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節日,就像漢族的春節。端節是水族人民辭舊迎新、祭祀祖先、慶賀豐收和預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滿的傳統節日。
節日前夕,水族人民舂新米,釀新酒,縫新裝,籌備各色食品、果品, 以備祭祖待客之用。
祭祖是水族過端節最重要的活動,分別在除夕夜和大年清晨進行, 除夕夜,人們將銅鼓或大皮鼓懸於庭中,盡情敲擊,以示辭舊迎新。
初一凌晨,各家設素席,新糯粑、新米飯、新米酒、豆腐、筍乾、南瓜、花生、水果、糖、青菜等,祭品依例要戒葷食,唯獨魚不在禁用之列。祭品有魚(水族把魚看做素菜),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燉“魚煲韭菜”和“炕(烤)魚”為必不可少的祭品。水族祭祖的魚叫“魚包韭菜”,是將韭菜、慄仁等塞滿魚腹後,燉煮或清蒸而成,祭祖之後便可食用。
相傳,水族的遠祖由南方北遷時,送行者送上一包食物,原來是內有九種青菜的煮魚。遠祖靠這食物充飢來到黔南落戶,後來魚包韭菜便成為水族人最喜歡的家鄉風味。 水族民間有“無魚不成年”的說法。
初一早上,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準備豐盛的酒菜迎候登門拜年的客 人。
清晨,水族村民在長老指揮下敲起了神聖的銅鼓,大家聚集在銅鼓周圍互祝人壽年豐,然後隨著銅鼓挨家挨戶去賀新年,吃年酒。每到一家,大夥便按輩分依序入座,互挽手臂在“秀!秀!”(水語:好!好!)的歡呼聲中乾杯,一邊吃些魚和其他菜餚。吃年酒必須家家去到,若有一家未去,就是對這戶人家的極大侮辱。
孩子是吃年酒隊伍中的重要角色,據說孩子的歡笑會帶來好運,所以誰也不敢冷落他們。
賽馬大會是端節活動的最高潮。賽馬的地點叫“端坡”或“年坡”, 人們吃過年酒後便成群結隊地從各村寨趕來這裡,端坡頓時人山人海。 青年人趕端坡不但為了看賽馬,還把這盛大的聚會看成是物色情侶的好機會。
水族的賽馬形式非常獨持,叫做“擠馬”。當指揮者一聲號令,騎手揚鞭策馬,在山谷裡互相沖闖,在抗爭中擠出山谷向坡頂衝去,誰先到達坡頂,誰就是勝者。
在廣西的南丹、環江、河池、宜州、融水等地居住的水族過“端節”民俗甚濃。
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節日,就像漢族的春節。端節是水族人民辭舊迎新、祭祀祖先、慶賀豐收和預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滿的傳統節日。
節日前夕,水族人民舂新米,釀新酒,縫新裝,籌備各色食品、果品, 以備祭祖待客之用。
祭祖是水族過端節最重要的活動,分別在除夕夜和大年清晨進行, 除夕夜,人們將銅鼓或大皮鼓懸於庭中,盡情敲擊,以示辭舊迎新。
初一凌晨,各家設素席,新糯粑、新米飯、新米酒、豆腐、筍乾、南瓜、花生、水果、糖、青菜等,祭品依例要戒葷食,唯獨魚不在禁用之列。祭品有魚(水族把魚看做素菜),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燉“魚煲韭菜”和“炕(烤)魚”為必不可少的祭品。水族祭祖的魚叫“魚包韭菜”,是將韭菜、慄仁等塞滿魚腹後,燉煮或清蒸而成,祭祖之後便可食用。
相傳,水族的遠祖由南方北遷時,送行者送上一包食物,原來是內有九種青菜的煮魚。遠祖靠這食物充飢來到黔南落戶,後來魚包韭菜便成為水族人最喜歡的家鄉風味。 水族民間有“無魚不成年”的說法。
初一早上,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準備豐盛的酒菜迎候登門拜年的客 人。
清晨,水族村民在長老指揮下敲起了神聖的銅鼓,大家聚集在銅鼓周圍互祝人壽年豐,然後隨著銅鼓挨家挨戶去賀新年,吃年酒。每到一家,大夥便按輩分依序入座,互挽手臂在“秀!秀!”(水語:好!好!)的歡呼聲中乾杯,一邊吃些魚和其他菜餚。吃年酒必須家家去到,若有一家未去,就是對這戶人家的極大侮辱。
孩子是吃年酒隊伍中的重要角色,據說孩子的歡笑會帶來好運,所以誰也不敢冷落他們。
賽馬大會是端節活動的最高潮。賽馬的地點叫“端坡”或“年坡”, 人們吃過年酒後便成群結隊地從各村寨趕來這裡,端坡頓時人山人海。 青年人趕端坡不但為了看賽馬,還把這盛大的聚會看成是物色情侶的好機會。
水族的賽馬形式非常獨持,叫做“擠馬”。當指揮者一聲號令,騎手揚鞭策馬,在山谷裡互相沖闖,在抗爭中擠出山谷向坡頂衝去,誰先到達坡頂,誰就是勝者。
在廣西的南丹、環江、河池、宜州、融水等地居住的水族過“端節”民俗甚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