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古文,老規矩,
①,先放出處:
這是嚴復在《天演論》裡說的:“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
②,再放《說文》和《段注》
信:《說文解字》:“ 誠也,從人從言,會意。”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誠也,釋詁,誠、信也。從人言,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息晉切。十二部。古多以為屈伸之伸。古文信,言必由衷之意。”
達:《說文解字》:“ 行不相遇也。從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行不相遇也,此與水部滑、泰字音義皆同。讀如撻。今俗說不相遇尙有此言。乃古言也。讀徒葛切。訓通達者、今言也。從辵。羍聲。十五部。《詩》曰:“挑兮達兮”,鄭風文。挑當同又部作 滑也。 或從大,亦形聲也。或曰此迭。下脫字字。或曰。此迭字之異體也。鳥部隼、一曰鷻字。䖵部 、一曰螟字。彳部 一曰此與馺同。是其例也。”
雅:《說文解字》:“ 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從隹牙聲。”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楚烏、烏屬。其名楚烏。非荊楚之楚也。鳥部曰。 、卑居也。卽此物也。酈善長曰。按小爾雅。純黑返哺謂之慈烏。小而腹下白、不返哺者謂之雅烏。爾雅曰。鸒斯、卑居也。孫炎曰。卑居、楚烏。犍為舍人以為壁居。說文謂之雅。莊子曰雅賈。馬融亦曰賈烏。按卑居之為壁居。如史記卑耳之山卽齊語壁耳之山。卑壁同十六部。卑俗作鵯、音匹。非也。雅之訓亦云素也。正也。皆屬假借。”
所以,“信”指可信,忠於原文;“達”指不拘泥於原文形式,譯文通順明白;“雅”則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簡明優雅。
涉及古文,老規矩,
①,先放出處:
這是嚴復在《天演論》裡說的:“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
②,再放《說文》和《段注》
信:《說文解字》:“ 誠也,從人從言,會意。”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誠也,釋詁,誠、信也。從人言,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息晉切。十二部。古多以為屈伸之伸。古文信,言必由衷之意。”
達:《說文解字》:“ 行不相遇也。從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行不相遇也,此與水部滑、泰字音義皆同。讀如撻。今俗說不相遇尙有此言。乃古言也。讀徒葛切。訓通達者、今言也。從辵。羍聲。十五部。《詩》曰:“挑兮達兮”,鄭風文。挑當同又部作 滑也。 或從大,亦形聲也。或曰此迭。下脫字字。或曰。此迭字之異體也。鳥部隼、一曰鷻字。䖵部 、一曰螟字。彳部 一曰此與馺同。是其例也。”
雅:《說文解字》:“ 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從隹牙聲。”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楚烏、烏屬。其名楚烏。非荊楚之楚也。鳥部曰。 、卑居也。卽此物也。酈善長曰。按小爾雅。純黑返哺謂之慈烏。小而腹下白、不返哺者謂之雅烏。爾雅曰。鸒斯、卑居也。孫炎曰。卑居、楚烏。犍為舍人以為壁居。說文謂之雅。莊子曰雅賈。馬融亦曰賈烏。按卑居之為壁居。如史記卑耳之山卽齊語壁耳之山。卑壁同十六部。卑俗作鵯、音匹。非也。雅之訓亦云素也。正也。皆屬假借。”
所以,“信”指可信,忠於原文;“達”指不拘泥於原文形式,譯文通順明白;“雅”則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簡明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