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16381105893

    匡超人原來是一個比較勤懇淳樸的農家子弟,先在柴行記賬,後來又以測字為生,在杭州城隍山遇到了馬純上,馬二勸他讀書制藝,應試科舉才是“榮宗耀祖”,“顯親揚名”的唯一途徑,並且資助他回鄉攻讀。接著他在家鄉又遇到了樂清縣知縣李本瑛,受到他的獎掖提攜,先後考取了案取、秀才。從此以後,匡超人的氣質就開始發生了變化,勢利嘴臉才逐步暴露,甚至只承認李本瑛是他的老師,卻不承認學裡的老師!並公然對門斗發脾氣:“我只認得我的老師!他這教官我見他去做甚麼?”其變化之大真是快速之至。但他又是何嘗真心感激和愛戴李本瑛?只不過因為李本瑛是他的父母官,是他向上爬的靠山。後來李本瑛被錯參了壞事,他竟然掉頭不顧,並不過問,全不介意遠走杭州。及至杭州途中,結識了景蘭江,聽到這個杭州“名士”的談吐,一方面固然“不勝駭然”一方面也學會了欺世盜名的訣竅,對他的恩人馬二也看不起了。在杭州又與潘三混在一起,冒名替考,巧取豪奪,幹了不少壞事,完全成了這個惡棍的幫兇。

    馬二先生人物的性格的情與禮的矛盾性主要透過“馬二先生遊西湖”這一段來展現的。吳敬梓一會兒寫他看女人,一會兒又寫他怕看女人,用筆散漫,似乎遊離於主題之外。其實,正是這些“閒筆”,觸到了馬二先生最隱秘的神經,揭示了他潛意識與顯意識之間的衝突與裂痕。乍看西湖邊,馬二先生就看到了那“一船一船鄉下婦女”,觀察之細,連她們的髮型、衣著甚至臉上的疤痕都沒放過。行僅裡許,他有“看見西湖沿上柳蔭下繫著兩隻船,那船上女客在那裡換衣裳。”但這些“並不在意”,並未誘使他想入非非。這說明上述兩番看女人,不過是其感官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尚停留在非理性、不自覺的潛意識領域。寫當女人們走到他跟前時,“非理勿視”的理性意識迅速發揮作用,“他趕緊低下頭走了過去,不曾仰視”。透過上述的分析可知,馬二先生來到西湖所面對的是一個物質世界,這個世界以“食和色”為代表的兩種事物衝擊著他的意識使他在“持念日久的文章德業”和“西湖風情物態所喚起的本能”兩種意識的碰撞中顯得窘迫不已。

    王玉輝他是個六十多歲的“迂拙的人”又做了“三十多年的秀才”但依然功名不就。家中既無恆產,子女又多,生活極端“清貧”,可是卻立定志向,要撰寫禮書、字書、鄉約,以“嘉惠來學”。他解釋自己所著禮書是講“事親之禮,敬長之禮”鄉約書是“添些儀制,勸醒愚民”。由此可見,他的頭腦仍被封建理想所束縛,而在他自己看來這卻是“勸民”的善舉。更可悲的是當他的“三姑娘”要絕食殉夫時,他不僅不勸阻,反而誠心誠意的鼓勵女兒絕食殉夫,認為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但王玉輝在做出這個決定時,人格是處於極度分裂的狀態下,他一方面為良知所左右,結果女兒真的殉夫後,他的精神又落入了痛苦的深淵。使他在“烈女入祠”的當兒“轉覺心傷”。

    嚴監生因為臨終時仍在可惜燈盞中點著兩莖燈草一直伸著兩根指頭不肯斷氣而成為中國小說史上慳吝人物的典型

    太守王惠敲詐勒索,斂集財富,湯鎮臺則注重立德修身;周進的痛不欲生、范進的喜極而狂和馬二先生的冬烘迂腐;牛浦郎的招搖撞騙不同於匡超人的虛驕做作;同是風流不羈的大家公子,杜少卿的豪放純真,不諳世故有別於杜慎卿的“雅中有俗”的外延下的精明,同是兄弟,嚴貢生挖空心思謀奪哥哥家產,其他方面的品行也很惡劣,而餘大先生餘二先生則兄弟情誼敦厚,餘二先生為哥哥消除了一樁官司,而餘大選了徽州府學訓導,也要弟弟隨同上任。說:“我們老兄弟相聚得一日是一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坐在賓士引擎蓋上哭的女碩士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