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所有來手術室的學生報到的第一天,都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哪兒哪兒的都好奇,有的人甚至是我的同事都沒進過手術室,對手術室充滿著好奇,其實我們這兒好得很,在這兒我們救死扶傷,在這兒是潔淨手術室,免於霧霾的折磨,在這兒任何犄角旮旯我們都熟悉得很,在這兒我們度過了每天24小時中將近一半的時間,在這兒我們更講究精誠合作,在這兒我們更顯得事多“你跨越無菌區了!”“你的頭髮出來了”“指甲怎麼這麼長”,您呢?去過手術室嗎?
4
回覆列表
  • 1 # Elvis醫療淨化工程

    手術室,別人看來一個神秘的科室,之所以認為神秘,是因為沒有進去過,未知的才是神秘的。手術室是個白話詞,標準的叫法應該是潔淨手術部,它分為三區四通道,潔汙分流,這些可以在網上能搜尋的到的。

    其實,整個手術部也沒有太過於神秘的地方,這些應該在手術部實習過的醫生都很明瞭,手術部通常設立在外科住院樓,有的地方也叫綜合病房樓,圍繞著手術部臨近的科室通常都是ICU,即重症監護室。

    下面這張圖片是整個手術部的效果圖,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手術室自然就不神秘了。

    這個圖片是當時根據現場以及醫院現狀及未來規劃發展等情況綜合設計。

  • 2 # 小余醫生

    下面就我第一次進入手術室的感受分享給大家!

    1.迷宮

    相信很多進入手術室都有感覺,就如深處大迷宮一般,進入容易出來難。記得第一次進入手術室是一個老師帶的,結果下班後我摸索了許久才走出來~~~

    2.冷

    那時候實習是夏天,穿著一件短袖手術衣都覺得熱。後面一進入手術室,那涼颼颼的感覺不禁讓我打了寒戰。因為手術室是中央空調,一年四季都是24攝氏度左右。後來每次進入手術室,我都多穿了一件長袖手術服。

    3.乾淨

    手術室給人印象是潔淨。不僅乾淨,還根據有菌或無菌程度,劃分各類手術間,以滿足各類手術安全進行。

    4.“戴面具”

    進入手術室,每個人都是口罩帽子遮蓋,臉部只露出雙眼。不熟悉的話很難分清誰跟誰。這裡有個笑話,我和一外科醫生配合同臺做手術,手術結束後換回衣服,跟一陌生男子同等電梯,後來才發現,那名男子就是早上跟我一起同臺的術科醫生!

    5.夜裡的安靜

    白天手術多,幾乎整層手術室都圍滿人。別看白天熱鬧,到了夜裡,如果沒有急診手術,那整層樓就只剩麻醉醫生和護士,寂靜的連腳步聲都聽的清清楚楚。膽小的人勿進哈~

    6.神聖

    手術室給病人解除疼痛,確保了我們的生命安全,神聖而不可侵犯!

    7.恐懼感

    相信很多人,除了萬不得已,是不會也不想進入手術室的。

    不知大家對手術室的印象如何呢?

  • 3 # 天際梵語

    有病做手術當然要去手術室了。我是主動脈夾層要裝支架去的手術室,事前醫生對我講,是個微創手術,全麻,不疼的。之前要脫盡自己的衣褲,只穿病員服。進去後感覺有點冷,看到有男有女的醫生九位。上了手術檯,就被扒光衣服,一男醫生來給襠部備皮。備完皮,光溜溜的身子橫在眾目暌睽之下,多少有點尷尬的。……

  • 4 # 手術室小護士

    本人手術室的護士,一畢業就在手術室工作了。

    第一次去手術室實習的時候,一進去真的找不到北,手術室有三條通道,一條是接送病人的通道;一條是工作人員進出的通道;一條是汙物的通道,還有一間一間的手術間,一開始活動範圍小隻能找到常去的那間手術間。

    每個手術間幾乎是固定做相應科室的手術,一同去實習的幾個同學跟不同的老師,一人在一個手術間,老師培訓我們一人固定做一個科的手術,當年一直在普外科做甲狀腺手術一天好幾臺。然後有一天跟老師值班,看到骨科的手術,發現原來還有這樣做手術的,後面又有機會看到了一臺隆胸手術。還有某天路過一個手術間剛好門開啟,看到了一片管路里面好多血,多年後才知道那是做體外迴圈的心臟手術。

    那時帶我的老師對我很好,又漂亮,還說我做的挺好,讓我去跟總帶教老師說想留在她們科,那時年輕臉皮薄都沒敢去。結果工作的時候在別的醫院進了手術室,一干就是好多年,現在也開始帶學生了。

  • 5 # 良醫濟世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手術室是一個陌生而又充滿奇蹟的地方,就連好多醫護人員,也僅僅是在實習的時候進入過手術室。

    手術室是為病人實施手術治療重要場所,是醫院內重要技術及儀器裝備部門。手術室建築位置、結構和佈局應合理,儀器裝置應先進、齊全,同時更應建立嚴格的無菌管理制度,以保證外科手術的高效率和高質量。

    手術室的位置

    一般選擇在大氣含塵濃度較低、自然環境較好的地方,並儘可能遠離汙染源以保持空氣清潔。手術室一般與需要手術治療的科室、化驗室、血庫、病理科、放射科、消毒供應中心、監護室等相鄰。

    手術室設計

    強調平面佈局和人流、物流的合理、順暢,以充分發揮手術室的功能,儘可能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全過程控制汙染因素。設有病人出入口、工作人員出入口、無菌物品出入口及汙物出口。內分潔淨走廊和清潔走廊;潔淨走廊供醫護人員、病人和無菌物品供應使用;清潔走廊供術後手術器械、敷料等汙物的吟誦。手術間、洗手間和無菌附屬間等設置於潔淨走廊周圍。

    手術間按照不同用途設計大小,一般大手術間面積40-50平米,中小手術間面積20-40平米,用作心血管直視手術、器官移植手術等的手術間因輔助儀器多,需50-60平米。

    溫溼度

    手術室保持室溫在22-25℃,相對溼度在40%-60%,所以很多人進入手術室,會覺得很冷。

    潔淨度

    手術間都會採用空氣淨化技術,使手術室內細菌濃度控制在一定範圍、空氣潔淨度達到一定級別,是現代化醫院的重要標誌。

    注意事項

    除手術室人員和當日手術者外,與手術無關人員不得擅自進入。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得進入手術室。工作人員進入潔淨區必須更換手術室的清潔鞋帽、衣褲、口罩,中途離開需穿外出服、換外出鞋。

  • 6 # oo海棠依舊oo

    我去過,吹著空調,特別冷,穿一件綠色的袍子,到了裡面就一絲不掛的展現在大夫面前了……第一次是剖腹產……第二次是闌尾手術!唉……闌尾手術是區域性麻醉,做完以後,沒人管我了!我到現在還記得我跟大夫說的最後一句話,“大夫賞件衣服穿吧”!

  • 7 # 人體探索者

    作為一個幹了n多年的神經外科醫生來說,每天幾乎一半的工作時間都是在手術室度過。尤其是剛剛工作的那幾年,基本上在手術室的時間比在家裡還多。

    對於普通人來說,手術室非常神秘,但是對於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

    早上八點的手術室,就跟菜市場一樣,熙熙攘攘,大家忙忙碌碌。有的護士忙著準備手術中需要的器械,有的護士在忙著把病人推進手術室;醫生們忙著領手術服,換衣服;麻醉醫生忙著核對病人資訊,準備開始麻醉。總之就是忙忙碌碌。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醫生在手術室裡面的工作狀態。

    早上八點,進入手術室,換上洗手衣,就是一件綠色小馬褂,戴上口罩帽子,換上手術室專用的拖鞋,進入手術室。

    在手術室的小黑板上看看自己今天和哪個護士搭臺工作,這決定了一天的心情。比如原來我有個特別喜歡合作的護士,她就是八卦機,跟她手術,就覺得特別輕鬆,聽著八卦,一臺手術就結束了。

    進入手術間,和還沒有麻醉的病人打個招呼,安慰安慰他。然後就去挑選今天要用的手術器械。

    等回來病人已經麻醉好,然後就要開始擺體位,消毒,洗手。正式開始手術。

    手術完之後,需要把切下來的東西送到標本室,然後再送病人回病房。

    麻醉醫生在手術室裡面工作,其實就跟在核潛艇裡面工作一樣。白天天不亮就進手術室,晚上天黑了才出來,Sunny都見不到,所以手術室的妹子都很白,哈哈哈哈

  • 8 # 皙姑娘

    如果去過醫院問診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手術室”三個字的字首經常會加上一些字眼,如“百級層流”、“千級層流”、“萬級層流”。

    那什麼是層流手術室?百級、千級、萬級,哪種層流手術室更好呢?作為眼健康達人的希小瑪,今天就從層流手術室的歷史開始為大家揭秘。

    層流手術室的產生

    19世紀上半葉,傷口感染的頻繁出現給外科手術帶來了眾多複雜的情況,使原本成功的治療發展成災難性的結果。雖然抗生素的發明救治了大量的生命,然而傷口的持續感染依舊是救治的最大難題,特別是在戰地醫院,手術條件極其簡陋,各種外傷感染頻繁。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英國著名外科大夫約瑟夫李斯特開始將消毒制度引入醫院,手術後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並且在短時間內病人就可恢復而無併發症。為了進一步降低手術室的感染率,蒸氣滅菌法、橡皮手套等相繼用於手術中,手術室由消毒防菌時代進入無菌時代。

    隨著醫學的發展,這樣的手術環境還遠遠滿足不了手術技術發展的需要,大面積燒傷手術、顱腦手術、眼科手術、肺臟手術、縱隔手術等高難度手術都必須在超潔淨的環境下進行,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手術感染率,從而確保手術成功。

    於是,層流手術室就這樣問世了。層流手術室是對微生物汙染採取不同程度的控制,達到控制空間環境中的空氣潔淨度適用於各類手術的要求,併為患者提供適宜的溫度和溼度,營造一個潔淨、舒適的手術空間環境。

    層流手術室成為手術室發展里程的一次重大革命,使手術的成功率又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

    層流手術室的等級

    根據建設部《醫院潔淨手術部建築技術規範》,層流手術室有高低之分,根據空氣的潔淨程度,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百級、千級、萬級、十萬級、三十萬級。那麼是否是數字越大,等級越高呢?來看看下面這張表格,你或許就明白了。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百級層流的手術室在控制微生物汙染和空間環境中的空氣潔淨度方面的效果,是優於千級、萬級、十萬級、三十萬級的。而且不同等級的手術室,適用於不同型別的手術。

    層流手術室和傳統手術室的區別

    雖然眼外科手術只需要達到千級層流手術室的標準,但是希小瑪要告訴大家的是,希瑪眼科為了給患者帶來更加安全、舒適的手術環境,建造的手術室是百級層流的喔!那百級層流手術室和傳統手術室的區別到底體現在哪裡呢?

    希瑪眼科的手術室雖然造價昂貴,但是可提供舒適的氣流,手術室內空氣清新、爽潔,環境舒適,可以防止外來汙染物的進入,極大地降低了感染率,尤其是降低了手術切口的感染率,使得患者能更加安全地進行眼科手術。

  • 9 # 亞莉丫育兒

    對於產科醫生來說,手術室和產房就是我們的陣地,一旦走進去,門外的四季、晝夜都與我們無關。

    現在大多數醫院手術室都是層流空氣淨化系統,可以保證手術室無菌環境。

    手術室一般按照有菌和無菌程度劃分為5類不同的手術間,醫生會根據手術要求在不同的手術室進行不同種類的手術。比如器官移植、心臟手術等要求高度無菌的手術,就需要在無菌淨化手術室進行;剖腹產、子宮全切一般都在無菌手術室;一些艾滋病孕婦剖腹產就會在特殊感染手術室。

    婦產科的手術非常多,尤其是急診剖腹產手術更是家常便飯。無論產婦什麼時間入院,只要病情需要,隨時通知手術室,馬上就可以進行手術。

    一般確定手術以後,患者在病房做好各項術前準備,手術室護士會來接病人進入手術室,交給麻醉師進行麻醉前準備工作。

    醫生進入手術室需要先換鞋,換綠色洗手衣,然後洗手、消毒手。

    醫生洗手和我們普通洗手是不同的,需要從指尖洗到胳膊肘部,而且有專用的刷子,一共要刷洗3遍,每遍3分鐘,這些都是嚴格按照流程一絲不苟的操作。

    洗手以後,有的醫院用消毒液擦手,有的醫院用酒精泡手桶。把剛才刷洗過的部位全部放在酒精桶裡浸泡。

    泡手對於產科女醫生來說,也是挺考驗人的。有時候夜間急診手術,半夜用冷水刷手,還要聞著酒精味說不出的酸爽。不過,我有個同事,特別喜歡聞酒精味,每次在酒精桶泡手,她都說好香啊,一股二鍋頭的醇香味。

    醫生雙手消毒以後,就不能亂碰。手術等著帶手套,穿無菌手術服。

    麻醉師打好麻醉以後,手術室護士會幫助病人擺好體位,醫生助手就開始給病人手術部位消毒,鋪好無菌消毒單。手術室護士準備手術無菌器械,和巡迴護士核對術前器械數量。

    一臺手術最少需要一個主刀醫生,兩個助手,一個手術器械護士,一個巡迴護士,一個麻醉師。一臺手術一般都需要7,8個人共同才能完成。

    剖腹產手術還需要產科助產士在嬰兒出生以後處理寶寶呼吸道、臍帶等工作,如果遇上胎兒情況危急或者早產兒,還需要提前聯絡新生兒科醫生,進入手術室共同參與新生兒的搶救工作。

    手術結束,臨近關腹縫合之前,手術室護士仍然還要再次核對器械、紗布數量,核對無誤後,醫生才能做最後的縫合。

    手術中切下來的東西,大部分會送去病理科做病檢,比如乳腺組織、子宮組織。

    還有一部分會徵求病人的意見,比如產後胎盤、截肢部位、體內結石。如果個人想要都可以拿回去,不要的醫生會按規定處理。

    很多外科取異物的手術,會遇到很多匪夷所思的“異物”。從病人體內取出最常見的東西,有體溫計、按摩棒、玻璃瓶、茄子、雞蛋等等五花八門。這些東西大多拍照做好記錄以後作為垃圾處理了。

    最後說一下很多人感興趣的事情,就是為什麼醫生做手術時都喜歡聊天?

    一臺手術一般都需要兩三個小時,如果讓醫生一直保持高度集中,從科學上來說不現實,再說醫生對手術的常規步驟已經非常熟練了,偶爾說幾句話也不影響。放心吧,到了關鍵部分,醫生都會高度集中精神,相互之間靠眼神交流。

    如果醫生一句話都不說,那往往是有點小麻煩,和預期不一樣。記住:醫生聊天,說明大局在握。

  • 10 # 李軍146006365

    本人今年得了腎結石又進了一次手術室。前年因頸椎手術進了一次,印象深刻。從進手術室的門那一刻始到手術床一直頭抬著左右觀看,還跟醫護人員說這是第一次進入此地。今年這次更有意思,直接上了產床,那姿勢與產婦相同,大老爺們一生之中上次產床,現在想起來都能笑出聲來。對了,做腎結石手術時因血糖高,被大夫從手術檯給退回來了,被同室的病友笑了兩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金葛與綠蘿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