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45035785625

    核心是荒謬感。

    所有你看到的元素,都是營造荒謬感的工具,至少包括以下三點:

    1. 書面詞彙和口語行文間的衝突;

    2. 所述事件本身的荒謬感;

    3. 語境的經營。

    先說詞彙。

    選用了中文口語中極少出現的各種書面語:

    1. 專有名詞,包括小圈子黑話;

    2. 外語詞,包括方言俚語;

    3. 自造詞。

    ?將以上三者混合後組詞:

    專有名詞 + 外語詞:行動電話;

    專有名詞 + 自造詞:野生郭東林;

    外語詞 + 自造詞:mindfuck。

    帶來粗糲的陌生感。

    再說行文。

    行文基本口語化,與上述的書面用詞直接形成衝撞:

    1. 碎片化:場景之間沒有包含關係,全部拆到細碎。節奏有明顯的鏡頭感,在不斷變換的敘事主體間切換鏡頭;

    2. 短句:沒有從句,沒有雙重修飾,用標點符號控制節奏;

    3. 堆細節,提供精確數字;

    4. 重複、排比與遞進;

    5. 省略主語;

    6. 省略連線詞;

    7. 頻繁使用感嘆詞與慣用語;

    8. 標點的錯用。

    粗糲的詞彙配上碎片化的口語行文,如同波粒二象性一樣,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流暢。

    再說事件。

    事件負責提供核心荒謬感:

    1. 帶原始設定;

    2. 矛盾,無意義;

    3. 寥寥數語出場景,資訊濃縮度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同一控制下合併成本與對價的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