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青出於綠而勝於藍

    在大學期間,看綜藝節目第二季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上知道了有相聲這門藝術。從相聲岳雲鵬、孫越到郭德綱、于謙再到賈旭明、張康再到苗阜、王聲再到德雲社的其他相聲演員。

    總體來說,我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相聲愛好者。相聲四門功課,吃喝嫖賭《說學逗唱》,我只是喜歡

    說:說話,講故事的方式鋪墊,但是鋪墊的時間過長有很不耐煩;

    逗;製造笑料,和抖包袱是我最喜歡的。

    學:僅僅是喜歡相聲演員模仿人物抖包袱,其他形式就很更沒心情看。

    唱:這是因為時代的隔閡,對太平歌詞沒有多大的興趣。

    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德雲社館主郭德綱先生,在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中對博士夫婦的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不管喜不喜歡不要刻意去詆譭他人的成果。

    相聲藝術家們創造出多段我喜歡的相聲作品,能夠重複聽,伴隨入眠的相聲作品真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可能是我的錯覺,郭德綱先生的文化底蘊和主持綜藝節目,比他的相聲作品更吸引人。

    正如他所說:相聲是最難的藝術,也是最簡單的,但是能夠出人投地的,100年也就一個相聲阿斗岳雲鵬,坑蒙拐騙賣萌犯賤的天賦,太惹人喜歡了。

  • 2 # 岑詮

    喜歡相聲,不為別的,就是開車時、入睡時、心情鬱悶時圖個樂。尤其喜歡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張雲雷的唱段、陶陽的《大西廂》。

    讀中學時從網路上抄了個段子,然後和一個同學在元旦班級聯歡會上表演了,同學們很捧場,掌聲不斷,至今記憶猶新,就是想不起搭檔表演的同學叫什麼。

    慢慢的發現春晚相聲越來越無趣,程式化嚴重,就只看小品了。相聲節目出來時,就是中途上廁所的時間。不止我,同感的還有身邊的小夥伴們。

    聽了這些年,愣是沒再去過德雲社的場子,感覺真的欠郭德綱一張票錢。當然,很多人都如此,特別生活在南方的網友,不可能大老遠跑去北方買票聽相聲,而郭德綱國內巡演的票錢又貴。

    很多觀眾也是因為郭德綱才開始聽相聲——尤其年輕觀眾,“動機”都差不多:一說一樂!沒人把相聲舞臺當講臺,相聲藝人也沒肩負科普的重任。所以,指責郭德綱相聲“三俗”的事情,至今都想不通:怎麼不小心就成了“三俗”的聽眾了呢。

    從愛國的角度出發,很多人也想聽京劇或崑曲,可惜實在聽不懂。相聲觀眾也喜歡高雅又可樂的作品,可是有嗎?總不能老是回播那幾段經典老作品吧。曲協與其老是“反三俗”、還落個“狹隘”的罵名,不如拿出讓觀眾接受並喜歡的高雅段子,把德雲社的市場替代了,不就一了百了嘛。

    可惜沒有,曲協就像衣食無憂的老頭,只知道罵街不幹實事,好作品沒幾個,開會倒是很經常,天天開“藝術研討會”,結果藝術都長毛了,他們還在開會。是時候解散了。

  • 3 # 樓市草根專家豬哥哥

    一直比較喜歡相聲,但是近年來優秀作品越來越少就看的少了,或許是社會在變化人越來越忙碌,相聲與春晚都興趣減了很多。

  • 4 # 石城24

    喜歡相聲,上學時表演過,但沒有從師學過。工作後在單位聯歡會上自編自演過,只是自愉自樂。老了還是喜歡一些相聲。

  • 5 # 山中小溪8

    原來很喜歡,後來很厭惡。原因有三:一是能真正讓人開懷大笑的好段子,太少了,笑過之後,給人以啟迪和回味的段子,就更少了。二是相聲受到了小品等的強烈衝擊,愈來愈不景氣,作品不給力,觀眾也不買賬。三是近期相聲表演的出場頻率過多過濫,霸屏現象嚴重,表面的紅紅火,火,掩蓋不了全民娛樂化思潮的泛濫。某家班,某某雷,幾乎成了部分新聞網路媒體,中遠端.全方位.全天候追捧的熱點。凡事都應有個度,相聲這個東西,說得高雅一點,它是大眾的精神食糧,說的粗俗一點,也就是逗逗樂子,無需如此這般,鋪天蓋地,大張旗鼓地推介,宣揚與造勢。精神食糧與裹腹的飯菜一樣,老是一種口味,老是那麼幾個不變的花樣,總有一天,食客會吃得很乏味,很無味,很膩味。

  • 6 # 下飯娛樂醬

    2005年的時候,我在天津上大學,一直到2008年。因為學校距離市區比較遠,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到聽一聽地道的天津茶館相聲。但是各種廣播錄音和影片確實沒少聽,開始最喜歡聽的就是少馬爺的相聲,馬志明和黃族民說的那段糾紛,至今百聽不膩。

    還有一眾老相聲藝人劉文步,劉文亨,魏文亮,高英培,尹笑聲,楊少華楊義父子等,每天除了上課就是抱著個mp3或者收音機聽相聲。聊天兒的時候順口溜出來就是段子。

    後來畢業之後在天津找了工作,之後天津幾乎所有有名的相聲茶館都去過了。名流茶館,謙祥益,同悅興,九河,每個週末都穿梭在這些茶館之間,那時候的票價也便宜,好像幾十塊錢吧。

    老段子聽著不過癮了就開始開發新段子了,記得是07年的時候吧,第一次聽郭德綱的相聲,那時候他還在北京嬉笑怒罵,聽了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手機裡mp3裡存的都是郭德綱的相聲。這個習慣直到一直保持到今天,直到現在,睡覺的時候還都必須用喜馬拉雅放倆段,郭德綱把相聲,然後設定時間自動關閉,每天睡覺都特別香。

    時至今日,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已經佔據了相聲行業的半壁江山,可以說是多半壁江山。行業內部幾乎無人能望其項背。近幾年更是頻繁的全球巡演,讓相聲和郭德綱在海外也打出了響亮的名號。

    九支演出隊伍,九個分社,四五百人的相聲藝人,五大洲的相聲巡演,在相聲行當裡,從來沒有哪個社團能夠如此輝煌過。成千上萬人的商演在以往的相聲行里人們連想都不敢想,但是郭德綱現在卻一年要辦很多場,變成了平常事,如今不僅僅是郭德綱,手下的徒弟和學生們也都出來了,能獨自撐開場面了。德雲社裡人才濟濟,實乃中國相聲界之幸事。

  • 7 # 言歸正傳相聲工作室

    我肯定喜歡相聲,從小就喜歡。小學三年級時就在學校的文藝活動中表演過相聲,到了中學時期和工作以後也在各種場合說過相聲,只是由於各種原因(主要是個人努力不夠)沒有成為專業的相聲演員,現在我雖已人到中年,但仍對相聲樂此不疲。今後如果有機會我還要登臺說相聲,人的夢想啥時候都不遲到,因為年齡只是一個符號!相聲能給人們帶來歡樂自己也快了,何樂而不為呢?

  • 8 # 用愛築新家

    喜歡相聲,是因為郭老師才喜歡上的相聲,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在緊張的同時能聽上一段郭老師的相聲讓我感覺是非常幸福的,郭老師的相聲總能準確的擊中我的笑點,我相信郭老師對這方面也是做過研究的,什麼樣的相聲能逗樂大夥,什麼樣的包袱能讓聽眾笑,而不是像別的相聲大家那樣一直強調相聲要高雅,我認為能讓觀眾笑那就是高雅,大夥為什麼要聽相聲,不就是想放鬆一下嗎,不就是想讓自己高興起來嗎,我覺的郭老師做到了,能讓我從一個從不聽相聲的人慢慢的愛上相聲,到現在每天晚上必須聽相聲睡覺。相聲融入了我的生活,我也因為相聲有了更好的心態。也希望相聲這種藝術形式能一直延續下去,繼續給大家帶來歡樂,畢竟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 9 # 金色口紅

    本人七零後,我的童年,冬天冷的人手長凍瘡,夜空能看到茫茫星海,大街上沒有如水的車流,如今被停車位佔據的道路上,那時都是孩子們踢球打彈兒的“地界兒”。在那個文藝品種還是京劇、評劇等各類劇種盛興的年代,相聲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我是個無比懷舊的人,因此即使已過不惑之年,即使時代已經日新月異,斗轉星移,相聲仍舊是我最喜歡的藝術行當,不曾改變。

    相信許多人都有我這樣的情懷,因為生活大多艱難,能在短短几十分鐘內,讓人摒棄煩惱,開心一笑,是備受生活壓力的人們都需要的解脫方式。人從出生就有“趨苦向樂”的心性,一段相聲下來,多少能讓人笑上一笑,輕鬆片刻,就像郭老闆說的,“這樣一個地兒界兒現在不好找了!”

    本人座標天津,都說“天津”是曲藝之鄉,也確實是自小耳濡目染,家中長輩們聚會聊天的話題,頗多此類題目,聽的多了,興趣也就起來了,傳承這個事情,還是很靠譜的。

    因此從小就滿耳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姜昆,當年收聽廣播比電視普及,定時定點收聽相聲是我每日必做的功課,已經不記得《每日相聲》陪伴了我多少個夜晚,如今回頭看來,現在也差不多每晚聽著郭德綱相聲入眠,估計就是當年養成的習慣。

    直至2004年左右,郭德綱火爆小劇場,2005年媒體開始參與宣傳,德雲社異軍突起。

    早年的郭德綱,年輕氣盛,言語間鋒芒畢露,也正因如此,才會出來《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這樣的經典段子!嬉笑怒罵間,相聲開始二次繁榮!

    郭老闆自己定義的相聲界“主流”與“非主流”,給全華人民帶來無數談資笑料,只可惜,郭德綱人到中年後,沉澱了太多,已經鮮少聽到“我愛相聲,可是誰××愛我”的犀利金句了!

    記得早先在一篇文中發過感慨,人在江湖中行走,往往不得不妥協!

    總之不論以前和現在,不管中國相聲界怎樣“分流兒”,本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喜歡相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車時你有沒有被教練罵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