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凱瑞心理說
-
2 # 資訊與評論
孩子不管是在平時寫作業還是考試中,總是粗心大意,抄錯、算錯的事情時常發生,導致會的題目都做錯了,所以家長和老師不僅要培養孩子認真做作業的好習慣,還要並行培養孩子認真檢查作業的習慣。
1.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第一次要和他說:下次認真點,爭取全隊,孩子肯定會答應,可下一次依然會出現粗心大意,孩子想當第一的心理促使他答題飛快,不會認真細心檢查,所以當下一次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就要說:檢查之後再給我看。就這樣慢慢鍛鍊幾次,習慣就會慢慢形成。
2.當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後,一定要教檢查作業的方法和技巧,這樣孩子才會喜歡去檢查,習慣決定一個孩子的成績,很多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就是一心想著玩,寫作業的時候就又快又潦草,只知道作業的速度不知道作業的質量。
3.培養好的習慣要持之以恆的對孩子啟發和鼓勵,要嚴格要求,隨時監督,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對孩子將是受益匪淺,以後不管是在學習中孩子工作中,都是一個認真負責的表現。
-
3 # 全能好媽咪
俗話說“成也習慣,敗也習慣。”如何教育孩子養成做完作業細心檢查的習慣呢?關鍵在於父母正確的引導,和孩子細心檢查的認知。從而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從孩子出生到孩子上學的這幾年當中,父母就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如收納自己的玩具時分門別類,一一檢查。出門遊玩時讓孩子參與進來,出門前確認。慢慢培養孩子檢查的意識,讓檢查成為一種習慣。
孩子有了這樣的認知,自然在做完作業之後也會認真檢查。當然父母也應該給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
-
4 # 缺陷的完美是什麼
家長問怎樣讓小學生養成良好檢查作業習慣?專業的給予您回覆。這個問題要從平時各種細節入手,養成有條不紊的認真習慣不僅是檢查作業,包括收拾玩具的檢查,平時整理書包檢查等等。您可以先從課後做作業開始培養。一件事情堅持21天就會形成習慣。學在苦中求,技在勤中練。家長們想知道更多指導方法,請關注我,將給予您專業回答和幫助。
-
5 # 深圳軍哥的日記
每次小學生做完作業後,如果裡面有錯誤,家長或者老師不要急於告訴學生哪裡有錯誤,剛開始的時候只告訴他裡面有幾處錯誤,讓學生自己去檢查,找出這幾處錯誤,等學生慢慢養成習慣後,後面每次做完作業後不告訴他有幾處錯誤,只說裡面有錯誤,這樣讓孩子用心去找錯誤,自己找出的錯誤,自己再總結本次所犯的錯,以及為什麼會犯錯,那麼後期慢慢就學習獨立思考,獨立檢查作業的習慣了。
-
6 # 使用者55590952447
檢查作業這個問題我覺得是沒用的,你做了一遍,錯了老師批改訂正,心裡就會記住這個問題,大型考試你不是學霸你也沒時間檢查
-
7 # 仙女的丫鬟
語文這學科來說吧。剛開始可以可以先讓孩子粗略的看看是否有漏題。先把漏題補上,然後再讓孩子去重新看,讀,是否已經相信自己能夠做好,圈出題目要求,讀一讀,自己給自己記上自己已自己檢查。然後再讓家長核對是否已檢查,我覺得可以這樣訓練他自己獨立完成去檢查作業。
-
8 # 超好哥
規定做作業的時間。
小學生玩心重,父母首要的就是給孩子規定好做作業的時間。先學後玩,不能一放學就玩,玩到很晚了,當然沒有心思做作業了。
2/7
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小孩子自小在父母身邊,都有很強的依賴性。一遇到有點難的問題就想要問父母,長此以往會讓孩子變得不愛動腦筋。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不要坐在孩子旁邊,讓她在一個安靜獨立的環境中自己完成。
3/7
幫助孩子檢查作業。
一開始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來檢查作業,注意看孩子的字跡是否工整,作業本上的作業是否全部完成,檢查具體的內容,比如題目是否做正確,作文是否跑題等等……
讓孩子發現,作業完成之後,還需要檢查這一步驟。
4/7
引導孩子自己獨立的檢查作業
孩子看到父母會幫助他檢查作業後,會自己慢慢察覺,做完作業還需要檢查,家長也要滲透檢查作業是自己的事情,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放手讓孩子檢查自己的學習內容。
5/7
教給孩子檢查作業的方法。
孩子有時候不知道怎麼檢查作業,考試也是一樣。家長可以從最基本的方法教起,比如先審題再運算。或者重新做一遍的方法,當然這樣比較麻煩一點。
6/7
善於改錯。
作業做完了,孩子自己檢查完後,也會偶爾留下一些錯誤的問題。當老師批改作業之後,要對做錯的題目善於總結,及時改錯。
7/7
一定要堅持。
父母培養孩子也要堅持下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讓孩子知道持之以恆才能更好地發展。
-
9 # MovieTime
自律,自律,自律
首先就這個問題先說,小學生都是在6-12歲之間(可能有些年齡偏小,或年齡稍偏大),絕大部分沒有自控力的。在完成作業後第一時間想的是“任務”完成。可以開開心心做自己的事情(找其他小朋友玩,打遊戲,看動漫等)檢查作業是不可能檢查的。
這個時候家長就是很好的引路人了。在學生開始接觸學習或接觸學習之前,以非物質鼓勵或獎勵來側面激發小朋友的“成就感”(比如看童話書,跟他們探討童話故事裡面內容等)。
其次,家庭是小朋友的第一學堂,家庭環境與父母的行為對小朋友影響很大,比如家長經常丟三落四,或者家長看劇,而教導小朋友學習,這樣都是不好的。
最後,就“檢查作業”而言,得反覆在小朋友做完作業後,作為家長的我們來給檢查,發現並講解出現錯誤的原因,逐步教導他們做完後檢查。這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待家長多次與小學生“相互較量”後,小學生才能養成這個習慣。
總結,養成自律的習慣是“小學生養成檢查作業”的前提,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不能太急。
“可能說的太片面,望理解”
-
10 #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父母最好要從低年級開始帶著孩子一起檢查作業,透過長期的堅持來幫助孩子建立檢查作業的意識和學會快速準確檢查作業的方法。
讓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習慣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一些學生抱怨考試錯的都是很簡單的題目,會做卻做不對,其實關鍵問題就是沒有養成做完題目檢查的習慣,做完考卷要麼發呆,要麼無所事事地把試卷翻來翻去,殊不知寶貴的自查錯誤的時間就在這一分一秒中被浪費掉了,這種自查意識的形成需要在平時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
大部分學生做題的一次準確率不高,尤其在考試中,情緒相對比較緊張,為了趕時間完成試卷,往往會大幅降低準確率。為什麼有的學生能考高分,有的卻要無謂失分呢?在學習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能否有效自查對於成績的高低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而自查能力的培養得益於平時檢查作業習慣的養成。
如何讓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的好習慣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父母就要在孩子完成作業後,帶著孩子一起檢查作業,雖然一二年級的作業非常簡單,不容易出錯,但父母不可忽視檢查作業這一個流程。透過每天的堅持,讓孩子形成一種意識:做完作業並沒有完成作業任務,必須全部檢查一遍以後才是真正完成作業任務。一二年級是培養檢查作業習慣和意識的關鍵階段。
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父母要教會孩子檢查作業的方法,比如數學要學會用逆運算進行自查,既可以提高速度,又可以保證準確率,並逐步從帶孩子檢查作業,過渡到孩子能獨立檢查作業,父母負責在旁觀察,發現獨立檢查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三四年級是強化檢查作業能力和方法的關鍵階段。
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父母要從檢查作業的環節中脫離出來,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獨立檢查作業,父母負責抽查,檢驗孩子檢查作業的成果,並督促其提升檢查作業的能力。五六年級是養成獨立檢查作業習慣的攻堅階段。
總之,父母必須在小學階段就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檢查作業的習慣,才能讓孩子真正掌握獨立學習的能力,並取得學習成績的穩步提升。
回覆列表
根據我對許多孩子的追蹤調查,我發現孩子需不需要督促學習,和年級無關。與之相關聯的是有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
1.課前主動預習
從預習的知識中標出自己不懂、不會、有疑問的地方。
2.上課時做好筆記
將老師課堂中講的重點和自己預習時發現的問題的解決思路一走記下。
3.建立錯題記錄本
平常作業中出現的錯題和考試中我現的錯題在錯題旁邊訂正後,分別登記在兩個本子上,方便複習查閱。
4.做好複習
複習分為課後複習和單元複習及期末考試總複習。雖然複習目的和側重點不同,但它們的目標都是查漏補偏,鞏固重點。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那麼恭喜你,你可以放手了。
如果孩子還沒養成這樣的習慣,不著急,找對了路就不怕路遠。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