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者倪好

    三足鼎立之後,吳國能打的人太多了。

    周瑜、呂蒙、陸遜都很能打,後來還有徐盛,中途投奔吳國的文鴦也是猛人。

  • 2 # 王磊161670116

    其實個人武力再高也不起多大作用,古代的戰爭是群毆,呂布很吧,為啥被曹操抓了?關羽牛吧,完蛋在無名小卒馬忠手裡。

  • 3 # 宇文成都410

    題主能做這樣的提問,明顯是遊戲玩多了!何為最厲害??? 甘寧和太史慈最多算的上一個副將一個裨將!根本不是能統帥三軍的大將!東吳最厲害的將領其實也就是他們的兩個先主公,孫策孫堅!戰績,戰功無需多言,沒有他們沒有江東政權!但是,你如果非要說他們是君,而非將的話。那最厲害的也遠遠輪不到甘寧,太史慈!東吳四任大都督周瑜,陸遜為將的才能在整個三國也是出類拔萃的!文武兼備,統帥有方!就像孔明說的一樣,為將者,需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陰陽奇謀,易經義理!除此之外還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虛懷若谷的胸懷,虔誠待士,賞罰分明!縱觀整個三國幾個人可以說是優秀的將領?連荀彧自己也說過,自己不會帶兵,也帶不來兵,自己是個稱職的謀士,賈詡,郭嘉也如此!其實馬謖也是一個好謀士,可惜謀士並非大將軍,出謀劃策可以,運籌帷幄可以,統領三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曹操知人善用,不會犯諸葛亮所犯的那個錯誤!孔明一時大意,累及三軍!否則何來的三軍易求,一將難得!三國東吳統軍將軍也就是大將軍或者大都督 S級統帥:周瑜 陸遜 孫策 孫堅 呂蒙 陸抗 A級統帥:魯肅 程普 韓當 黃蓋 !甘寧這種偏將率幾十 幾百人衝擊一下,突襲一下憑著自己一勇之夫還可以!兩個集團軍交到他手上死的會很慘的!

  • 4 # 祥子談歷史

    東吳大將太史慈對戰小霸王孫策,因武勇一戰成名;甘寧卻以區區百騎,成功偷襲數萬曹軍大營,因不損一兵一卒而名聲大振。

    太史慈與甘寧,一個弓馬嫻熟,武藝堪比小霸王;一個水陸戰無雙(好比現在海軍陸戰隊),智勇堪比張文遠。此二人皆為“江表之虎臣”,那麼誰才是東吳最厲害的將領呢?

    祥子以為,此二人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高下難分,智勇雖在伯仲之間,但太史慈卻有機會統領一軍,獨當一面,由此稍勝一籌。

    一、武勇比對,各有千秋

    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武將排名中,孫策與太史慈並列,而孫策則有小霸王之稱,武勇之能應為江東眾將之首,與其並列的太史慈武勇自然應當高於甘寧。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以水戰而聞名兩江的“錦帆賊”首領甘寧,水戰之能自然應在太史慈之上。

    由此可見,二人武勇比對,實乃各有所長。

    二、智勇比對,旗鼓相當

    只因甘寧成名之戰“百騎劫魏營”,深入人心,皆以為其智勇足備。孫權一句“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可見其智勇之能。而太史慈的成名之戰則是血鐵嶺大戰小霸王孫策,因百合不分勝負,而為眾人所熟知。

    因此,許多人認為甘寧有勇有謀,太史慈僅是匹夫之勇,綜合能力應當排在甘寧之下。

    其實不然,大家看看太史慈少時的經歷便知其智謀不凡。

    太史慈少時敏而好學,聲名頗顯,被東萊郡府徵辟,任職奏曹史。恰逢郡守與青州州牧矛盾激化,難以調和,朝廷也難以理清雙方之間的是非曲直、孰對孰錯。當此糾結難斷之時,雙方明悟,誰若先呈遞表章言說事況,誰將可能會對朝廷產生先入為主的影響。

    而此時,州牧府彈劾郡守的表章已經送出,而郡守的表章卻遲遲未能成行。形勢已對郡守十分不利,但是郡守府依然未能選定合適之人。無奈之下,經過郡守的再三斟酌,最終選中年僅二十一歲的太史慈去完成送章使命。

    受命之後,太史慈深感使命艱鉅,辭別家中老母,馬不停蹄,日夜兼程,趕往洛陽,直抵朝廷公車門下。公車,是當時的各級朝廷官署,由公車司馬主持,天下彙報情況、上書言事或朝廷有所徵召,都由此官署管轄。

    太史慈剛剛抵達時,卻聽到了一個最不想得到的訊息,就是聽聞州里使者已經到達,正準備呈遞表章。對於太史慈來說,情勢十分危急,但太史慈卻一點也不惶急。他尋思觀察片刻,瞅準時機,好整以暇地與州吏攀談起來。

    太史慈問:“君欲通章耶?”

    州吏道:“然。”

    太史慈又問:“章安在?”

    州吏道:“車上。”

    太史慈聞聽此言,心頭暗喜,假意關心道:“章題署得無誤耶?何不取來視之。”

    州吏不知太史慈是東萊人,更不知其是郡守送程的差官,於是便取來遞其他觀之。豈料,太史慈懷中早就藏有利刃,他接過表章,不由分說,將其割裂。

    州吏氣急敗壞,驚地跳起來大叫:“為何壞我章?”

    太史慈卻是一把將州吏拖上馬車,冷冷對其言道:“向使君不以章相與,吾亦無因得敗之,是為吉凶禍福等耳,吾不獨受此罪。豈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無事俱就刑辟。”

    州吏本無主意,且已猜知太史慈是郡守派來的,便說:“君為郡敗吾章,已得如意,欲復亡為?”

    太史慈又騙其道:“初受郡遣,但來視章通與未耳。吾用意太過,乃相敗章。今還,亦恐以此見譴怒,故俱欲去爾”

    自此,州吏相信了太史慈之言,二人一道逃離洛陽。

    但是,太史慈出城不久,藉故與州吏分手,又悄悄跑回洛陽,把郡守的表章呈遞上去。

    此後,州牧得知此事,只好另派吏員再次呈遞奏章,辯說是非,但有司卻以先得郡章為由,不復查察此案,於是州家受其短,成為這場角逐的落敗者。

    此事過後,太史慈在郡守府名聲大噪,人人誇其有智算,個個贊其謀略高。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聞聽眾議,州牧非但不念太史慈呈章之功,反而忌恨頗深。當太史慈感知其已有迫害之意,果斷逃離。

    由此可見,太史慈、甘寧皆為智勇無雙之士。

    三、統領一軍,獨當一面,太史慈稍勝一籌

    200年(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後,江東各地蠢蠢欲動。這時,接掌江東大權的孫權,獨獨認可太史慈之能,遂委派其全權管理南方一切要務,全力應對荊州劉表以及周圍的山越勢力。但令人遺憾的是,太史慈年僅四十一歲便不幸身故,一身才華難以盡展。

    而大將甘寧,卻一直沒有獨自統領一軍、獨當一面的機會。

    由此可見,還是太史慈要稍勝一籌。

    對此,大家有何看法?

  • 5 # 不沉的經遠

    太史慈出場較早,第十一回管亥圍北海時太史慈奉命去向劉備求援,管亥帶兵去追的時候太史慈箭不虛發,“賊眾不敢來追”,在攻打吳郡時也是一箭射中裨將的左手,可見太史慈的箭術非常了得。單挑中太史慈和孫策戰一百回合、和程普三十回合、和王朗戰不數合、與張遼戰七八十合都是平手。最後太史慈在合淝之戰中身中數箭,重傷而死。

    甘寧出場和太史慈有些類似,也是用箭樹首開紀錄,第一戰就射殺了凌操,後來又曾經射殺黃祖、蔡曛,射傷樂進,說明甘寧箭術也不錯。此外甘寧在和黃祖之戰時水戰殺死鄧龍,赤壁之戰時又秒殺馬延、張凱,打皖城時甘寧爬城以後飛錘打倒朱光。說起來也巧,甘寧最後也是死於箭傷。

    相比起來,在馬戰中太史慈挑戰的大多是名將,所以都是打平,沒有斬將記錄,缺點是遇到王朗這樣的文官居然戰了幾個回合沒能將對方斬於馬下,未免讓人覺得有些大跌眼鏡。甘寧雖然殺的多是無名之輩,不過也是殺的乾淨利落,缺乏和名將對戰的經驗則是他不足的地方。

    箭術兩個人都比較出色,不過太史慈顯然更勝一籌。而甘寧則在水戰和步戰中有所表現,太史慈在這方面沒有戰績,不過考慮到他是北方人,水戰比甘寧差一些也情有可原。所以兩個人可以算各有所長,都有過人之處,在《三國演義》裡可以躋身一流武將之列。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時期,東吳最歷害的將領當然是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大都督如果按歷害種度從高到底排名分別是:周瑜>陸遜>呂蒙>魯肅。

    太史慈嚴格說來算是東漢末期時的人物,很早就去世了,在赤壁之戰的前兩年,公元206年就去世了,以至於太史慈的事蹟,很少人知道。

    太史慈是山東龍口人,年輕時到遼東避禍,因為母親受到北海相孔融的照顧,在黃巾軍圍困孔融時,太史慈一人入城說服孔融,並向外請救兵,憑藉勇猛武藝與謀略突圍黃巾軍重重圍困,太史慈突圍時,先是在城門外射了幾天箭,在黃巾軍放鬆警惕後,騎馬突出重圍,並反身射死幾人,之後求救劉備,劉備於是出兵救了孔融。

    太史慈後來投奔揚州刺史劉繇,但卻不受劉繇重用,太史慈最有名的一戰,就是與孫策的神亭之戰,太史慈單身一人與孫策、黃蓋、韓當、宋謙等13個人意外相遇,太史慈一個人戰13人,並且戰成平手,光是孫策就是很歷害了,江東小霸王,而且還有黃蓋、韓當、宋謙等猛將,太史慈毫無畏懼,最後全身而退,可見太史慈勇氣、武藝非常高,至少不輸於孫策。

    劉繇戰敗後,太史慈自立山頭,自任丹楊太守,收復涇縣等地的山越人,後來涇縣被孫策平定,太史慈孤軍而敗,被孫策擒住,孫策曉之於理,拜太史慈為門下督戰,自此太史慈跟隨孫策征戰。

    太史慈跟隨孫策後,主要是在西邊抵擋劉表的侄子劉磐,太史慈出現後,完全壓制了劉磐,當時的黃忠在劉磐軍中,想必也不敵太史慈。

    太史慈的箭術非常歷害,《三國志.太史慈傳》記載:猿臂善射,弦不虛發。

    關於太史慈的箭術還有一個例子,有一次太史慈跟隨孫策討伐山賊,有一個賊藏在城樓上大罵孫策,用手扶著城樓上的柱子,太史慈看到便引弓射箭,箭矢居然貫穿這個人的手腕,牢牢將其釘在柱子上。

    太史慈在《三國志》中的傳記是與劉繇、士夑這類人列在一起的,劉繇是揚州刺史,士夑是交趾太守,都是割據一方的小諸侯,可見太史慈也算是同類型的人物。

    甘寧是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少年時期是錦帆賊,為惡一方,年歲稍長後,開始讀書,後來在益州反叛劉璋而逃到荊州投奔劉表,不受重用,往江夏太守黃祖處暫居,甘寧在黃祖處時,殺了淩統的父親凌操,後來甘寧藉機投奔孫權,之後就一直跟隨孫權。

    甘寧是江東少有的有謀略、有能力、有武藝的武將,投靠孫權後,向孫權提出攻荊州、取益州,一統整個長江以南的戰略計劃。

    甘寧在赤壁之戰中立有戰功,在南郡之戰中,勸周瑜分兵取夷陵,赤壁之戰後,勸孫權取益州,可惜孫權猶豫,錯失良機。濡須口之戰,甘寧率百餘人夜襲曹營,大勝而歸。皖城之戰,甘寧立次功,僅次於呂蒙。

    合肥之戰時,甘寧拼死保護孫權。220年,甘寧去世。

    太史慈能與孫策等十三人戰成平手全身而退,從太史慈與甘寧的人生經歷來看,太史慈強於甘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懷孕期間要做哪些檢查?產檢需要注意哪些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