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血管徐醫生
-
2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心梗是一種危急重症,發病急,且病死率高。急性心梗是導致猝死的主要誘因,尤其是發生在年輕人群中時,可能會直接導致患者的死亡。近年來,心梗的發病率逐漸增加,且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威脅著越來越多的人的生命健康,已經成為人們談之色變的疾病之一。
心梗發生前都有哪些症狀?雖說心梗發病較急,但也並非無跡可尋,尤其是對於已有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而言,一定要提高警惕,提防身體任何的不適症狀,以便把握最佳的搶救時機。要知道,心梗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120min。
1、心梗發生前的症狀:心梗高發於冠心病患者,另外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高齡老年人群也是心梗的高危人群。除此之外,很多年輕人群如果長時間伴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長期大量吸菸飲酒、長期熬夜、壓力過大、長期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嚴重缺乏鍛鍊、肥胖等,這些因素也是導致心梗猝死的高危因素。對於這些人群而言,一定要時刻關注自身健康狀況,以防不測發生,尤其是在出現以下症狀時。
心梗在發病前的數日,患者一般就會有些異常表現,如莫名的乏力、容易疲勞、煩躁不安,說不出來的胸部不適感,尤其是活動時出現的心慌、氣促、胸痛、胸悶等。只不過初期症狀不太明顯,容易被患者忽視。其中,最典型的前兆就是心絞痛,表現為既往沒有胸痛表現而突然發生,或是既往有心絞痛的冠心病患者發現心絞痛的疼痛更加劇烈、持續時間更長,而且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後也不能緩解,這極有可能預示心梗發作,必須引起重視,及時就醫。另外,心梗發生時,患者在心絞痛發作時,還常會伴有大汗淋漓、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瀕死感等症狀,也會有心動過緩、血壓波動等症狀。
2、心梗的預防:心梗的預防遠比治療更重要,這就要求高危人群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首先,對於冠心病患者、老年人、伴有三高症的患者而言,本身很容易發生心梗,要求必須積極治療原發病,這些疾病都屬於慢性疾病,患者一定要堅持終身用藥治療,切忌擅自停藥、減藥,同時要注意定期複查,及時發現潛在的威脅因素,及時治療。當然,在平時生活中,高危人群也必須提高警惕,規避一些可致心梗發生的高危因素,如注意天氣變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暴飲暴食、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吸菸飲酒,過度勞累、過度用力、長期熬夜等。
其次,對於一些高危職業的年輕人群而言,如需要長期熬夜加班、壓力較大的工作,程式設計師、醫生等被認為是猝死高危人群。這類高危人群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關注一下自己的身體健康,平時注意避免熬夜加班、應酬喝酒、久坐不動、暴飲暴食、不規律飲食等不良習慣,學會釋放壓力、勞逸結合、規律作息、合理膳食、適度運動,並注意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不利健康的因素。
回覆列表
心梗發生前都有哪些症狀?
經常聽到某某某因為心梗猝死的訊息,令人扼腕嘆息。徐醫生告訴大家:心梗這個疾病的確很兇險,如發現或救治不及時,往往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心梗的確是可防可治可救的。
其實,50~80%的心梗都是有先兆的,通常發生在心梗前數小時或數日內,只是症狀不重,被很多人忽視了,尤其是中青年人,耐受能力強,疾病意識差。
心梗並不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臨床上我們見到很多中青年心梗的患者,最年輕的一位年僅19歲。因此,提醒大家尤其是年輕人務必引起足夠的重視。
早識別心梗先兆,早就醫,避免發生心梗
心梗發作前,大多數情況下,機體會發出“預警訊號”的。如能及早識別心梗的先兆,並儘早就醫,可以使很大一部分人群避免發展為心梗。
今天徐醫生就來跟大家普及一下心梗的先兆,越多人看到,也許關鍵時刻,就可救人一命!
1. 心梗先兆什麼時候出現?心梗發作前數小時或數日
相當一部分人在心梗發作前數小時或數日,都會出現一過性輕微的胸悶胸痛,部分患者表現為牙痛、咽喉部發緊、胃部不適等症狀。
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兒,雖然症狀輕微,這可是身體發出的預警訊號,應及時就診,避免發展為心梗。
2. 心梗先兆:新發心絞痛;原有心絞痛加重
新發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加重,均表明這時的病情不穩定,很容易發展為心梗,這時亦應儘早就診。
新發心絞痛:
第一次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典型疼痛為壓榨性悶痛,持續3~5分鐘,休息後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可逐漸緩解
原有心絞痛加重:
心絞痛發作較以前頻繁,程度加重,持續時間延長,硝酸甘油療效差,誘發因素不明顯,常發生於清晨或安靜時。
3. 心梗先兆:新出現的症狀
患者發作胸痛時,新出現乏力、噁心、嘔吐、便意或腹脹等症狀。
心梗主要症狀
胸悶胸痛持續時間超過20~30分鐘以上,就很有可能發生心梗。患者胸悶胸痛程度很重,煩躁不安、出汗、恐懼、伴有瀕死感。少數患者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心絞痛或心梗常見部位
典型的心絞痛部位在胸部偏左,但還有其它不典型部位的疼痛,容易被忽視,需警惕。記住一句話:與運動有關的下列部位不適,均應高度重視,及時就診。1. 胸骨後(胸部正中),2. 心前區(胸部偏左),3. 左側肩膀+左側上臂+左側小手指和無名指內側,4. 頸部+咽喉部緊縮感(易被誤診為咽炎等),5. 下頜+牙齒酸脹疼痛(易被誤診為牙齒或下頜關節疾病),6. 後背(易被誤診為胸椎或肌肉疾病),7. 上腹部(易被誤診為胃病或肝膽疾病),8. 少見:雙臂內側、大腿內側等
如何預防心梗
如果出現“心梗先兆”,務必及時就醫,儘早診治,可以防患於未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心梗的發生。
其實,冠心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老年人很注意,可很多年輕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工作生活壓力大,忍耐力強,對健康較為忽視,因此對於身體發出的預警訊號並未重視,而導致心梗的發生。
在這裡提醒30~50歲的年輕人,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健康生活方式,從現在開始……
戒菸限酒,低鹽低脂少糖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堅持運動鍛鍊,控制體重,給自己減壓,定期體檢,重視身體不適,及早診治。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在這裡特別強調一下:部分心絞痛患者,出現了胸痛不適,可性格使然,還是繼續做事或活動,就極有可能使病情加重,導致心梗。因此對這類人群奉上一句金玉良言:身體不適時切莫逞強!!!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