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1
回覆列表
  • 1 # 吾才是傻瓜

    謝謝邀請。吳三桂原本是明朝派到關外抗清的,率軍駐紮在寧遠一帶防守。吳三桂收到父親的勸降信,便打算到了北京後看看再說。帶兵到了灤洲(今河北灤縣),遇到一些逃出北京的人,找來問,聽說父親已經被抓,家產被抄沒,頓時大怒,後來又聽說大順軍還抓走了他最為寵愛的歌姬陳圓圓,怒火澆滅了理智,便率兵折回山海關,發誓要與大順軍誓不兩立。吳三桂實力單薄,偏居山海關一隅,根本無力與大順軍對抗,於是他向多爾袞請援,聯合對抗大順軍,....,。這就是吳三桂降清的一種說法。作為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之一,吳三桂在明末清初的歷史舞臺上卻又是關鍵的籌碼,曾左右了當時的歷史走向。因此,後人對其評價多是譭譽參半、亦揚亦抑的,很難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繹出的那些光怪陸離、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變故。

  • 2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朝縣人是看不上吳三桂的。從順治初年到康熙頭十年那二三十年中,吳三桂還是大清寵臣,不僅他自己位極人臣,連他父祖的墳墓也極盡榮華。那些年中,朝縣使者每到山海關,都會看到為吳三桂祖墳守靈的奢華景象。據說,吳三桂讓其兄吳三鳳看守墳塋,守冢人數達到三百,“俾渠等備牛羊豚祭需,以供四時之祀”,這讓始終對大清王朝反感的朝縣文人感到既無奈又憤怒。

    這也許是朝縣人旁觀者清? 也許是朝縣人愛憎分明? 在明清易代之初,身處迷局中的華人對吳三桂的反覆行為,可能還有更多的揣測、解釋和評價。

    比如《烈皇小識》就推測說,他降清是為了父親被李自成所逼,“索詐甚酷”,所以才在遇見清攝政王的時候“剃髮詣營,叩首訴冤,願假大兵報仇,獻血立誓”,這不算“忠”,但還算是“孝”; 而《明季北略》則說,他是為了給崇禎皇帝報仇,“欲倡義復仇,以眾寡不敵,遂親往大清國請兵十萬,為朝廷雪恥”,這不算是為“孝”,但還算是為“忠”。大家覺得呢?

  • 3 # 傲嬌的小農人

    我們都是對吳三桂有所瞭解的,但卻沒有想到過,吳三桂曾經在臨死之前給他的心腹說過一件事,這件事情直到300年之後才被人得知。那時,有人在貴州發現了一個小村子,而在這個村子裡面找到了吳三桂的墓地,在吳三桂墓地旁邊還有陳圓圓的墓地。事實證明,這裡確實是有很多吳三桂所留下來的族人,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了第十代。那麼,為什麼吳三桂的後人能夠如此順利的傳承下來呢?

    自然是因為吳三桂的後人能夠保守秘密,一直到300年之後了。當時吳三桂是在李自成剛成為皇帝的時候就已經叛變了,如果當時不是吳三桂叛變,可能李自成也不至於做了42天皇帝就逃離京城。後來,吳三桂也沒有直接稱帝,而是投靠了多爾袞。有人認為吳三桂是反清朝的小人,但也有人覺得吳三桂是一個漢奸。

    到現在為止,對吳三桂的評論也是褒貶不一的。他當時投降了清朝,安安穩穩的在雲南過了30多年,他一心想著只要能夠如此安穩的做一個藩王也就罷了,但是康熙還想要削藩,沒有辦法,吳三桂就失去了藩王的職務,並且開始謀反。他謀反的時候就想到過,如果自己成功了,可以自稱為帝,但是如果失敗了,也會被所有人唾罵。

    因為他之前棄明朝投靠後金的事情,所以他的人品特別的差,在他想要反清的時候,沒有人願意跟著他一起去做,所以他就失敗了。他和清朝在作戰當中,最大的失誤自然是在城鎮上面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清朝也抓住了吳三桂的致命弱點,所以就把吳三桂給打到了貴州。吳三桂到達了貴州之後,他當了五個多月的皇帝之後就死在了那裡。

    而吳三桂的孫子繼承了皇位,但沒過多長時間也死了,有人認為是康熙殺了吳三桂。因為康熙還曾經把吳三桂的骨灰拿出來,讓很多人都輪流傳看,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畢竟,後來在貴州找到了吳三桂的墓地,這也就是說吳三桂並沒有被康熙給殺掉,反而是在貴州這個小山村裡面過得特別的好。

    其實,當年吳三桂在臨死之前,他就找到了自己的心腹。和心腹說,死了之後一定要把自己的屍體運到邊遠的山區去埋葬,而這個山區就是後來發現墓地的地方,也就是馬家寨了。現如今,馬寨還有很多的吳三桂後人呢。

  • 4 # 有得觀史

    看一個人要看他最關鍵時刻的表現。現在就看一看吳三桂在幾個關鍵時刻是怎麼表現的。

    松錦大戰,撤兵先鋒。

    袁崇煥被殺之後,崇禎皇帝封洪承疇為薊遼督師。時值皇太極圍困錦州,城中斷糧,眼看城破,洪承疇率十幾萬人馬從寧遠出發解錦州之圍。

    由於明軍戰鬥力不如清軍,洪承疇到達錦州不敢主動出擊,只好按兵不動,尋找戰機,結果被皇太極斷了糧道。官兵士氣低落,將領意見分歧,後經軍事會議研究,決定退回寧遠。

    會議結束,各路人馬回營傳達會議精神,營寨有遠有近,得到撤退命令時間有先有後。吳三桂離得近,立即下令他的部隊撤退。其它各路人馬,還沒接到撤退命令,看到人馬往回跑,以為兵敗,逃命要緊,十幾萬大軍失去控制,迅速崩潰。

    部隊撤退是有風險的,撤的晚會遭到追擊,損兵折將,甚至被敵軍吃掉。吳三桂為了自己部隊的安全,不顧全域性,是個很自私的人。

    政權交替,鼠首兩端。

    李自成進攻北京,崇禎皇帝命令吳三桂進京勤王,吳三桂緩慢前行,到香河不走了,他不想勤王,因為勤王危險,有可能戰死或被殺。這說明吳三桂忠君思想不堅定。

    吳三桂起初準備投降李自成,當他發現李自成代表的是農民利益,作為地主豪強的吳三桂是李自成對立面,將來一定沒有好結果。另外,李自成的農民軍戰鬥力比清軍差太多,很大可能清軍才是最後的勝利者。於是吳三桂選擇了降清。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以及全家上百口人都在李自成手裡,他為了投降清軍,不顧父親的安危,最後吳襄被李自成殺掉,說吳三桂不孝應該沒有問題。

    滿清是少數民族,在當時,吳三桂投降清軍,幫助清軍打漢人,那叫漢奸。漢奸的名聲很不好聽,吳三桂不在乎名聲,說明他沒有民族信仰。

    利益受損,起兵造反。

    吳三桂忠君思想不堅定還表現在他後來的造反。吳三桂投降了清軍,為清朝打江山,不遺餘力,被封為平西王。既然選擇了新主人,認可他,就應該堅定跟隨,可是康熙要削藩,動了吳三桂的利益,他造反了。

    吳三桂投降清朝只是為了利益,有人要動他的乳酪,他堅決不答應,即便是皇帝也不行。這也再一次證明,吳三桂沒有忠君思想,只有利益。

    吳三桂不忠不孝,沒有民族信仰,只有個人利益,分析到這兒,吳三桂是什麼人就清晰可見了,他就是一個投機分子,只為謀求個人利益的投機分子。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抽菸、賭博、愛喝酒的女孩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