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虎林君
-
2 # 聚賢莊莊主莊聚賢
說到有爭議的我個人認為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從成吉思汗開始蒙古人的鐵騎便踏遍亞、歐,非三大洲,所向披靡,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在蒙古滅掉南宋以後建立元朝,此後中原地區一直被蒙古統治,現在依然有“崖山之後無華夏”一說中華文化從那個時候出現了斷層。確實當時的許多華夏精英亡於崖山海戰,但是不能完全說我們的華夏文化在那個失去的傳承,忽必烈建立元朝也是吸收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蒙元統治時期漢人地位確實低下,但是我們的文化依然存在,漢人也沒有被滅種,從宗教上來說,蒙古之前信奉薩滿教但是也都用於戰爭之前的占卜,隨著對佛教的接觸使得蒙古人開始接受佛教,並且用政教合一的思想統一了吐蕃(今西藏地區)致使西藏納入我華夏版圖,現在的內蒙也大都漢化。可見華夏文化包容力量之大。
-
3 # 英俊熊
冉閔
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冉閔所處的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五胡亂華”時期,主要的五個胡族為:匈奴、羯、氐、羌、鮮卑,此外還包括丁零、烏桓、盧水胡、巴氐、和入侵遼寧的高麗、九大石胡的一些遠遷部落等等,當時因各種原因遷入中原和關中的胡族達五六百萬之多。 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動亂時期,在中原地區前後有七個民族建立了二十幾個政權。說到冉閔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殺胡令”,冉閔在推翻了胡人的石趙政權,建立漢人冉魏後,要求各胡退出中土,各還本道,但被眾胡聯軍圍攻。冉閔於是釋出了“殺胡令”,致書各地,號召中國漢人掃清中原。各地的漢人紛紛響應他的號召,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常山以南、安微江蘇北部等地被殺的胡人不計其數。在這場民族的血腥報復中,有些長的像羌、氐的漢人也被濫殺,山西南部更被濫殺過半。冉閔還親自帶兵殺胡,魏書中冉閔攻下鄴城後,僅在鄴城一地就殺滅胡族二十幾萬。
352年冉閔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有一說法是,冉閔死後因痛恨其殺戮胡人過重,於是胡人爭剖其屍,將其遺骨棄之荒野,不許下葬,冉閔的遺骨被胡狼野獸所食。後來鮮卑、北魏統治北方百餘年,在他們的史書中都把冉閔描繪成了有勇無謀,兇狠殘忍的殺人魔王,《殺胡令》一下,數十萬人頭落地,直接導致羯族的消亡。這也使得冉閔被攤上“種族滅絕者”的罵名。但是冉閔為漢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漢人眼裡是位不折不扣的英雄。
袁崇煥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 )。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歷史上對袁崇煥的爭議從來沒有斷過,支援他的人為他的死感到痛惜,為崇禎的決斷感到憤恨。反對他的人覺的他死有餘辜,理解崇禎艱難的決定。
他曾力挽狂瀾,搭建的關寧防線,扶起明朝北邊半壁江山;但他也曾率性妄為,毀掉了明朝的邊防 ,他先斬後奏殺一品大將毛文龍,卻又無法沒有制約毛文龍手底下部下的能力,致使毛文龍手下尚可喜,耿仲明,吳三桂一干人等再也沒人能鎮的住,最後發生叛亂成為清朝的三藩。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
後來他被押到菜市口,圍觀人山人海,不瞭解真情的人們紛紛去看這個明朝最大的漢奸受刑,當劊子手開始行刑時,群眾紛紛給劊子手投擲銅錢,買袁崇煥的肉生吃,可見對他恨之入骨,一代忠臣就這樣看著自己的肉被一塊塊的割下,被人們分著吃了。
-
4 # 清風奇談
第一位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在位期間統一六國,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修長城,他做的很多事情對後代影響深遠。不過秦始皇好大喜功,修皇陵,建阿房宮,濫用民力,實行酷法,人民起義此起彼伏為後來秦朝的滅亡埋下了種子。有人稱他是千古一帝,功莫大焉,有人說他過於殘暴是個昏君,爭議了兩千年。
第二位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在位13年做了很多實事,但是也做了很多錯事。他整頓吏治,改革弊政,讓人民過上了相對穩定的生活。但是在對待政敵時手段殘忍,他的八弟九弟被他囚禁到死,還大興文字獄對人民進行文化迫害。功過在一身,全憑後人論。
-
5 # 都督01
有爭議的話,那該人物肯定有偉大傑出之處,也有過之處。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書同文,修長城等。後又好大喜功,修皇陵。建阿房宮,濫用民力,實行酷法,焚書坑儒。有人稱其為千古一帝。有人稱其為昏君暴君。
還有明末代崇禎皇帝朱由檢。一生可謂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挽救大明江山盡心竭力,曾六下罪己詔,因啟用袁崇煥抗清,後誤信讒言,冤殺袁崇煥,被後人唾罵。最有可能中興大明王朝的皇帝卻生不逢時,無奈內憂外患,天災人禍。朱由檢在城破時於煤山自縊。有人稱其為節儉勤政明君。也有人稱其為不分是非的昏君。
其他有爭議的人物還有曹操、劉備、李世民、武則天、吳三桂等很多就不一一詳細介紹了。
-
6 # 洞悉歷史
曹操
一部三國演義,讓曹操給我們留下了不擇手段,陰險狡詐的奸雄形象。
如果細細品讀歷史,還是會能找到不一樣的曹操,他不但是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史上有名的文學家、詩人,他的作品也是氣勢恢宏。
他是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興修水利,推行"屯田制",為統一中國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堅持"唯才是舉",招攬大批人才。曹操廣讀兵書,深得兵法之要,用兵如神。
總之,曹操是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楊廣
隋煬帝楊廣,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個荒淫無度、橫徵暴斂的暴君。但他在位期間,還是做了不少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的事情。
楊廣即位後十分重視教育,興辦學校,網羅遺散的圖書,並加以保護。科舉制度的影響更是非常深遠。打通了上下的流動,大量的人才得以選拔,加強了中央集權。
楊廣在西域開拓疆土、揚武國威、開展貿易、打通絲綢之路,促進了民族之間和國家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
開鑿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連線起來,促進了兩岸的發展和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
由於他好大喜功,沒有考慮到百姓的承受力。使得起義不斷,政權被推翻。他的作為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
7 # 觀夷外
蕭皇后,據說是一個剋死五位皇帝的女人。每次想到這個名字都有莫名的的衝動,作為一個迷倒了六位皇帝的女人,簡直堪稱撩皇帝專業戶,這其中包括了作為暴君代名詞的隋煬帝,也包括了最為千古帝王的唐太宗,這麼多見多識廣的皇帝都被迷倒了,蕭皇后到底有多美,很好奇啊。
蕭皇后出身於蘭陵蕭氏,溫婉柔順,又知書達理,遂被隋文帝楊堅許配給晉王楊廣。楊廣對蕭皇后寵愛非常,即使在即位後,蕭皇后已經超過四十歲,仍然受到尊敬。隋煬帝楊廣在江都兵變自殺,蕭皇后為宇文化及所奪。結果宇文化及兵敗,又為竇建德所奪。然而當時的突厥可汗問竇建德索要,先後兩任突厥可汗佔有。直到唐朝李靖滅東突厥,迎回蕭皇后,成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一生共有六位皇帝與蕭皇后在一起。這樣的女子只有千古一帝的唐太宗能鎮住。
-
8 # 百戰成歌lza
關注
紛揚的世間,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至今,完全體的一切已經依次建立,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享受著用祖先以及前輩們的智慧帶來的便利,回過頭看那些歷經千年未變的遺蹟,是滄桑的歷史,是世界一步步的慢慢向未來走去,我們這代人要竭盡全力的承前啟後,透過自己微薄的力量保留下純粹的美好的東西,還要力求創新,把有意義的事情讓他變得更有意義。歷史,也許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懂歷史,至於懂多少沒人可以說清楚,因為歷史說到底還是虛無的,都是從先人的書中瞭解的而已。

歷史就是具有巨大的爭議性,我們獲知歷史最多的途徑就是史書了,但是仔細想想,史書也不過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到底有多少主觀性別人又都說不清楚,到底他們歷史上是個什麼人,一部分也要靠自己見仁見智!
西楚霸王-項羽
《史記》中對項羽的評價就比較友善,但是其他史書的記載卻又是褒少貶多,所以對於項羽的爭議與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描寫有很大關係。畢竟是漢朝建朝的最大敵人,司馬遷不敢過度讚揚項羽,而由於司馬遷特殊的個人際遇,他對漢王朝的諷刺是隱晦而又犀利的。關於項羽的另一種資料來源就是考古,最近考古發現阿房宮並沒有被火燒的痕跡,而且它本身就是個爛尾工程。而且關於項羽殺降的說法也存在很大爭議,有人懷疑說這都是高祖採用的一種政治手段,從其他的事情上看,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

竊漢權臣-王莽
王莽作為一個短暫的上位者,對於他的新政改革我認為是應該被人認同的,但他的政治實際上是非常失敗的,王莽的定位似乎一直都是偽君子,篡位小人。個人認為王莽的這種偽與愚其實只是當時社會風氣的一種影響而已。我不認為王莽是一個十足的虛偽者,他的思想是很浪漫的,充滿了書生式的想象。而他的失敗除了自生太過急功近利之外,還應歸咎於那個時代的錯誤。他出身儒學世家,早年也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兒,當然是不是裝出來的也存在爭議。

武悼天王-冉閔
冉閔這個人可能許多人不清楚,但是有一段時間這個人可是掀起了一陣五胡亂華的熱潮,這個人本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後來一步一步爬到冉魏政權的皇帝,生平做的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誅殺胡人!冉閔屠胡的行為,最終漢人也被殺很多,他與胡人的戰爭,導致中原幾乎無人從事農業生產!儘管他引導、利用尖銳的民族矛盾,屠胡解決了自己隱患的同時為漢人報仇,但漢人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所以這一行為從利益上不值得過度肯定。

千古明帝
太宗皇帝
-
9 # 金陵霸霸天
曹操,早年扶漢,而後擅權!帝辛,殷紂王!隋煬帝楊廣,創科舉,開鑿大運河,利國利民,三徵高句麗,加重人民負擔!
-
10 # 純樸忠義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歷史上爭議的人物很多。比如曹操陰險奸詐,不折手段,在刺董卓末隨跳往路上,遇到陳宮寄宿呂伯奢家時,呂殺豬買酒回來竟將其舉家抄斬,這僅是個縮影,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曹操,魏蜀吳三足鼎立,曹操多方征戰,最後統一,另外文學功底深厚,傳世得意之作也很多,這就是問題的有兩面性。再之世人之立場不一,就是說有向潘有向楊的,再好的人也有人反對,再奸的人也有人支援,總之認為他是反面人物的居多,唱戲開為大白臉就是明證,古往今來,這樣的奸雄為數不少,需開大白臉者多矣。這種人的特點就是兩面派,為臣時在主子面前口密腹劍,一旦得勢乘機而入,獲取天下,排除異已或比自已能力強的人。綜上:這種人考慮的是自已升迀或小團體,並非為了百姓,即便是辦了幾件好事或功過各半大眾也不會擁戴懷念,白臉總是白臉,想換臉是絕不可能的,少數支持者想為他塗脂抹粉也是徒勞的,老百姓並非傻子,俗雲: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曹操自作聰明,其實是一蠢豬。
-
11 # 蘭芷汀峰
王莽
社會正能量楷模啊,可惜最後篡漢自立,而且沒有進行成功的社會改革。
如果沒有篡漢自立,或者之後的改革成功,或許人物評價會不一樣。
-
12 # 小y說史
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人還是比較多的,而這些人都是做過非常重大的貢獻的,但過也是很多的。比如秦始皇掃六合,功績天下無雙,卻又焚書坑儒,隋朝的楊廣,修建京杭大運河,三徵高句麗,但民力損耗嚴重。武則天開創武舉,國力強盛,卻是篡位稱帝,所以只給自己留了一個無字碑。唐玄宗在位期間,唐朝國力達到頂峰,卻因為寵愛楊貴妃,導致楊氏家族權力滔天,才有了安史之亂,唐朝開始由盛轉衰。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創立了宋朝,但趙匡胤帝位始終是因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並在建國之後,杯酒釋兵權。明朝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他的皇位,也是篡位得來的,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朱由檢。雖有強國之心,但無強國之力。李自成雖有領軍之能,但無治國之才,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雍正皇帝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到雍正皇位到底是怎麼來的,無人知曉。歷史上有爭議的人很多,不管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不勝列舉,我只是簡單的舉了幾個例子,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13 # 風中凌亂的小阿姨
隋煬帝楊廣,歷史上好評不多,弒父殺兄,勞民傷財,好大喜功,暴君。可封建社會帝王登位不是一部血腥史?開鑿大運河大大促進中國南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統一。成者為王敗者寇,有些也許是被李唐為了自己取代合理性而故意抹黑吧!歷史人物,客觀評價功與過。
回覆列表
有歷史爭議的人物其實很多,這裡我給你著重列舉幾個吧。
首先當之無愧的是千古一帝的大BOSS始皇帝,各種教科書中和正史中以及人們的普遍意識中認為始皇帝生性殘暴,焚書坑儒,無惡不作,簡直可以說是人神共憤了。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始皇帝對中國的另一方面貢獻呢,首先,他結束了戰國持續250多年的諸侯相攻的局面,解救無數小民於水火之中,大家想想,250多年的諸侯戰爭死的百姓多還是始皇帝統一華夏的戰爭死的百姓多,另外,始皇帝焚書坑儒首次實現了文化的統一和思想的統一,春秋戰國以來,各種思想百家爭鳴,可是百家爭鳴的思想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不好的,他很可能會導致國家分裂,因此,始皇帝的焚書坑儒是非常重要的和非常明智的,就比如現在的中國,只能實行馬克思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一樣。最後則是始皇帝實行的車同軌、書同文以及統一度量衡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華夏民族的形成和後世一統的局面,
其次是曹操,也算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了,曹操被人稱作漢賊,正史均認為曹操是奸臣,甚至在很多戲曲中,曹操的臉譜也是象徵奸詐無比的白色,可是大家想想,就是這樣一個人,憑一己之力統一了整個北方,而且還多次擊敗了北方遊牧民族,因此可以說,曹操絕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另外,說曹操是奸臣的也不是很成立,曹操自始至終都沒有篡漢自立,一直捧漢獻帝為正朔,至於篡漢自立的事情那是它的兒子做的。因此曹操也算一個爭議很大的人。
最後則是著名太監魏忠賢,魏忠賢不管是影視劇中還是歷史中,都是一個誤國誤民的太監,魏公公斂的財其實與遼東前線沒有一毛錢的關係,而是用來修建了三大殿,再者就是魏公公打擊東林黨的氣焰,在我認為,東林黨不乏一些能臣干將,可是大多數都是一些尸位素餐的蝨子,正事幹不了,只會耍嘴皮子,這可以從崇禎皇帝向大臣借錢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另外,魏忠賢作為一個閹人,其實是皇帝的家奴,因此皇帝的榮辱與他息息相關,這也就是在魏忠賢理政的時候後金蠻族一直沒有攻進關內的原因,反而是魏忠賢一死,明朝很快就完蛋了。因此,魏忠賢爭議也是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