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弈童成長
-
2 # 閒雲一片之每文
在孩子十八歲前,都處在學習階段,僅依靠自身提高學習能力是不現實的。以皮亞傑的認知和發展的心理髮展階段理論來看:
在前運算階段,孩子的思維是直覺性的、非邏輯性的。需要外界灌輸,培養學習能力。
在具體運算階段,雖然能夠進行簡單的邏輯推演,但思維活動缺乏抽象性。需要外在的教授和誘導,提高學習能力。
到了形式運算階段,大多數孩子思維活躍,也有了一定的抽象性、邏輯性,還需要教授者因材施教,培養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能力。到了15、16歲,智力基本成熟,使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才能使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
3 # 禾禾家的家庭育兒心經
嗯,一個人真正的提高也只能靠自己的內在動力來驅使完成。
任何外在的壓力或強迫或被迫下的習慣性動作,那也只是動作而已,並沒有帶動這個人最本質的提高改變。
-
4 # 到此一遊80422257
教育孩子本就是一門複雜心理學,瞭解孩子的心理,才能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如何瞭解孩子的心理呢?首先不能不能站在自己角度想當然的認為,應該儘量現在孩子立場去思考,他她為什麼對學習不感興趣?為什麼討厭和人交流,為什麼愛和人打架?
其次要多觀察,多交流。前提是不能逼著孩子和你說話。
這需要引導,如何引導孩子主動交流,激發孩子說話興趣,不要打斷,認真傾聽,才能有效。
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把他當成大人對待,這樣孩子會感覺你重視他她,才會卸下心防,吐露心聲。
不止教育孩子需要心理學,人生處處都是心理學,心理是最有意思、最該被重視的一門學問…
-
5 # 宜鳴閣老羽
我贊同這個觀點,因為孩子內心想學,才是他學習的真正動力。
但是我認為可以改為“應該引導孩子通過自身提高學習能力。”哲學上講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外因的作用同樣重要。孩子在沒有能力或方法提高自己學習能力之前,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引導是非常必要的。
這個觀點是在於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但絕不是完全讓孩子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當然,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也不能太過著急,讓孩子最終錯以為都是老師和家長讓我學的。這樣久了,就會出現家長老師氣得不行,孩子反而越來越"疲"的現象。
回覆列表
就是需要孩子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安排好自己的課前、課中、課後。疫情當下,最考察每個孩子的學習的自覺性。都是上網課、自覺做作業是對孩子們自主學習一個很好的鍛鍊。
自主學習是孩子們最理想的一個學習狀態,比如你自己檢查自己作業,自己安排時間去看書,這些都是你的行為,你的行為一定是受到理念去支配的。理念就是要明白我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的學習目的是什麼?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有了這個認識你的行為就會更準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