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寬城地出溜
-
2 # 謝良清
歷史並無記載,也無傳說。孔子本身就是老師的開山鼻祖。早期有可能沒有老師,也沒學堂這個名詞,更不要說傳知授課招納弟子。是她創辦了學堂,招收弟子傳授本身的知識。才有後面的孔子帶著學生周遊列國的經過。可以說在春秋時期算得上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也是中華文化傳承人的宗師。
-
3 # 十佳
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在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和重要地位,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主張“仁”和“禮”,即“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要實現仁和禮,必須遵循中庸之道,對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實際價值,而且對於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也有指導意義。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就算在今天也同樣受到世人尊敬和推崇。在1988年,有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足可見孔子思想之偉大。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在周王室任職多年,親眼見證了周衰微,遂棄官隱去。走到函谷關,關令尹喜對他說:“您將要隱居了,請寫一本書吧!”於是老子寫作了《道德經》上下篇,闡述道德的意義,然後離去。人們不知道他以後怎麼樣了。據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歲,也有人說是活了二百多歲,由於他能講修道德,故而長壽。
那為什麼說孔子的老師是老子卻很少有人知道呢?
孔子的老師是老子,其實這個問題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老子的儒家創始人,而老子是道家創始人,兩者聯絡不到一塊去。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說孔子的老師是老子呢,那是因為老子在周王室管理藏室之史時,孔子向老子請教過古禮。老子回答道:“你所說的人,他的人和骨頭都已經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作為君子,時機合適就出來做官乘高車大馬,沒有機會就隱居流徒。我聽說好的商人深藏寶貨,讓人以為他沒有什麼,君子道德高尚,其音容面貌卻像愚笨者一樣。去掉你的嬌氣與那麼多的慾望,這些對你是無益的。”孔子離開以後,對弟子們說:“我知道鳥兒能飛,我知道魚兒能遊,我知道野獸能走。能走的可以用網捉,能遊的可以用線釣,能飛的可以用箭射。至於龍,我卻不知道它的,它能乘風駕雲而上天。我今天見到老子,他大概就是龍吧!
可能是老子講的話對孔子有所頓悟,所以世人稱老子為孔子的老師吧。
-
4 # 楊洪岐
1-孔子的學問來自於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透過一生學而時習之獲得的,而不是僅向一兩位老師學習。
2.孔子所學,志在聖賢,他使文武之道不墜於地,他以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為師,繼承、傳述和發揚他們的思想,這體現在於他對春秋之前的歷史文化的整理,都是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的核心,而在當時,沒有一個人能有孔子這樣的志向,也沒有這樣的實踐,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先民未有,孔子一輩子也沒遇到過這樣全面具備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人。
3.孔子在世的時候遇到過很多道德學問高尚的人,孔子都會向他們虛心請教,其中就包括向老子學習禮,向師襄學習樂,入太廟每事問,這些學習的過程對於孔子非常重要,但都不足以成為師承關係,他們只是幫助解決了孔子遇到的某些具體問題,或者是解決了孔子某一階段的問題,而孔子的思想構成並沒有完全受他們的影響。
4.孔子一生以古代典籍為師,這主要是周易、尚書、禮記、樂記等經典,還有當時可見到的周朝以及諸侯的史籍,對這些典籍的整理過程,也是他的學習過程,孔子的思想體系也主要是從繼承中發展出來的。
5.春秋時代是一個禮樂崩壞的年代,上自周天子,下至庶人,都在為利益奔走,在那樣的大環境下,偶爾還有一兩個君子出現,但是,這些君子的品行往往只表現在一言一事可稱讚,對於孔子所追求的聖賢境界相差太遠,因此,孔子才有鳳鳥不至,麒麟不生,未夢周公,種種感嘆。
總之,孔子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之前沒有人具備孔子這樣完備的道德學問,是孔子好學不倦、孜孜以求,才把上古以來的中國文化核心價值整理出來,傳將萬代,這也就是聖人的基本含義,因此,除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樣的人,誰能配得上做聖人的老師呢。
-
5 # 蕭春融
孔子的老師是老子,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向老子問禮,並對弟子們說: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
6 # 952727
孔子師從萇弘,求教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孔子師從師襄,求學關於琴的知識;孔子師從老子,向他學過周禮。等等
孔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的的老師們也不是一般人,但都沒有他的名望高,想了解他們的人也少。
-
7 # w悟k空
聖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等。
聖人卑以自牧
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向郯子請教官職名稱。向萇弘請教音樂,向師襄請教彈琴,向老聃請教禮,也像小孩子項坨請教。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曾子此處述說顏子,即是老師的作風
回覆列表
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
1.萇弘
萇弘,字敘,古資中縣(現資陽市雁江區)人,公元前(575-492年).據《圖經》載“萇弘、資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數里之內土色尚青.”又據,《莊子.外物篇》載:“萇弘蜀人,被殺之後,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後化為碧.”成語“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來.
萇弘博學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常與周景王交往,孔子在齊久仰其名其才,於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國造訪萇弘,求教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
孔子在請教萇弘韶樂與武樂異同後最後問萇弘道:武樂與韶樂孰為軒輊?萇弘道:武樂為周武王之樂名,韶樂為虞舜之樂名,若以二者之功業論,舜是繼堯之後治理天下,武王伐紂以救萬民,皆功昭日月,無分軒輊.然則就樂論樂,韶樂之聲容宏盛,字義盡美;武樂之聲容雖美,曲調節器卻隱含晦澀,稍遜於韶樂.故爾武樂盡美而不盡善,唯韶樂可稱盡善盡美矣!
對於萇弘博學施教,孔子稱謝不迭,並於次年前往齊國聆聽了韶樂的演奏,樂得手舞足蹈,如醉如疾,“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與萇弘的會晤,史稱“訪弘問樂”.其六藝(禮、樂、書、詩、易、春秋)中“樂以發和”思想即源於萇弘的樂學理論.
在晉國的“六卿之亂”中,萇弘因幫助範氏和中行氏,趙簡子派晉大夫叔向對周王施反間計而將其殺害.現資中發輪鎮有萇弘讀書遺蹟.
2.師襄
師襄:春秋時魯國樂官,擅擊磬,也稱擊磬襄.也有一說是衛國樂官,亦稱師襄子.
《史記》裡說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師文曾從他學琴,《史記.孔子世家》、《韓詩外傳》也都說孔子曾從他學琴.
3.老聃
李耳,字伯陽,世稱老子,又叫老聃.春秋時期陳華人,出生在河南鹿邑縣東.早年擔任東周守藏史(相當現今的圖書館館長).後因為周朝發生叛亂時,大量典籍被帶到楚國,而被免職.
隨後又到魯國生活多年,與孔子來往較多.孔丘曾經適周問禮於老聃,向他學過周禮.後來不忍見周朝衰落,西出丞谷關,守關的令尹(官名)聽說他很有學問,就讓他寫書,於是就有了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道德經》.
他在這部書中提出"無為而治".認為統治者要治理好國家,應當不干涉人民的行為,不用教育,讓他們自然發展.這一觀點影響深遠,在當今的企業管理理論中,就有人提倡 無為而治 .
他是道教的鼻祖,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他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僅次於儒教創史人孔丘.在封建社會中,他的思想有時取代儒學的地位成為統治階級的主導思想潮流,魏晉時的玄學在中國的盛行,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