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的力量
-
2 # 心理諮詢師冉昕
首先可能得弄清楚,你為什麼要管教?你管教的目的是什麼?
現在的家長不分青紅皁白,先是一頓管教,問為什麼,回答是孩子不聽話。。。額。。。
1、孩子為什麼非得聽家長的話?家長的觀點就是絕對正確的嗎?未必!現在資訊如此發達,孩子懂的道理和知識可能比家長都多,一般的道理不用家長說,而三觀的引導最好的方式是言傳身教,你正了孩子自然歪不了,想要通過管教來改變孩子,別說10-13歲的孩子了,3歲的孩子都不一定會聽你的。
2、家長把叛逆期看得如虎似狼般的可怕,實際上孩子有叛逆期是家長的福氣。這證明孩子是健康的在長大,正在經歷著他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沒有叛逆期就沒有自我,一個自我不健康不成熟的人,長大後依然會有叛逆期,那個時候的叛逆期可能是一種扭曲的狀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有危害的叛逆,叛逆期的孩子越管教越叛逆,因為你不理解他。
3、有時候作為大人,我們會自大的認為可以管教孩子,可以教孩子很多,甚至有些家長自己做不到的卻強逼孩子得做到。其實孩子才是我們的老師,孩子也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從這面鏡子中看到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和他人之間的關係有著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反而孩子是上天派來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老師。
所以,做父母的別急著管教孩子,先聽聽孩子在說什麼,先嚐試著理解孩子,當孩子知道他被我們看到了,被我們理解了,你不需要管教他,他自己都會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3 # 體驗式培訓師羅雲彬
《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我們總在找孩子的問題,總在發現孩子的問題,總在試圖解決孩子的問題,卻從不去找自己的問題,從不去發現自己的問題,從不去解決自己的問題。我親愛的朋友們,你可知道,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1、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幾米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說:“大人說話時,希望孩子閉嘴。看電視時,希望孩子安靜。煩悶時,希望孩子消失。他們常說孩子睡著時是天使,醒來時是魔鬼。不管醒來還是睡去,孩子都是天使,只是大人看不見。大人喜歡說陳腐的大道理,奇怪的是,他們自己卻聽不見。大人們都希望孩子承擔壓力,但孩子們不懂,他們為什麼要承擔壓力?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們的希望,長成一個令人羨慕的模範兒童,但大人的希望卻總是讓小孩深深的失望。有些父母喜歡教育孩子:“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他們自己吃盡了苦頭,好像也沒有變成人上人耶?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為什麼風可以溫柔的對樹說話,而你卻總是學不會對我溫柔地說話呢?親愛地媽媽,你願意原諒爸爸了嗎?大人總以為小孩像烏龜一樣慢吞吞,但可別忘了,龜兔賽跑最後的勝利者是烏龜奧!大人通常搞不懂什麼是孩子真正的樣子,孩子也搞不懂什麼是爸媽真正的樣子,所以大家才能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小孩信賴大人,大人卻不一定值得信賴,大人不信賴小孩,小孩卻常常值得信賴。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是如此深愛著你們,但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事情我還是無法與你們分享……”。
每一個孩子曾經都是一個可愛的天使,是大人讓他們變成了魔鬼。
如果孩子不夠自信,那是因為你們不相信孩子,不相信他能做好;如果孩子總是纏人,那是因為你們的關注不夠,他渴望你們的愛;如果孩子膽子太小,那是因為你們沒有放手,總是小心翼翼;如果孩子不懂禮貌,那是因為他在你們這裡沒有感受到禮貌……
2、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的孩子,本不是你的孩子,許多父母卻把孩子當成了個人的私有物。拼了命的、粗暴的、蠻橫的把孩子變得像他們一樣,或者他們想要的那種樣子,而不去管孩子自己想要的樣子。常常看到媒體、網路上一些虎爸虎媽的報道,真的為他們感到悲哀,為孩子們感到痛心。父母可以有自己的價值觀念,可以有自己的生命哲學,可以有自己的職業設計,可以有自己的目標追求……但請不要把你的這套東西強加到孩子身上,哪怕你是他的父母,也沒有權利去幹涉另一個人的生命。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人生也是不一樣的,沒有絕對正確的成長道路,更沒有絕對合理人生設計,你應該把人生還給孩子自己。
3、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孩子是大人的影印件,影印件不會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原件。
要改變孩子,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就應該先去改變自己,先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你無法認知自己的問題,無法改變自己的問題,那也註定無法改變孩子,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如果你想讓孩子溫柔,那你就不要對他惡語相向;如果你想讓孩子有素養,那你自己先有素養;如果你想孩子Sunny,那你就不要整天愁眉不展;如果你想孩子理解你,那你先去理解他;如果你想孩子誠信,那你就不要在他面前撒謊;如果你想孩子包容,那你不要對他太苛刻……
直到你成為一個真正的好爸爸好媽媽,你才有可能看到一個真正的好孩子,如果你不是一位真正的好爸爸好媽媽,你就不配擁有一個真正的好孩子。
4、育兒是一場自我修行
當你還沒有學會接受自己的時候,當你還沒有認清生命真相的時候,當你還沒有學會愛的時候,你眼中的孩子全是問題,養育孩子是一種負擔,是一種拖累,是一種痛苦,你給予孩子的只有否定與苛責;當你努力迴歸本心、認識自我的時候,孩子就成為一面鏡子,在他身上你會發現最真實的自己,你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你的問題,你的問題都是你內在的問題;當你真正學會了接受,認清了生命真相的時候,孩子就變成了天使,如你一樣的天使,你會像接受自己一樣接受他,你會像愛自己一樣愛他,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就是你自己。
-
4 # 找心理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與心理髮展的重要階段,正處於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脫離家長控制的感覺日益增加,迫切希望得到他人對自己“成人感”的認同。
很多時候,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存在問題的話,孩子為表現自己與家長是處於同等對話的地位,會採取與家長相反的做法,以此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逆反心理的產生如果家長沒有正確的處理與引導,容易導致青少年今後對任何事情產生偏執、多疑等不良性格,嚴重者還會走上極端犯罪心理等道路。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青春期,有些孩子可以平穩渡過,但有些孩子確令人十分頭疼。如何幫助自家孩子平穩渡過青春期階段呢?
1、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大且易變,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引導孩子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
2、尊重孩子的想法,做到認真傾聽與孩子商討,不要一味的覺得孩子小就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進行反對或駁斥,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需要被認同的時期,打壓只會增強他的逆反心理;
3、積極關注,很多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為,潛在目的都是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注與重視;
4、多陪孩子參加喜歡的活動,提高自我價值感,避免不良心理的養成;
5、注意溝通的方式與技巧,青春期孩子年輕但思維方式不成熟,家長需要避免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
-
5 # 我亦行
我希望家長不要用“管教”這個詞,而是傾聽,溝通,以身作則。
叛逆期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某一階段的必然表現,這個時候他的認識,思考方式,掌握的知識都產生了很大變化。在某些方面已經逐漸接近成人了,但又沒有工作,各方面看又缺乏獨立的條件。一方面渴望獨立,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能不能承擔責任,青少年往往有這樣的顧慮。
十歲的小孩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迫切地想證明自己的能力,若家長忽視或者反對,會加重他的叛逆。家長應該有耐心地瞭解自己的孩子,瞭解他的想法,如果是對的就誇獎他,如果錯誤就給他舉例子,或者做實踐證明。他說地球是扁的,你就給他看宇宙科幻片;他說不去上學就帶收了他的娛樂裝置去幹農活或者打掃衛生,體驗人生疾苦。為人父母,這點耐心還是要有的,畢竟是自己孩子,又不是敵人。
孩子對外界產生好奇,渴望內心獨立是正常的,家長應該引導而不是破壞孩子的夢。哪怕他想學鋼琴買不起,看場一兩百塊的演出總能滿足吧,再不然陪他看場音樂錄影。
我很反感對大多數孩子進行“管教”,只有那些違法犯罪,作奸犯科的人才可以這麼對待。一般的叛逆期這麼說就矯枉過正,剩飯可以讓他理解粒粒皆辛苦,不洗澡會起痘痘,不刷牙同學不愛和他玩,能解決的方法太多了。
作為家長,首先擺好自己的心態,你面對的是自己親生骨肉,潛移默化,以身作則才是根本。
-
6 # 話梅薯片
13歲男孩,最近簡直就成了火藥桶子,一家人小心翼翼地避讓著,卻還是動不動就炸,怎麼辦?”
關於青春叛逆期,我們已經有過好幾次專題課了,但是最近卻還是接二連三收到家長類似求助。本期集中解答。
1、“叛逆”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家長們描述的自家孩子青春期叛逆行為表現很多,比如厭學、逃學,嚴重者離家出走。還有沉迷於網路不能自拔的、事無大小以對抗父母為樂的、忘乎所以早戀的。有一位家長寫了幾百字的留言,全是描述自家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差,特別愛發脾氣,跟人交流基本靠吼……也有抽菸、打架、撒謊、花錢無度等情形。有個家長甚至用這些詞彙來描述自家孩子:偏執、任性、暴躁、不聽話、不懂感恩、親情冷漠。
反正就是一句話:以上種種行為都招致家長極度反感、極度恐慌、極度焦慮。用四個字概括就是“無法接受”——為什麼無法接受?因為都不符合家長固有的判斷標準。簡言之,以上此類行為,都是“壞孩子”的標配。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能貼上“好孩子”的標籤兒?一旦沾染了以上行為,家長理所當然要反感、要恐慌、要焦慮啊,因為自家的心肝肝、肉蛋蛋居然是“壞孩子”了!但是呢,中中國人慣來含蓄,做家長的總不好直白說自家孩子成了“壞孩子!”所以,“叛逆”就成了一個很微妙的詞,被無數家長當成了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的最核心功用是什麼?一是狐假虎威,二是免除責任。“叛逆”這個詞之所以被無數家長如此高頻提出,最根本目的,是借教育專家們創設的這個詞,來免除自己教育不當的所有責任罷了。
家長以“叛逆”二字作了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那麼,誰來擔責呢?總得要有一個人作背鍋俠是吧?誰合適?當然是孩子!
簡言之:所謂叛逆,不過是家長為自己免責、脫罪的藉口而已,不過是想將教育失敗的責任轉嫁給孩子的藉口罷了。
2、所有的叛逆行為都可以在家長身上找到答案
何謂叛逆?不過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階段,就會自然而然通過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表達一種"長大了"的感覺,從而尋求和探索一個獨立生命個體強烈的“自主意識”罷了。
為什麼會有叛逆這種東西?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罷了。
為什麼說所有的叛逆行為都可以在家長身上找到答案?
第一,有些家長思想過於傳統。思想過於傳統只是客氣點的說法,不好聽的說法是過於專制,認為自己應當在子女面前有絕對的權威,子女要絕對的服從,但凡有一丁點兒不服從就認為與家長對著幹,是忤逆不孝。
第二,家長教育方法不當。比如說男孩子抽菸,這是一件很壞的事情嗎?是的,肯定是不值得鼓勵的行為,但一個男孩子學抽菸就是壞孩子了嗎?興許是是圖個好玩嘗試一兩次呢?可是家長遇見此類事情是怎麼解決的?直接認定這孩子是墮落了、是不可救藥了。貼上“壞孩子”標籤、言語侮辱是輕的,嚴重的進行各種體罰。家長方法簡單粗暴,無視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只管發洩自己的不滿,卻從不肯用心分析抽菸這件事背後的動因、誘因,不與孩子積極溝通商量解決辦法。結果呢?本來是圖個好玩抽了一兩次,結果被家長冤屈、侮辱、懲罰,孩子無法忍受,奮起反抗。反抗的方式是什麼?當然是與家長作對啦。你反對抽菸是嗎?那我偏就抽。竟然真的就抽起煙來了,越抽越狠、越陷越深,成了真正的癮君子。可是抽菸需要錢啊,家長不可能掏錢來支援孩子去買菸。日常零花錢又不能夠滿足買菸需求,怎麼辦呢?當然是要想方設法去掙錢哪。怎麼掙?這麼小的年齡,通過正當途徑掙錢的可能性不大,當然是走上歧路、歪路了——請問,這歧路、這歪路,到底是誰的過錯?
第三,家長見不得子女快樂。這話聽起來很是殘酷、很是無情,但確實有這樣的家長。自己幼年時期的成長體驗是安全感極度匱乏、愛極度匱乏。而這種匱乏感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癒,等有了自己的孩子,出於內心連自己也不曾覺察的嫉妒和憎恨,便特別見不得子女快樂。比如一根棒棒冰就能讓孩子開心好久,她有一千一萬個理由表示反對,堅決不願意給;孩子出去打了一場球,滿頭大汗、滿腹開心進得門來,他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孩子穿了一件新衣服,快快樂樂去照鏡子,她極盡羞辱之能事,各種明示暗示認為孩子不學好、胡騷情、不長進;孩子考試得了98分,他看不見已經得到的這98分,他只死盯著要追究沒得到的那2分,然後為這丟失掉的2分,要麼罰扇嘴巴,要麼罰餓肚子,要麼罰面壁思過,甚至打手板子……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此類家長要好好的反思反思,自己的問題,自己想方設法的去解決了。別把自己一個人的創傷,弄成遺傳病一樣,一代又一代地彼此傷害、代際傳承。給孩子最起碼的尊重,親子之間的情感便能夠暢通流動。孩子想說什麼就可以痛快說、想做什麼就可以痛快做,還會有叛逆這種事情發生嗎?
3,如何有效應對所謂的叛逆行為呢?
有必要提請家長們注意,每一種叛逆行為後頭,都隱匿著、傳遞著孩子相對應的某種情感需求,比如安全感的需求,比如愛的需求。
客觀來說,所謂的叛逆行為,就是孩子用非語言的方式發給家長的電報,是求助、求救的電報。既如此,那要如何才能準確、清楚地翻譯出電報內容?
第一,冷靜。孩子的任何一種叛逆行為,打架酗酒,跟老師同學對著幹,說話標新立異,各種審美詭異,動不動發脾氣,經常搞些讓人無法接受的惡作劇,或者越是禁止的東西越要想方設法去犯禁……如此等等行為發生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家長只有學會放下自己“身為父母”的這個角色,不帶偏見和情緒地、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這個叛逆行為,基本上就能洞察這個叛逆行為背後所隱藏的資訊。最忌諱的是,明明可以通過冷靜溝通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家長卻非得弄成一場聲勢浩大的權力角鬥,要麼用絕大的聲音來壓倒孩子,要麼用暴躁的拳頭來壓倒孩子,要麼用沒收孩子心愛物品等方式來壓倒孩子。家長切記,不要進行鬥爭,要進行溝通;不要像暴風雨一樣,要像和風細雨。身為一個三十四歲的成年人,面對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還不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的話,你憑什麼要求孩子跟你和風細雨啊?
第二,請教。還是那句話,有些家長確實在家庭教育方面沒有任何經驗,自己也沒有學習的習慣。不懂沒關係,不懂就去請教。請教得來的方法,老老實實去照做,則絕大部分問題都能平順解決。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是自己不懂,卻偏要逞家長威風,這樣只會激發矛盾、激化矛盾,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
自己不懂,就虛心一點,向周圍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尋求幫助,問問人家的孩子遇到這樣事情時候是怎麼處理的,再不行可以上網找相關專題課來聽。如果實在懶得聽或聽不懂,索性就孩子所在學校找心理輔導員吧,聽聽人家的建議,然後乖乖照著做,則諸事大吉。
對於此類家長來說,不懂不是錯,但是不懂卻又亂管,就是大錯。
第三,開放。這裡強調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家長要開放自我,第二是開放孩子。比如孩子做了某件讓家長特別不感冒的事情,不要立即去禁止,要試著陪孩子一起去體驗。孩子超級喜歡玩電子遊戲,家長不要簡單粗暴只是批評,試著放下自己家長的身份,像一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樣,和孩子一起去玩玩電子遊戲,去探索一下,電子遊戲中有哪些東西如此吸引孩子?孩子超級喜歡某一個很另類的偶像,家長不要急著否定,試著去了解一下那個偶像,看看孩子為什麼那麼喜歡他?偶像有哪些特質是你沒有看見的?
如此這般,孩子說起遊戲時、說起偶像時,家長都能夠接上話,都能夠有可聊處。於是,這遊戲、這偶像,就成了一座橋樑,將家長和孩子原本離得很遠的兩顆心牽近了,相處就會越來越融洽。親子關係暢通無阻,所謂的叛逆行為,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因為孩子沒必要再通過某些標新立異、意料之外的行為拐彎抹角的表達自己,他可以直接說,直接說而再也不用擔心你的斥責和憤怒,多麼好!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玩具也是必不可少的,玩具能夠陪伴孩子玩耍,還能引導孩子智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但是現在市場上的的玩具種類繁多,而且還沒有明確的分類,有國內和進口的款式,如果想給自己或孩子買玩具可以考慮用網購替代實體店,因為現在實體店一般不會給予拆包試玩的服務,如果買來的玩家孩子不喜歡就浪費了,所以在購買玩具之前最好觀看一些開箱的節目視訊。
我給你推薦一個可以看各種玩具開箱視訊的節目吧,我介紹的是由4399玩具網出品的《阿哦玩具》節目,帶你領略各色玩具,這裡有造型酷炫鎧甲勇士可動人偶、玩法百變的爆裂飛車、開發腦力的樂高積木等等,還有可愛的小姐姐教你如何讓玩具玩的更有趣。在騰訊視訊上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都可以觀看,可以去試看看吧。
-
7 # 咿丫mama
艾方教育心理專家介紹:教育叛逆期的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何產生”。以小學進入中學為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飛躍。他們認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這個時期的孩子,既缺乏生活經驗,又極其要求自尊,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是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無微不至地“關懷”,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自尊心,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那麼,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其次要了解“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逆反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現見解,但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家長知道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對待他們就更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艾方專家介紹:父母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採取歡迎的態度,對於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方法一:多給孩子愛的關懷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其實說到底,孩子叛逆期都是她自己成長過程中對於自己的變化還不能完全的適應而作出的反應,也是缺乏愛和自信的表現,她們想通過叛逆來吸引大家的注意,讓大家注意到她們的變化,如果家長能多理解她們,給予她們愛的鼓勵和關懷,孩子的叛逆期也會很快的就過去了。方法二:不揭孩子的短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來缺點,作為家長千萬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要揭孩子的短處,特別是不要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較,青春期的孩子特別要面子,如果想改正孩子不正確的地方,可以通過和孩子誠心實意地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方法三:嚴寬有度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青春期的孩子會有自主意識,但是控制能力並不強,對於一些事情的是非不能正確判斷,如不分日夜地前往網咖、不愛學習等,那麼你要把握嚴和寬的尺度,你可以提前讓孩子上一課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會有什麼後果,最後讓他自行思考。方法四:培養孩子的興趣作為家長,還要懂得幫助孩子發掘他的興趣所在的地方,他不愛學習那他愛什麼呢?只要是正當的興趣家長都要幫助孩子,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那麼孩子也會感覺到生活的樂趣,整個心態也有所不一樣。
-
8 # 活蹦亂跳小松噓
什麼是叛逆期
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青少年叛逆行為,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2、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於女生。
3、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加反叛。
4、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激烈對抗。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後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諸如長期在網咖,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4)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5)讓更多的人蔘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
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
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心理髮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於“煩著呢”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父母要儘量少干預孩子,儘可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就算孩子有什麼做得不對,也要把所有問題集中到一起,雞毛蒜皮的小事儘量忽略,只選最重要的三四個問題,一個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談一次。在談的時候,千萬別要長篇大論。只有說的少,孩子越會聽得專注,才會用心去加以重視。
父母要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援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此外,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這個時期可以多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另外,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長,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他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就好。
誤區一
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從而可能誤入歧途,甚至跌進犯罪的深淵。
誤區二
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不見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識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軟體體驗超好,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9 # 極品哥S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問題,是所有孩子到了這個年齡都會變得叛逆?還是一部分孩子變得叛逆?那麼沒有產生叛逆心理的孩子,他們心理是怎麼想的呢?
如果想找到答案,不妨從這幾個角度思考一下,或許對你有幫助
1、獨立成熟有自己的思想10至13歲的孩子其實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力和思考方式,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用語言表達,所以很多時候都是用行動去證明一切。
例如我小姑家的孩子每次看到餐桌上的豬肉就特別嫌棄,要是有人夾給他,立馬就找機會倒掉,你說叛逆不叛逆?
當時我很納悶,是因為挑食?還是從小養尊處優寵溺壞了,非得吃山珍海味?
後來我發現,只要沒有人告訴他這個是豬肉,也會吃得津津有味。偶然一次聊天才知道,原來他並不是不愛吃豬肉,而是因為有一次學校食堂食材處理不當,讓很多同學吃壞了肚子,罪魁禍首就是豬肉,這才造成他對豬肉有不好的印象,所以嫌棄。
你看,原因不就找到了嗎嘛,他並不是對豬肉嫌棄,而是對豬肉處理不當吃壞肚子這件事非常抗拒。多跟孩子溝通,找到叛逆的原因,從頭解決疑慮就能解決問題。
2、互相尊重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自然會有祕密而言,這時候家長也要學會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留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尊重孩子的興趣還愛,不要過分干涉。我小的時候喜歡收集各種動畫貼紙,把他們整整齊齊地貼在門後,可是有一次家裡搞衛生,把我的貼紙全部撕毀扔掉了,這讓我非常憤怒,很長一段時間都選擇和父母作對,既不按時吃飯,也不及時回家,每天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快要天黑才回家。
後來答應給我買新的動畫貼紙才作罷。
3、減少批評,適當獎勵引導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好的一面,如果一昧的批評,毫不顧忌孩子的面子,只會讓孩子產生對立行為。例如我的房間裡經常散落各種玩具,每次父母闖進我的房間就要拿這事批評我一頓,久之開始變得非常抗拒,只要自己在家就不允許父母進我的房間。後來父母為了讓我養成自己收拾好房間的習慣,就跟我談判,如果每次玩具都不收回到原處,就不會再給我買新的玩具。之後我才開始學會收拾好自己的東西,直至現在也養成了獨立整理好自己東西的習慣。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想要找到孩子叛逆的原因,其實更多時候需要家長自我反思,學會和孩子建立連線,多溝通多交流。讓孩子做出改變的時候,自己也要通過讓步,讓孩子覺得你是真心誠意想解決問題,願意從對方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靠強制,壓迫讓孩子服從。
-
10 # gjmmas
1、犯錯誤度以後不要一開始就數落,態度溫和一點;
2、想想他的優點,引領他自己也正視這點,很重要內,這是信心重拾的關鍵;
3、和孩子建立一個約定,雙方都能接受的約定;
4、讓他感覺到父母是在關心他,而不是“管”他;
5、不要容急燥,切忌
回覆列表
現在社會的一些年輕人確實是與父母有些格格不入,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是父母不與時俱進,也造成了孩子一種叛逆期。我們做父母的人總認為自己是父母,一大字壓頭,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到青春期的時候叛逆,這種叛逆期最主要的是來源於父母的教育。
父母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多關心孩子,多跟孩子溝通。雖說你是父母,其實要把自己當做孩子的朋友,讓孩子感覺到你就是她的朋友,知心的朋友,可以交心地跟你說很多的問題,提出新的觀點,在這些觀點上你就讓孩子真正地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談出孩子的觀點和孩子的看法,加以認可,或者是加以否定。
否定的時候,也要給他闡明這個事情是對是錯,因為他們在朦朧的一個探索期間,這種情況很容易讓他們走上另外的歧途。他就認為父母不理解,他不跟你吵架,他跟誰吵呢?他認為他現在長大了,我可以不聽父母的話,你再教育我,時間長了以後,告訴你,我離家出走,這是必然存在的一條道路。這是我們每個人做父母的,在這種情況下總是訓斥,沒有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走極端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春發期血氣方剛,在春發期血氣方剛,那麼這個時候就容易意氣用事,“我不靠你又咋地”。那麼你真的讓他離家出走,你讓他出去折磨一段時間,他也知道父母對他的好。在這個期間,你總是用訓斥,甚至是謾罵,這種情況不能用這種方法,應該用正確的引導。青春期女孩子原來是14歲開始萌發,男孩子16歲開始萌發,隨著社會的發展,女孩子提前到9歲,男孩子到多少呢?到11、12歲就開始萌發青春期這種念頭。心情非常急躁,血氣因為春發期要向上春發,但是情緒是絕對不穩定,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來教育孩子。讓孩子真正地理解你,你也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讓孩子真正地懂得你所有的教化和心思,這樣他就不會與父母爭吵,爭吵是為什麼呢?他就是要一個真正的真理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