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在器物燒成的最後一個階段,從窯頂徐徐加水,使木炭熄滅,產生濃煙,有意讓煙燻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白陶:白陶是以瓷土和高嶺土為原料,在1200度左右的溫度中燒成的陶器,由於胎質中所含氧化鐵比例極低,大約只有1.6%,因此燒成後表裡和胎質都呈白色。白陶出現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商代後期發展到頂峰,至西周逐漸衰落,白陶多為手製,兼有泥條盤制和輪製法。其紋飾是用印模在作好的坯胎上捺印出來,最初只是出於防止器物變形,有加固陶坯的目的,故早期的印紋陶上多留有布紋、席紋和繩紋的痕跡,後隨技術的提高和人們審美能力的發展,逐漸使紋樣趨於豐富、精美。印紋陶的紋樣均為幾何形,主要有水波紋、米字紋、回紋、方格紋、編織紋、雲雷紋。其紋飾多與器形相協調,如曲折紋、雲雷紋、回紋等較粗獷的紋樣,多用於甕、壇及較大的罐等。而小件的盂、缽等多飾以米字紋、方格紋等細密、秀美的紋樣,其中尤以商、西周、春秋時期的紋飾線劃均勻,結構嚴謹,且富有韻律感。因其比一般陶器胎質堅硬且潔淨美觀,在當時多為統治階級所用。夏商時器形主要有酒器和豆、缽等食器,器表多刻饕餮紋、夔紋、雲雷紋和曲折紋等精美圖案。是仿同期青銅禮器的一種極珍貴的工藝品。
彩陶:
系利用赤鐵礦粉和氧化錳作顏料,使用類似毛筆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繪各種圖案,入窯經900~1050℃火燒後,在橙紅的底色上,呈現出黑、紅、白等顏色的圖案。
黑陶:在器物燒成的最後一個階段,從窯頂徐徐加水,使木炭熄滅,產生濃煙,有意讓煙燻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白陶:白陶是以瓷土和高嶺土為原料,在1200度左右的溫度中燒成的陶器,由於胎質中所含氧化鐵比例極低,大約只有1.6%,因此燒成後表裡和胎質都呈白色。白陶出現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商代後期發展到頂峰,至西周逐漸衰落,白陶多為手製,兼有泥條盤制和輪製法。其紋飾是用印模在作好的坯胎上捺印出來,最初只是出於防止器物變形,有加固陶坯的目的,故早期的印紋陶上多留有布紋、席紋和繩紋的痕跡,後隨技術的提高和人們審美能力的發展,逐漸使紋樣趨於豐富、精美。印紋陶的紋樣均為幾何形,主要有水波紋、米字紋、回紋、方格紋、編織紋、雲雷紋。其紋飾多與器形相協調,如曲折紋、雲雷紋、回紋等較粗獷的紋樣,多用於甕、壇及較大的罐等。而小件的盂、缽等多飾以米字紋、方格紋等細密、秀美的紋樣,其中尤以商、西周、春秋時期的紋飾線劃均勻,結構嚴謹,且富有韻律感。因其比一般陶器胎質堅硬且潔淨美觀,在當時多為統治階級所用。夏商時器形主要有酒器和豆、缽等食器,器表多刻饕餮紋、夔紋、雲雷紋和曲折紋等精美圖案。是仿同期青銅禮器的一種極珍貴的工藝品。
彩陶:
系利用赤鐵礦粉和氧化錳作顏料,使用類似毛筆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繪各種圖案,入窯經900~1050℃火燒後,在橙紅的底色上,呈現出黑、紅、白等顏色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