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拯救髮際線
-
2 # 榮哥139423436
祭祖首先是是為了緬懷先人。後代繁衍有家風的傳承,感謝先輩的恩德,才有我們今天的存在,我們才能享受生活,無論風風雨雨。
其次是讓我們珍惜今天的美好。自有人類以來,我們都是享受的前人貢獻,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為我們今天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再次是要做好各種傳承。讓我們的子孫後代能更好的發展,家風是印在骨子裡面的東西,各家各有不同,這樣才形成了社會,決定了人們社會的地位。不要不服,這是命運的安排。
透過祭祖這種形式,讓後代記住自己的根在哪裡,骨子裡面的東西來自於哪裡。透過不斷的進步,讓人類更美好,讓生活更美好。
我認為,這是祭祖的關鍵目的所在。
-
3 # 漁耕樵讀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怪,問題應該這樣問才對:“為什麼祭祖早在春節過年?”,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首先要了解年是這麼來的,過了這麼多年,如果還不知道年怎麼來的,實在是有點尷尬。
我們要了解古人的想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文字,中國最早的文字當然是甲骨文。那我們先看禾,人,年的甲骨文。
禾的甲骨文
人的甲骨文
年的甲骨文
好了,現在看到了,“年”就是“人”上面背了一個“禾”,那就是說一年人們收穫一季莊稼。然後我們再驗證我們的想法,翻閱古文典籍我們可以發現在《說文》中也解釋到:“年,谷熟也”。而在《尚書正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它的解釋:“年,取禾穀一熟也”。
現在問題已經很清楚了,一年就是莊稼的一個生長週期。所謂“春種一顆粟”,你首先想法應該是“秋收萬顆子”,當然這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古人寄託願望最好的方法當然是祭祀。祭祀天地祖先,祈求莊稼在這個週期能取的豐收。
在《穀梁傳》:“五穀大熟,為大有年。”意思是五穀都取得大豐收叫大有年,現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春節祭祀慶祝活動要早於年的出現。所以應該是先有祭祀,後有年。
所以我的猜測就是,人們通常會在這個時間舉行大的祭祀和慶祝活動,所以人們把這個時間定為了春節過年。
中國大的節日大多數都能找到它的來歷,而年這個最大的節日只有傳說,沒有確定的來歷。那很可能這就是人們當時約定俗成的規矩,流傳下來的,約定的是什麼?很顯然就是祭祀。這樣說理解了為什麼這麼問本末倒置了嗎?
-
4 # 剛回家
因為不能忘了祖宗,忘了先人,試問一下,一個連祖宗都忘了,他能不忘本嗎!感恩更不必說了。所以說祭祖也是一種傳承。
-
5 # 行三千道
我們的生命從父母那來。父母祖先就是我們的根。所以我們澆水的時候,要連根一起澆,根深蒂固,枝葉自然茂盛,家族才能興旺。
-
6 # 雪夜漫話
說到過年為什麼要祭祖?好像大家都在做,但突然問起來一時又不好回答,那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祭祖?然後在說說為什麼要祭祖和什麼是過年:
祭祖是一項很重要的民俗甚至官方活動,一般除夕,清明,寒衣節,重陽節等都是幾個最為重要的祭祖時間。祭祀父母祖先時,會燃香點蠟,有食物等貢品,家庭族人的祭祀一般還會燃燒紙錢及紙質物件等,而比較官方正式一些的祭祖活動還會有正式的祭文甚至表演演繹等專案。
為什麼要祭祖?
因為祭祖是孝道文化,感恩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組成部分和體現。父愛重如山,母恩深似海,給予我們生命並養育我們的恩情是永遠還不盡,報不完的。父母在世,我們應該盡孝道,報生養教育之恩,當父母生命逝去時,那遠不是報恩的終點,我們需要時常的懷念和祭祀,清明節、寒衣節等燒去紙錢和換季衣物等,而只有自己生命的完結的才可算作報恩的結束。這也是在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根,不能忘本。
因為祭祖是家庭、民族、國家凝聚力的象徵,是尋根與認祖歸宗文化的重要形式,是大團結促統一不可替代的中堅力量。家庭為單位的的小型祭祖,會招呼所有的兄弟姐妹甚至孫子孫女大集合。因為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話叫“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所以祭祖是聯絡兄弟家人最強勁的力量。中型的家族祭祖也會盡可能能通知每一位成員,然後按字排輩的在祠堂等地方集合進行祭祖。
現在很多地方,如延安的黃帝陵和寶雞的炎帝陵,會在清明等時間以民間或者官方半官方的形式舉辦一些大型的祭祀祖先的活動,這時候就會有全國各地的各界代表人士,包括港、澳、臺,當然還有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注意到了沒有?還有臺灣,而且每次都不會缺席。這所有大小規模的祭祖活動都是在告訴每一位到場的,以及沒能到場的人我們大家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擁有同一個父母或者族長或者祖先,我們都是來自華夏的炎黃子孫,同根同源。祭祖活動以外,之前之後的時間便成為大家互動交流、聯絡感情的最佳時機。正是這樣的不斷加強同根同源的認同感,才誕生出求同存異,睦鄰友好的華人文化底蘊與素養,成功的用一國兩制的架構使得香港、澳門和平迴歸,希望臺灣就在不遠的明天。
因為祭祖是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家文化的核心元素,不管是炎黃部落的合併,還是大唐與周邊番邦的通婚互市,還是今日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團結,這都是在向世人詮釋著中華民族與人為善,同根同源同祖先的大家庭文化基因。那麼家在華人的心中到底有多麼重要呢?看看每年年底那些歸心似箭的華人所造就的春運大潮水,再看看2019年電影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在科幻史上地球被毀滅了不知多少次,每一次人類都是拋棄地球去尋找新的可以生存的星球,但華人卻沒有這樣做,華人要帶著地球一起遷徙,這是怎樣的想法和人文情懷?家,這就是家在華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內心深處對家的嚮往和呼喊。
什麼是過年
過年就是春節,春節是中國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正月),這是一個辭舊迎新的月份,人們不管身在天涯還是海角都會回家。大家會打掃衛生,整理屋舍,添置一些新的物品,也會總結過去的一年,併為新的一年制定計劃;燃放煙花爆竹,各地都會用各種形式的民俗來歡慶新年;但大部分時間會用來走親訪友或者在家招待親朋,總之就是聯絡感情。
最後
華人過節都是要與家人在一起的,重要的事情或者節日還會給亡親上個香,算是告知,也有求得庇佑之意。比如家裡建新房,兒女們婚假,再比如古代皇帝準備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或決定時都會簡單的祭個祖。在華人的節日裡春節是最重要,最隆重、最有儀式感的一個。在我們老家,最晚要趕在年三十之前,家庭成員全部到齊,第一,年三十傍晚,家族裡的男性成員全部集結按輩分年齡排好隊,到墓地祭祖並迎回家中一起過年。第二,大年初一其他親戚都不能走,只能去家中有亡親未過三週年紀念日(俗稱新陵)的那家親戚家去,死者為大,具有絕對優先權,初二開始各自根據情況自由安排。
祭祖是對父母祖輩懷念與感恩的一種表達,能更好的聯絡兄弟姐妹間的感情關係,教化我們求同存異,多看看對方的優點,要樂觀。人生路遠,不忘初心,這樣有意義的祭祖平常的一般節日都時不時的去做了,那麼這個中華第一大節日裡祭祖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比平時還應該更加重視和隆重一些才更符合新年的氣質。所以說過年祭祖,不但有必要,而且還應該一直傳下去。
-
7 # 大易韞成——黃景泓
為什麼要祭祖?一個人的出生,是承上啟下的,上就是父親、祖父、曾祖父……一直追根溯源可以到人類始祖。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日常的生活,不僅要有物質來提供營養,我們內在的精神也需要源源不斷的氣場加持,我們祭祖就是透過一定的儀軌,讓我們與我們的始祖氣場進行共振,從而獲得始祖的源遠流長的加持和庇佑。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論語·八佾》第十二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祭祀一定要虔誠恭敬,這樣才能讓我們本有的生髮仁慈之氣激發出來。因此《史記·禮書》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所以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復靜,靜曰覆命,可明矣!!!
-
8 # 味道一族
過年為什麼要祭拜祖先,是為了懷念祖先。也是孝道的表現。同時也望祖先保佑家族繁榮昌盛。子子孫孫幸福。
-
9 # 暮雨菲
是為了懷念祖先。也是孝道的表現。同時也望祖先保佑家族繁榮昌盛。子子孫孫幸福。
-
10 # 中國宮廷傢俱研究會
祭祖是一種習俗,也是對祖先的一種緬懷。告誡今人,我們的一切來自祖上,來自逝去先人的教導
-
11 # 範公書院
對祖上的敬畏尊重更是對已故親人的懷念!
-
12 # 鄉村來風
春節祭祀先祖是孝道文化和周禮文明的傳承體現,祭祀先祖,慎終追遠,佳節思親,春節是最大的中國傳統節日,全家團圓,親戚相聚,祭祀祖輩皆知血脈相連關係,知祖為孝,代代相傳。現代部分年輕人工作生活等城市化程序太快了,在姓氏和家族文化方面接觸少了,有的對自己上下五代人名字都說不清楚,文化,需要傳承,祭祀先祖,薪火相傳,應當!
-
13 # 若荷
懷念祖先,不能忘本,體現家庭凝聚力量。
-
14 # 文巖小說
祭祖,是讓你知道,跪在那片黃土地,你是從何出來,何處去,你的根在哪裡!
-
15 # 振興有話說
因為這是傳統,這是作為一個人的根本,
-
16 # 使用者超級大師
一年四季都在處面奮鬥,每個都想念家鄉的人,思念家鄉的山和水,渴望全家團團圓圓。
-
17 # 阿木要起飛
祭祖是過年的一個重要活動專案,個人覺得這必不可少,為什麼呢?
1、過年是中國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講求團團圓圓,即使漂泊遠方的遊子也必想方設法回一趟家,祖先隨已逝去,但他們依然是家中一份子,而且是長輩,祭祖體現一種敬重,也提醒年輕一輩要孝敬長輩;
2、人的死亡有兩次,一次是身體的消亡,一次是被關係網徹底遺忘,祭祖便是杜絕這種遺忘,逝者長已矣,生者常相思,生死無法左右,那麼就讓它永遠活在心中;
3、人總是對經常出現的事物產生習慣,熟視無睹,對於一些偶爾出現的特殊事件卻印象深刻,祭祖這樣一個活動,恰可以提示人們這日子的非同尋常,過年本就是緬懷過去,嚮往未來,那麼祭祖就是提醒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不要忘本!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不過我們華人不僅在過年的時候祭祖,在其它節日例如清明和端午等節日也會祭祖,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關鍵應該是我們華人為什麼要祭祖,而且這裡面還涉及到我們華人信仰的問題,所以我就把這個問題的回答範圍擴大了。
首先先說句題外話,但是和這個問題有點關係,有一些外華人和一些喪失自主思考能力的華人認為我們華人是沒有信仰的。因為他們認為大多數華人都不信教,而且信教的那一部分大多數還都是帶有功利性的信教。比如去寺廟求神拜佛或者去教堂禮拜基本上都是求子求福亦或是求官求財。相對應的是外華人似的信教(可以參考老外的基督教),他們信教認為自己是有原罪的,他們去教堂禮拜是要贖罪的。所以有些人就以此認為華人沒有信仰。我只想說那幫人把信仰的範圍縮小了,我認為信仰應該是包括宗教信仰的,但是宗教信仰並不等同於信仰。那麼我們華人的信仰到底是什麼呢?關鍵的地方就是這,我們華人的信仰就是我們的祖先,所以我們才會有祭祖的行為。(題外話,老外基本上都是緬懷自己的故去的朋友、妻子亦或是父母,很少有像我們這樣大張旗鼓的紀念幾輩之上的先祖。)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信仰是我們的祖先,為什麼要祭祖呢?是因為我們華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務實的但同時也是最浪漫的(我說的這個浪漫不只是一些人追捧的法國式的求歡似的浪漫,而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什麼要這麼講,因為我們認為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一代一代的華人艱苦奮鬥而得來的,我們祭祖首先就是對先輩們的懷念,詩云:“嗚呼,不忘前王!”我們感恩先輩們所做的功勳以及福澤後代的事情,這是一種情懷,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秉承著先輩的信念,並且薪火相傳,透過祭祖的方式表達我們的哀思以及對先輩們的認可,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還有一點,祭祖這件事本身就有“以史為鑑”的意義,既是對先人的追思,也是對後來人的警告,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監於殷,駿命不易。”前人成功的經驗我們要學習,前人犯過的錯誤我們要改正。
第三點,祭祖可以讓我們意識到生命的意義,我們華人是講究家族傳承的,透過祭祖我們可以知道自己的先祖是誰,自己又是誰,是誰給了我們生命。而且祭祖也維繫著一個大家族的血緣關係,透過祭祖可以使得一個家族的關係更加親密,以達到父子親,夫婦從,兄友弟恭的目的。(雖然這種效果並不是很好,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些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