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drift
-
2 # 把盞常聊
油渣兒,又叫油梭子,應該是煉大油後的“副產品”。
過去有句歇後語,叫“大油渣子發白”,啥意思?缺煉唄!所以煉大油時,要把油渣兒煉成黃色才算煉到家。當然,如果是吃餡兒,可不必煉的太苦,如若跟我似的,把它當做“上等”的下酒菜時,還是煉的老一些好。熱熱的撈出鍋,乘著熱撒上點兒鹽花兒,涼涼後,鹹、脆、香,對我來說,下酒菜裡能跟它相提並論的,就只有過去北京豆製品廠出的素蝦條和我做的炸肉皮了。
小時候,每人每月半斤油,一家五口才二斤半油,按一天兩頓飯、每頓飯就炒一個菜算,每天平均都到不了一兩油。不夠吃時,母親會買點兒大油回來煉成油貼補。大油切成塊兒,放入菜鍋中,加上點兒水,再放入幾粒花椒,然後在爐子上慢慢的煉。我們則坐在板凳上靜靜的等著,油渣兒煉好涼涼後,每人捏上兩小塊兒,即算解饞了。像我今天這樣的吃法,是萬萬不可以的。為什麼?因為還有其他用途。比如:烙蔥花油渣兒餅、蒸油渣兒蘿蔔餡兒或油渣兒白菜餡兒的大包子,還有就是用它燴白菜,總之,甭管用它做什麼,飯菜都會實實在在的體現出一個字來,那就是:香!
時至今日,我仍會時不時的買回些大油來,白白的一大塊板油,能煉出五、六斤油來,人能吃狗也能吃。冬天時,給狗煮上一大盆掛麵,放上兩大勺大油一攪和,連湯帶面的夠它吃兩天。而我自己燉白菜或烙蔥花餅時,也喜歡放大油,這麼說吧,即使是煮泡麵,你放上一筷子大油味道都不一樣。但說實話,我煉大油的目的的的確確還真不是為了吃油,而是為了獲得那自己親自煉出來的下酒之物~~~油渣兒!
-
3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豬油渣,放在現在還是真有人不知道了。如果把時間倒退回六、七十年代,糧油都是憑票證供應,每個人每個月半斤油,半斤肉…放在那個年代就知道了。如果說誰買了一小塊肉拎著走在街上,鄰居們都會羨慕:看人家這塊肉,這麼肥!和現在不一樣,現在是肉越瘦越貴的。(所以很多人要努力減肥的)。買的肥肉怎麼吃?實際上呢,豬皮下的那一層肥膘肉,是煉製豬油最好的部位。肥肉買回家,用刀片下切成小塊,在炒鍋中慢慢加熱,使之熔為油脂,這種豬油配上各種蔬菜,能夠炒製出肉類的感覺!所以說,每個家庭都會時不時的買些豬肥膘肉回家煉油用的。煉油時必須掌握好火侯的大小,因為除了煉油,還要考慮家中小孩子的吃喝。通常做法是,煉油時稍留一點肥肉不煉盡,這種肉渣渣顏色黃黃的,撒上一些食鹽,給小孩子零食或者夾著窩窩頭吃,在那個年代,小孩子們能夠吃上這些,可真是比過大年還要高興萬分的……
回覆列表
還記得小時候,母親早上熬豬油,“豬油渣”,剛出鍋,去“菜園”割一把小蔥,母親用鹽,小蔥拌著,放一個小碗裡面,我一邊吃一邊說“好好吃”。母親就會在旁邊笑著說“吃完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