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赴征塵

    樊噲是壽終正寢,自然老死的。

    劉邦晚年病情危急時,呂后擅政,而樊噲與呂家親戚關係良好,因此有意翦除戚夫人、趙王劉如意的所有黨羽。劉邦大怒,派遣陳平與絳侯周勃領軍,立即至軍中斬殺樊噲。陳平畏懼呂后,因此下令綁縛樊噲到長安再治罪。

    當走到半路,陳平忽然聽說劉邦病故。他想:朝中必然由呂后主持政事,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虧先前未斬樊噲,還好向呂后交待。可即便如此,也怕夜長夢多,會有人在呂后面前說他的壞話,一定要先趕到長安,把自己的事解釋清楚。

    他立即策馬趕往長安,路上遇到使者傳詔,讓他屯戍滎陽。於是,他又生一計,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說:“您讓我就地斬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

    這明明是說給活人聽的,是在向呂后表功。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遂釋放了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噲去世,諡為武侯。

    擴充套件資料:

    後人瞭解樊噲是由於鴻門宴,在鴻門宴上,當項莊舞劍之時,張良火速到軍門外救援——他找的是樊噲。鴻門宴對漢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外交場合,外交官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有任何不妥當之處,都會引發嚴重的外交事件。

    為什麼在這劍拔弩張之時,足智多謀的張良要去找看似外表粗獷的樊噲? 從史記鴻門宴前文看“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從後文可見還有夏侯嬰、靳強、紀信等人同來,張良貌似有多種選擇,可他為何直接開門見山去找樊噲? 仔細推究,只有一種可能———信任。

    運籌帷幄的謀聖對劉邦帳下的將帥各方面能力必定很瞭解, 他應該是基於自己的瞭解和信任去選擇最合適解困的人。樊噲闖帳極有策略。“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

    樊噲沒有用劍,而是“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而已,不會造成大的傷害。然後“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此時正在舞劍的項莊應該在這突發情境下停止了舞劍, 這正是劉邦方面要達到的效果———警報暫時解除。

    當然, 樊噲冒的是擅闖軍門之罪,極有可能會遭到殺身之禍,但是憑他的一腔豪氣,贏得了“力能拔山”“氣能蓋世”的項羽的讚許和禮遇:賜酒,賜肉。即使面對項羽手下的刁難,他也能屈能伸,面不改色的大啖生彘肩, 然後用有理有節的言語進行了有力的回擊。

    讓劉邦在道義上立於不敗之地。一番言辭竟說得項羽張口結舌,“未有以應”。最後項羽只能安排他“從良坐”,劉邦的小命暫時保住。樊噲不僅保全了劉邦的性命,而且據理力爭,維護了漢軍與劉邦的尊嚴,可以稱得上是智勇雙全的典範之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肚子貼對減肥真的有用嗎?誰用了?請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