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aeat917

    時代不同,背景不同,條件不同,各種不同條件下人類歷史的偉大發明都不盡相同,要說最偉大,必須有一特定的約束條件,比如某一時間,某一特定成就等。火作為自然的產物,只能算是人類的發現而不是發明,就算是要說是,也是人類對於火得使用這一方面給人類文明帶來進步,但是,人類社會依舊在向前發展,偉大的發明還會層出不窮。火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溫度很高,是能量釋放的一種方式。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和外焰,溫度由內到外依次升高,外焰因為供氧充足,燃燒完全,所以溫度最高,而焰心溫度最低。火失控時,常常稱作失火或火災,危害非常大,森林火災尤其如此。火的可見部分稱作焰,可以隨著粒子的振動而有著不同的形狀,在溫度足夠高時能以等離子(第四態,類似氣體)的形式出現。火的本質是能量與電子躍遷的表現方式。火焰大多存在於氣體狀態或高能離子狀態,燃燒化學反應的兩個要角——燃料分子和氧化物(通常是氧氣)分子,藉著質量輸送而相互碰撞,假如碰撞的動能夠大,超過了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便可促成燃燒化學反應的進行。簡單來說火(著火)是一種物質的特殊形態。近代人類燃燒木材是最早生火的方式。樹木自古提供人類需要的很多能源,故稱柴或柴火。不同的樹木造就不同的柴火。《調鼎集·火》列舉各種木柴烹煮:“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鴨及肉等,能令極爛,能解一切毒,穢柴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飯食,安人神魂到五臟六腑。麥穗火:煮飯食,主消渴潤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飯,壯筋骨,煮茶不宜。櫟柴火:煮豬肉食之,不動風,煮雞鴨鵝魚腥等物爛。茅柴火:炊者飲食,主明目解毒。蘆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補藥。炭火:宜煎茶,味美而不濁。糠火:礱糠火煮飲食,支地灶,可架二鍋,南方人多用之,其費較柴火省半。惜春時糠內入蟲,有傷物命。”到了現代,人類利用火力發電,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為燃料產生電力。原始火種人類最初與動物一樣,對火是害怕的。後來,逐漸發現了火的好處--被燒烤過的獸肉味道更鮮美,於是便主動地利用火。取火用的火石生活影響火的使用,首先使人類形成和推廣熟食生活。特別是人工取火的發明,使人類隨時都可以吃到熟食,減少疾病,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體制的進化。而熟食的推廣,還擴大了食物的來源和種類,使人類最終擺脫了“茹毛飲血”的時代。火還給人類帶來了溫暖,從而擴大了人類的活動範圍,使人不再受氣候和地域的限制,並能夠在寒冷的地區生活。火與社會生產火是原始人狩獵的重要手段之一。用火驅趕、圍殲野獸,行之有效,提高了狩獵生產能力。焚草為肥,促進野草生長,自然為後起的遊牧部落所繼承。最初的農業耕作方式--刀耕火種,就是依靠火來進行的。至於原始的手工業,更是離不開火的作用。弓箭、木矛都要經過火烤矯正器身。以後的製陶、冶煉等,沒有火是無法完成的。從古至今的火火是飲食烹飪的根本。應該說,有了火,才有了飲食文化。在能夠熟練使用火之前,先民們只能過原始的、禽獸一般的生活。所謂“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如《韓非子》中所說:“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但在人類能夠熟練使用火進行後,人類的飲食便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就是所謂的“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於禽獸。”按中國傳說來講,鑽燧取火的燧人氏是最早能夠使用火的中國古代先民。考古學家從周口店北京猿人所用石器初步推測,中國猿人開始自覺用火的時間,大約在五十萬年以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如何找個靈魂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