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毒刺劍客

    宋朝的軍隊和漢唐軍隊區別很大,非常大。

    漢唐兩個強盛王朝,由於漢武帝,唐太宗兩位君王都追求北伐成功,所以漢唐軍隊都是配備最強將領,一旦開戰,能戰之將會被悉數派往前線。同時,漢唐軍隊為了戰勝北方少數民族,都注重騎兵的發展,漢唐兩個王朝的騎兵都曾踏平大漠,開拓了西域的疆土。

    宋朝軍隊完全不同,事實上宋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最富有的,朝廷提倡自由貿易,當時甚至出現了第一種直接流通的紙幣“交子”。但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為了防止出現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宋朝開始安排文官擔任武職,讓文人統帥軍隊,而且定期換將,搞得宋朝軍隊“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這樣的軍隊,戰鬥力肯定不強,宋朝重文輕武的策略,最後終於導致大難臨頭,金國南下進攻汴京,宋朝除了納貢稱臣,就只能送美女,甚至發生“靖康之恥”,皇宮被洗劫,皇族成員被凌辱,殺害。

  • 2 # 桃花石雜談

    宋朝軍隊和漢唐軍隊有什麼區別?看了一下現在的其它答案,感覺都沒有說出一個最大的差別,即騎兵數量的差別。漢唐軍隊的強大騎兵部隊

    漢唐是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為強盛的時期,其武力值也達到了巔峰。而最能反映這一點的,就是這兩個朝代的戰馬數量和騎兵數量。

    漢朝在文景兩朝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大力發展馬政。這使得漢朝的戰馬數量在此期間猛增。最終在漢武帝時期達到巔峰,根據史料記載,武帝時漢朝最多擁有40萬匹戰馬。據此估計,漢朝巔峰時騎兵數量至少能達到10多萬人。

    (強悍的漢朝騎兵

    而唐朝從高祖李淵時代就極為重視馬政,把從突厥獲得的戰馬和隋朝繼承的戰馬統一伺養。李世民繼位後更是重用精通養馬的降將張萬歲,讓其專門負責養馬達24年之久,到唐高宗時代,大唐的戰馬數量達到了70萬匹,為歷代中原王朝之最。這樣估算,唐朝鼎盛時期的騎兵數量至少要超過20萬人。

    現代出土的唐朝騎兵俑

    正是漢唐兩朝透過馬政組建的強大騎兵,使這兩個朝代擁有了超強的戰力。這也是這兩個朝代中原王朝對外拓土開疆的基本物質保障。因為古代騎兵對步兵擁有非常大的戰略優勢,騎兵具有很強的機動性,與步兵作戰幾乎不會被全殲,即使失利最多也就是潰逃,因為步兵是不可能追上騎兵的。而一旦佔據上風,就有很大機會圍殲步兵,因為步兵跑的再快也不可能比戰馬還快。打個比喻來說,古代騎兵打步兵其實是有點像現代的裝甲部隊打步兵的。

    但需要說明的是,這兩個朝代能大力發展馬政,除了統治者有戰略眼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兩個朝代的領土包含幽雲十六州和河套地區,而這裡在古代始終是中原能夠掌控的僅有的戰馬產區,這也是這兩朝能夠大力發展馬政的客觀條件。

    宋朝時騎兵成稀有兵種

    但宋朝建立時,幽雲十六州已經被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同時河套地區也不在其控制之下。所以宋朝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無處養馬,戰馬數量奇缺。兩宋時代,各種歷史記載裡顯示,宋朝動用騎兵最多也就一萬多人,這可能就是宋朝所有的騎兵儲備了。而史書記載,南宋時期宋孝宗隆興北伐時,是兩宋動用戰馬最多的一次,那麼究竟有多少呢?只有七萬匹,連唐朝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宋朝時因為戰馬的短缺,騎兵成為了稀有兵種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後也曾傾舉國之力北伐,希望收回幽雲十六州。但此時宋朝在兵種上的劣勢已經非常大,幾次北伐失敗之後,宋朝漸漸失去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信心,最終還被迫和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等於接受了自己永遠無法獲得戰馬產地,也就是永遠處於軍事弱勢的地位。

    所以某種意義上講,澶淵之盟的簽訂已經宣告了後面靖康之恥和厓山之戰失敗的命運。而宋朝與漢唐相比在戰馬方面的巨大差距,才是宋朝與漢唐相比軍事實力相差懸殊,乃至國力相差懸殊的根本原因。

  • 3 # 仲甫先生

    中國歷史上的軍隊經歷了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秦漢時期,那時全民皆兵,每次征戰,都會動用大部分勞力,那個時代計程車兵是為了生存而戰,一旦戰敗,就是國亡。

    第二個階段是府兵制,府兵制是以均田制為基礎,自備武器,戰時為兵,閒時為農,既可以充分發展農桑,又可以防止地方割據,又保持著強大戰鬥力。大唐之強盛,多是源於府兵制。後來,王相公變法,募役法就是借鑑了府兵制的優點,只是可惜時代已經變了,府兵制再也難以實行,若是強制實行,只會災難不斷。

      第三個階段,就是募兵制。募兵制有利於挑選精壯,組成強軍,可是容易任人唯親,形成軍隊派系。募兵制這起於唐朝,這也造成了藩鎮割據,武人亂國。五代混亂,多是源於募兵制。後來,宋太祖趙匡胤制定將兵法,禁軍廂軍相互制約,以文制武,就是為了克服募兵制的弊端。

      但是募兵制有著太多的缺陷,士兵多是招募而來,講究的是當兵吃糧。這樣的軍隊,需要時刻用金錢去拉攏,一旦朝廷財力緊缺,軍隊對朝廷的忠心就下降。這樣的軍隊,是最沒有信仰的軍隊,典型的有奶就是娘。今天為了金錢可以為朝廷效忠,明天就可以為了金錢向朝廷出擊。常勝軍、義勝軍,就是這樣的例子!

    可以說,宋朝的軍隊是中國曆代,最沒有信仰的軍隊。漢朝軍隊,信仰是出征塞外,分封萬戶侯;唐朝軍隊,信仰是保家衛國,流芳百世;明朝軍隊,信仰是殺倭寇,殺韃子。

    可是在宋朝,當兵只是為了混口飯吃。  

    宋朝士兵年薪在36—55貫之間,一貫大約等於300元,也就是一個士兵一年能收入在1.08萬—1.65萬。也就是士兵一個月收入在900元元—1400元。可實際上,經過層層剝皮,最後宋軍收入是一個月在300元—500元之間。

    這裡的一貫錢價值多少,不是以等於多少黃金、白銀做衡量,而是以能購買多少米做衡量。

    在大宋,糧食產量較低的時代,糧食可謂是真正的硬通貨,糧食可以購買到金銀,可是金銀卻不一定能買到糧食。

    一個月300元—500元之間,買下的米能養活一家七八口人,很是艱難,宋朝士兵的生活很苦逼。

    在靖康之恥前後,各路義軍,各路勤王之師,都是沒有信仰的部隊,戰鬥力差,還禍害百姓,有些更是成為金軍的走狗。即便是後來南宋中興四將中,除了岳飛、韓世忠軍紀較好之外,劉俊、劉世光等人軍紀都很差,軍隊投敵現象極為嚴重。 

    現代人都說,宋朝重文輕武,揚文抑武,輕視軍隊建設。其實宋朝不輕武,反而是極為重視軍隊,每年在軍費的開支上堪比後世的德國法西斯,堪比冷戰時期的蘇聯。每年在軍費上的開支,在中國曆朝歷代中,都是第一。

     宋軍弱小不是因為崇文抑武,而是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花了許多的冤枉錢。再加上時戰是和,舉棋不定,缺乏穩定而貫徹的對外方針,往往是得過且過,習慣於臨時抱佛腳。再加上內部的黨爭,極大的消耗了國力,這讓宋朝有著壓倒性的經濟實力,卻敗於遼國,西夏,金國,乃至是後來的蒙古。   

    在唐朝,前期實行的是府兵制,後期實行的是募兵制。府兵制,屬於是半農半軍型別,並非是職業軍人,拿起刀劍就是兵,放下刀劍就是民,奉行的是藏兵於民,獨特的軍制讓藩鎮割據沒有生存的土壤。

    而在唐朝後期,均田制的瓦解,府兵制的崩潰,只能實行募兵制。募兵制,必然滋生任人唯親,也必然滋生藩鎮割據,於是唐末軍閥割據,五代十國混亂不堪。

    直到,宋朝時,才採取各種措施,消減了募兵制帶來的弊端,但軍隊戰鬥力也是急速的下滑。

    士兵由半農半軍,向著職業軍人轉變,有曾經的府兵制向著募兵制轉變,這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而宋朝的募兵制搞的很好,只可惜,一直用金錢打造軍隊,缺乏信仰,於是完全是一群散沙。

    而大宋有流行著,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鼓勵“乞丐”和“閒散人員”的人來當兵,當兵本身就是就業,是緩解災害,緩解土地兼併的手段。結果緩解了就業問題,可是士兵戰鬥素質卻是下降了。

    在唐朝,精英階層,最優秀的人才都去當兵。唐主力部隊,士兵主要由世家子弟和歸化胡人年輕貴族組成,他們多數都是有著田地、品行良好,接受過儒家教育,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榮譽感;而歸化胡人青年貴族們,大多對強大的唐王朝有一種近乎宗教信仰般的崇拜,他們試圖透過拼死作戰,來獲得唐對他們的肯定,成為唐人的一員。

    唐末藩鎮割據,五代紛亂,留下的教訓太嚴重了,宋朝為了防範武人作亂,制定了諸多政策。這固然讓彌消了武人作亂,可是也消弱了軍隊戰鬥力。這是一個極為糾結的問題,邊患嚴重需要強軍,可是強軍又會造成藩鎮割據!這是一個極為難解的死結!

    唐朝的首都,長安數次被外敵攻破,可是很快被收復,因為唐朝的強藩太多了。這固然容易形成藩鎮割據,卻也讓邊關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即便是外敵攻破了首都,也是無法動搖帝國的根基。

    而宋朝,恰恰相反,實行的是強幹弱枝,加強中央集權,收回地方的財權、軍權等等,在汴梁附近匯聚著八十萬的禁軍,而在各個州府則是五十萬之多。也就是一些州府,如揚州、杭州等地軍隊不過幾千人,而在一些小的州縣人數不足千人。

    這種格局,有限的防範了軍閥割據,想要造反,可謂是要錢沒錢,要兵沒兵。方臘,宋江為何造反失敗,就是因為地方財政不足,兵力奇缺,想要造反沒有資本。

    但是這種格局缺陷也是致命的,若是在天下太平時,還沒有什麼,若是在天下動盪,尤其是邊患不斷,汴梁附近禁軍急速糜爛的情形下,則是致命的,甚至可以導致亡國。

    汴梁附近號稱是八十萬禁軍,實際上也有六十萬之多。卻是典型的戰五渣,將軍比士兵跑的快,士兵比老百姓跑的快。

    北宋末年的汴梁,空有二十萬大軍,面對金軍八萬人,卻是惶惶不可終日,甚至要言和,割地賠款,送女人,叫爺爺。為何如此,宋朝有二十萬軍隊守城,金軍有八萬軍隊攻城,宋軍比金軍人數多,又是守城,卻恐懼不安,為何如此?軍隊戰鬥力太差了,無法帶來安全感,宋朝上下為何一片求和聲,固然有君臣性格軟弱的緣故,也有著宋軍戰鬥力太差的原因。

    軍隊不硬氣,說話沒底氣。

    由於強幹弱枝的政策,地方缺少兵員,缺少錢糧,缺少器械。北宋末年汴梁被圍困,倉促之間組建的勤王之師,多是臨時招募而來,多是邊走邊訓練;缺少錢糧,只好向一些士紳納捐。而盔甲槍械等,只好用舊的。

    強幹弱枝,是歷朝歷代的政策,本質上是中央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對地方邊疆形成壓倒性的優勢。而漢唐時代,那時門閥世族橫行,關中地區固然有著壓倒性優勢,但是其他地區的力量也很強大。

    直到了宋朝,門閥世族消亡,文人集團崛起,強幹弱枝也隨之發展到了極點。漸漸的形成了地方上,財力、兵力、司法、行政等,不是相互制約,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下降;便是地方部隊,實力虛弱,財政緊張。

    若是真正能做到強幹弱枝,中央強大,地方弱小,中央軍強大,地方軍弱小,那也算了。

    可真實的情況是,由開始的強幹弱枝,漸漸變為了弱枝弱幹。中央禁軍都是廢物,與金軍一戰之下,盡數覆沒,無力保護地方;而地方財力、兵力缺乏,又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此時面臨攻擊,危在旦夕。

    宋太祖趙匡胤的計劃是好的,強幹弱枝,減少藩鎮割據,但是效果卻是差的,主幹弱小,枝葉也弱小。

    李綱倒是堅持抗金,可他是一個書生,軍事才能有限的很,時常放空炮。縱觀李綱執政以來,沒有取得一次大捷,很多時候僅僅是靠著城池的險要,勉強守住。

    第一次汴梁之圍被解,不是他指揮才能強,大規模殺傷了金軍,金軍無奈退去。而是金軍因為太原未下,不得不退;又因為各地援軍拼死守城,破城難度加大,再加上宋朝簽訂了各種屈辱條約。這三條為基礎,金軍才退去。

    世人都說,李綱被驅除,是因為議和派妥協,宋欽宗不信任的原因。其實這都錯了,真正原因是李綱能力有限,沒有響應的業績證明自己的才能。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不硬,自然給人攻擊的理由。

    為何李綱的名聲在後世那樣顯赫?說他堪比諸葛亮。這是因為他雖然放空炮,才幹有限,可是至少放炮了。比那些缺乏鬥志,連空炮也不放,好似一群綿羊,寧願當俘虜,寧願跪在當兒子,也不願意反抗的宋朝君臣而言,他太高尚了,堪稱楷模。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戰爭變化,瞬息萬變。可是宋朝皇帝卻又一個習慣,每次出征,都要提前佈置好陣圖,讓領兵將領按照固定陣圖與敵人廝殺。若是將領,臨時變陣,不按照樞密院的陣圖佈陣,對不起了,輕則是免官,重則是斬首。

    宋朝出兵的這個習慣,也成為了致命破綻,百戰百敗的重要原因。

    宋朝是一個悲劇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大捷往往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即便是和尚原之戰,順昌之戰,郾城、潁昌之戰等,多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

    毛主席說過,傷其一指不如斷其一指。

    宋軍的悲劇就在於總是傷其十指,卻難以斷其一指。

    何為大捷?金軍圍攻一個城池,一個將領守住了城池,可是任由金軍在外劫掠,結果金軍搶了許多婦女,財富等走了。金軍認為勝利了,因為打了許多草谷;宋將也認為勝利了,保住了城池。這對宋朝來說,保住城池就是大勝。

    宋金交戰,五千金軍鐵騎對抗三萬宋軍步兵,結果宋軍死了二萬多,金軍死了三千多,金軍最後退去。宋軍認為這是場大捷,因為金軍率先退去,不是大敗了,為何要退去,況且有三千女真死亡,這不是大捷是什麼。至於自身傷亡被忽略了。

    這就是宋朝的大捷!

    打仗,漢唐是包餃子,宋朝是趕鴨子。包餃子,是徹底消滅敵人,是殲滅敵人,打的是殲滅戰;而趕鴨子,是將敵人擊潰,敵人不敵,最後逃離而去。漢唐很少打戰,可是一打仗就是滅國大戰,一打仗,就是全殲敵軍,不留一絲情面;而宋朝打仗,卻是趕鴨子,敵人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最後是打蛇不死,反咬人。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把一個人的手指打傷了,過上一段時間,手指又會好了;可是將手指剁了,再也再也長不出來。打上一次殲滅戰,勝過打上十次擊潰戰。當年宋太宗時,北伐遼國,十戰十勝,可是隻是在高粱河一次戰敗,就是一敗塗地,這是為何?那是因為北伐遼國打了十次勝仗,都是擊潰戰,每一次勝利都沒有傷及遼國根本,更是讓遼軍主力跑了。

    在漢唐時代,何為大捷?只有滅族之功,勤王之功,才能成為大捷。收復河套,收復河西走廊,覆滅匈奴,滅絕突厥,這才能稱為大捷!而在宋朝只要是守住了城池,就是大捷!這就是差距!

    宋朝失去了幽燕之地,又失去了西北之地,等於是失去了養馬之地,戰馬奇缺,難以組建起強大的騎兵。沒有強大的騎兵,只有步兵,即便是擊敗了遼國、西夏的大軍,敵人也可以逃離而去,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戰爭的主動權隨時的掌握在遼國,西夏手中,使大宋陷入了極為尷尬的一種局面。

    宋朝與遼國、西夏、金國交戰,即便是宋軍大勝了九十九次戰鬥,可是隻要打了一次敗仗,就是全軍奔潰,面臨著失地,甚至是滅國的危險;可是遼國、西夏、以及金國,哪怕是打敗了九十九次,也不會傷筋動骨,可是隻要是大勝了一次,就可以翻盤,可以逼得宋朝割地賠款!

    宋朝對外戰爭,交戰規模萬人以上,得勝率超過了70%;而被認為是軍事最強盛的唐朝,卻在對外戰爭中勝少負多。可是為何,宋朝有著弱宋之稱,而唐朝卻是有著盛唐的稱呼,一切皆是源於上面兩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R410空調必須抽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