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尖上的旅行
-
2 # 九菜玩記
小河直街現在已經是文藝青年的拍照打卡地了,那說到要拍照,當然是白天去比較有感覺啦,還能出很多美照。
小河直街與橋西直街不同,小河直街少了幾分工業風,多了幾分家長裡短氣。大概也是大家傳統意義上江南水鄉的模樣。
一個地方的繁華和這裡的交通有著密切的關係,小河直街的興起,是因為這是三河交匯的地點,餘杭塘河、小河、京杭大運河,這裡也成了物資集散地,河、陸轉運地,物資儲備地。沿河商鋪興起,形成了一種商埠文化,而這個文化最好的見證者就是留下來的這些民居,一河兩街格局,面街一樓為商鋪,二樓為居所,是下店上宅的典型。現在沿河還有有一部公用或私屬的河埠頭留存著。
小河兩岸的住家與碼頭、合院式的傳統民居,民國時期的里弄建築、五六十年代的簡易“公房”、八十年代的“筒子樓”,這些原汁原味的老房子,少有翻修,現如今仍住著不少“老杭州”,生活氣息濃厚。
小河直街的方曾昌醬園,門口的牆上寫有一個大大的“醬”字,就是曾經的方增昌醬園。它曾是小河最大的醬園,以批發為主,有生產基地,店面朝東,為三開間樓屋,裡面都是做醬油、老酒、醬菜的作坊。據一些仍然住在附近的老人回憶,方增昌靠小河邊的店鋪是白牆,上面有很大很顯眼的三個大字:方增昌。方增昌醬園進門有高高的櫃檯,右邊半間門面擺著三四張方桌,供當地居民與過往客人喝老酒,醬園用串筒溫酒,串筒是白鐵皮焊成的。醬園從早上開到晚上九十點鐘,街上年紀大的人都喜歡在這裡喝著夜老酒敘敘舊。
小河一代當時因為水陸運輸發達,是木材的集散地,這裡的木材行業興盛,最繁忙的時候河面上木排蜿蜒,河岸上木材堆成山。民國時期著名的要數永達木行,也就是杭州木材廠的前身。它的創始人叫姚金淼,也是姚宅的主人。現在住在裡面的,是他5個子女中最小的兒子姚桐枝。他在運河岸耗費了4年建造了這棟姚宅,據說每塊磚都是訂製燒製而成,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磚上有“甸(diàn)75”的字樣,老泥水工知道,那是有名的桐鄉屠甸磚廠定製的抹的牆灰也是進口的洋灰。大光墁牆縫就用了好多罐,那時一磅洋灰的價格要兩塊大洋,而一擔大米也不過三塊大洋。
交通攻略:乘1、76路等公交車在長征橋站下車,步行可達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具體位置: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小河支路與長征橋路交叉口西南100米
-
3 # 窈窕拂曉話城南
靠在運河邊休憩的小河直街是鋪在宣紙上的詩行,墨香瀰漫,風會迷住你的眼。
它一面依舊是高大的白牆黛瓦,牆下隨意堆放了很多盆栽跟破敗的桌椅,另一面卻多了一排清未風格的民居,木地板、柵欄、老虎窗、寬大的木結構樓梯。面街一樓為商鋪和作坊,二樓為居所,是下店上宅的典型模式。現在大多都租了,開了多間文藝店鋪,有做首飾訂製、開雜貨鋪、小酒館、茶館、咖啡館的,各自按著主人的喜好隨意裝扮。這些散發著古老氣息的房間裡,大部分都會有一條木質長方茶几,搭著自制的沙發,沙發上兩個漂亮的抱枕,桌上放著些書籍,或關於人生,或關於時尚。
在這裡,通身的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光線在巷子裡切換角度,歲月的根埋在牆角,藤蔓爬滿了斑駁的牆,在運河邊訴說著各自的故事。
探頭進去,你會發現,這些建築外觀保持著老底子的風貌,裡面都作了現代化的改建,新添了廚房、衛生間,水、電和燃氣管道,樣樣齊全,有些人家地面都鋪上了瓷磚。不少改造前住在這裡的老居民,都特意地搬了回來,依舊是離不開老底子的情愫。除去土生土長的居民,這裡還住了不少從四面八方來的人,有吃齋唸佛的在家居士附近大學裡充滿朝氣的學生,還有出來寫生的畫家。這些原本毫無交集的人,在此相識,偶爾也會伴著弄堂的夜色,相約在咖啡館一邊煮咖啡一邊研究甜品,探討不一樣的人生,日子平靜卻有趣。小巷雖小,但它的心胸比大馬路更為寬廣。
在這樣的小巷人可以隨心所欲,哪怕像孩子似的奔跑喊叫,像古典女子一樣嬌柔多姿,像文藝青年一樣高傲孤獨。而它則靜靜地守候一方,讓你在想起它的時候,尋得到、等得起、留得下。
清早,當天還灰濛濛時,就有叫賣聲傳來;留下劃破天際的清脆吶喊。天抹白時,又有挑擔賣菜的小販沿街叫賣,菜葉上還積澱著沒睡醒的露珠,許是被叫賣的聲音驚醒,跳起來落到那石板的凹紋中融了進去。
人們洗漱後的水從街邊的木門縫裡倒出來,石板路上頓時溼了一大片,也會有雨鋪天蓋地地澆下來,驚散街上簇擁的人群,人們蜷縮著倚在狹窄的屋簷下,看著石板上的雨水匯成洪流,匆忙地向前奔去。街兩邊的房子早已翻新,但樣式還是古老。一排排的木板門,雕花的對扇門,這在從前住的都是大戶人家。房裡的住戶換了一家又一家,人們很難猜到,以前是誰住在這間寬敞的堂屋內,是誰在對面的閣樓上哭泣,是誰在醬園製作醬料,又是誰的裁縫鋪子開在街中央….........
所以,小河直街就是杭州城的白話詩行,無論白天與黑夜,你都能發現它光與影,明和暗不同的風月之美。
回覆列表
小河直街是杭州運河邊、目前儲存較為完好的舊街區,反應了清末民初生活在運河沿線普通百姓的生活環境。無論是建築,還是街道,都保留著舊時代的運河生活風貌。
不過隨著漕運功能的退化,運河也就逐漸失去了當初的作用。小河直街因運河而生,也就因運河而衰敗。
2000年前後,隨著運河申遺專案被提上日程,如何對運河沿線進行保護,就被提上了日程。小河直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得以被重新整治,而後成為展示杭州運河百姓民風民俗的重要區塊。
從目前打造的功能來看,小河直街除了用於觀景,供人探尋運河文化遺蹟,還兼帶了商業和居住功能。有空閒的時候,可以在白天到這一帶的杭幫菜館,品嚐一下地道的杭州菜。
同時,在小巷子裡拍照、看風景,也比較方便。而晚上到這邊,因為整個地域不大,並無多少可以供遊玩的地方。雖然多少也裝飾有夜景燈光,但從整體效果來看,還是白天到這裡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