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相遇皆是重逢

    從辛亥革命後,袁世凱迫使隆裕頒退位詔書始,到新中國成立,溥儀被從蘇聯引渡回國,作為歷代末代皇帝而言,應該是最體面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沒被處死的末代皇帝。

    溥儀之所以能有善終的結局,不得不提一個至關重要的人——袁世凱。

    清末,革命軍四起,各省分分宣佈獨立,迫於無奈,隆裕和載灃決定重啟袁世凱,時國體之爭愈演愈烈,南方各省革命之勢正雄,搖搖欲墜的清王朝給出了最後的條件:君主立憲。然,手握重兵的袁作為中間調停人,想在南北之間為自己做老大爭取更多的利益,在幾重調和、談判之後,逼迫清帝退位,擬定了清室優待條件,其第一條就寫道: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待以各外國君主之禮。

    加之,孫中山、袁世凱和後期各地軍閥和普通大眾其實對皇帝的存在已然習慣,畢竟封建政權長期存在了幾千年,並沒有誰打算處死這位末代皇帝,只要不握實權,任期自生自滅就好。

    自此,溥儀人身安全得到了基本保障,從蘇聯引渡後,新中國領導人有自己的肚量和思考,讓這位末代皇帝能參與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能在國際國內環境下,贏得一定的話語權。死後從八寶山移至皇陵也算是善始善終。

  • 2 # 淡墨青史

    題主所說的皇陵並非清朝皇家陵寢,而是商人張世義開發的旅遊景點的皇陵(華龍皇家陵園),因此不能與其相提並論。

    溥儀的命運

    愛新覺羅·溥儀身為清朝末代皇帝同時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位皇帝,可以說是命運多舛。從他三歲登基,到辛亥革命宣佈退位,中間不過三年,年僅七歲的他有知道什麼叫亡國之君呢?到他完全長大有能力時,想著復國時,卻成為了日本偽滿洲政府的傀儡皇帝,完全失去自由,逐漸失去人性淪為工具。

    日本戰敗,溥儀被蘇聯俘虜,隨後又引進國內,最後完成改造被特設獲得了平民自由身,雖然從皇帝淪為平民,但成為平民的歲月可以說是最幸福的日子,最後尿毒症病發離世,享年61歲,身為亡國之君的他加上當時政治原因,溥儀自然無法葬入清陵,在中央的指示下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北京西山山前平原上的孤立殘丘)。

    遷入皇陵始末

    1994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先生在易縣崇陵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剛開始華龍皇家陵園的知名度並不高,經營了幾年毫無起色,眼看就要破產了,張世義先生靈機一動,想到了早已去世的溥儀,憑藉他末代皇帝名號,定能提升知名度。

    隨後張世義就派遣團隊多次勸說溥儀的遺孀李淑賢,經過不懈的努力李淑賢點下了頭,選擇了同意,將溥儀的骨灰遷葬西陵。

    安放儀式於1995年1月26日舉行,由李淑賢把骨灰盒捧至墓穴前,安放在鋪著黃緞的靈臺上。一個簡單的儀式之後,陵園工作人員將骨灰盒放入水泥築的“槨”內。面南背北,蓋上“槨”蓋,最後澆鑄混凝土。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皇帝的骨灰就這樣安葬了。

    結語: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坎坷,死後雖然沒有進入自己家族的皇陵,但結局也算是安詳晚年,安葬在了裡光緒帝較近的陵墓,也算是美中不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春京月有這個成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