學邊玩。學著學著就學會了,學著學著你就省心了,學著學著ta就有收穫了。

    3,逗。逗就是提高情趣和愛好。專挑一些有趣的詩,帶上你的表情和動作,讀給ta聽。或者打扮成某種小動物逗tα笑,博得ta對你和詩的歡喜和粘度。

    4,唱。唱就是哼。不管ta認不認賬,反覆唱給ta聽。你不厭其煩,ta就百聽不厭。唱著唱著ta就有感覺了,唱著唱著ta就喜歡了。唱一些通俗易懂的,好唱好記的,跳躍活潑的,發人深省的,感情互動的,甜蜜親力的,開動腦筋的,動感十足的……。

    總之,不怕熊孩子,就怕自已熊。不怕教不了,就怕不去教。不怕ta不喜歡,就怕ta太喜歡。不怕ta沒興趣,就怕ta太迷戀。

  • 14 # DaysEdu

    學習無巧,動手動腦,古詩詞就是聽說讀寫默。同學們學習古詩文的意義,在於文化素養的提升,雖說幾首詩歌改變不了生活中的缺失,學習《論語》治不了國,學《老子》也不太不可能解決我們生活裡存在的各種困難,但是它給了我們思路上的啟發、文學上的享受以及想象上的驚奇。

  • 15 # 劉靜鋒品讀詩詞

    我從孩子幼兒園開始一起親子背詩,父子一起背到小學六年級。孩子初高中面對升學自主學習,而我繼續堅持背,目前我的古詩詞背誦量1000+,孩子有500首左右吧!分享下我們父子背詩的經驗:

    1、家長要比孩子先進入狀態。認識到親子誦讀古詩的重要性,我先進行古詩詞的掃盲,當時在廣州購書中心買了《小學生必背古詩》、《唐詩三百首》先學習,經過對比,確定從比較淺顯的《小學必背古詩》開始背。孩子有模仿家長行為的天性的,我開始大聲的吟誦“紅掌撥清波”“鋤禾日當午”,他特別好奇,然後就跟我一起背了。

    2、選擇合適的詩歌開始,這個特別重要。為什麼不選擇《唐詩三百首》,這個偏成人,比如三百首第一篇是張九齡的《感遇》“蘭葉春葳蕤”,孩子很難理解。但孩子如果從“遠看山有色”“白日依山盡”開始就容易多了。所以一定由淺及深,循序漸進。

    3、有儀式感,進行有效積累。可以設定一個名字,比如“百詩計劃”,100天背100首詩,把背下來的詩用專門的本進行登記,一首首積累,特別有成就感,從淺顯的詩開始,也不是特別難。那種五言絕句,快的時候,孩子一天背三五首的時候也有的。

    4、利用好各種聲光電。當時我們買了MP3播放器,把網上的古詩朗誦音訊匯入進去,洗漱呀、玩耍啊,就在旁邊放個聲;也匯入我們家車裡,有時候出去,也播放一下,聽了再背都特別快。現在有抖音,上面各種背詩的短影片,更方便。

    5、跟孩子各種古詩小遊戲,飛花令,提示上句背下句等;不能把背詩當做壓力,一定要有樂趣的。家長要興致盎然,享受其中,而不能逼迫孩子的。畢竟是課外學習,就要抓住親子學習的真諦,家長參與,樂在其中。一味的要求孩子,家長投入不進去,沒有什麼效果的。

    現在我的孩子已經讀大學了,他偶爾回憶起幼兒園小學的親子背詩,都特別感懷,那時的積累對於他初高中古詩文學習、歷史等科目學習幫助特別大,也是美好的回憶。這就是我的經驗,古詩詞真的很美,對語文學習真的特別重要。親子背詩,家長不要有壓力,畢竟每個家長都會背《詠鵝》《春曉》《靜夜思》《登鸛雀樓》《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一些忘了的,複習下就行,真的,你能行!我已經實踐過了!

  • 16 # 海闊天空

    選擇合適的詩歌開始,這個特別重要。為什麼不選擇《唐詩三百首》,這個偏成人,比如三百首第一篇是張九齡的《感遇》“蘭葉春葳蕤”,孩子很難理解。但孩子如果從“遠看山有色”“白日依山盡”開始就容易多了。所以一定由淺及深,循序漸進。

  • 17 # 紅顏素萬里路

    一、多誦讀,感受詩歌的意境。古人對“讀”,有經典概括和詮釋“兵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讀書破完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等,可見“讀”是詩歌教學的靈魂。

    品味細節,體會情感。宋代辛棄疾的《清平樂•村民》曰:“茅簷低小,溪上清清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詞人選取典型的細節。寫出了五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一家人和睦、安樂的生活畫面

  • 18 # 歌行隴原

    怎樣學唐詩?

    這個問題突兀又實在。

    怎樣學,一個字念。

    注意,不是讀,是念。念是什麼,就是念經的念。我們為何說唸經,不說讀經。

    這和音韻有關,和起伏抑揚有關。

    唐詩韻律極強,按音節字韻去唸,會增強學習的興趣。去唸唐詩吧。

  • 19 # 孫土焱

    唐詩耳熟能詳好,沁入心脾童孺小。背句朗聲悅古今,析詩抉竅循意邈。尋趣複製境界古,扣物發述情景曉。順藤摸瓜詩作根,擺透內涵詩外找。高屋建瓴深邃知,細究精髓銘記早。自我通遂月可鑑,授他至理收益老。雅章吞腑視野闊,騷辭蘊味馨香飽。婷婷花圃豔宇內,落落雲峰麤日表。民族遺產國之寶,我儕感佩何時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經濟壓力太大,該不該讓老人幫忙帶孩子,自己去找工作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