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迪迪科技Freestyle

    液壓作為一門傳統技術,至少可以說不是什麼新興技術。而國內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一路攻城拔寨,國外原有的優勢產品,正被逐一取代。以中國現有之實力全面超越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老外也深知這一點。不過人家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既然單個產品容易被各個擊破何不將優勢產品聯合起來集中優兵力,形成合力。於是乎力士樂有了現在的互聯液壓。並可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這就相當於自己形成了一個小生態系統,再想仿製單一元件可能就很難融入這一小生態了,因為在這個小生態裡,有些設定是可以完全由企業說了算的,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小生態它也並非一定是完全排外的,它是可以根據事態發展情況隨時調整。可以肯定的是它可以限制你複製,可以好比你電腦裡裝軟體一樣發給你序列號啟用;也可以像印表機墨盒那樣需要正品驗證。

    無獨有偶,早在2000年左右甚至可能更早的時候,EATON液壓就啟動了一個名為“Saturn”的研發專案,旨在開發新一代的比例閥。也就是約在10/12年的樣子已經推出的新一代比例閥Axispro,結合其它元件配合其控制器產品以及自有的應用軟體和產品配置軟體可以自成體系,是不是和力士樂的互聯液壓有異曲同工之妙?

    既然是液壓圈內大事,只有這麼兩家豈不是太冷清。彆著急,相信有點實力的都會來搶一杯羹,遺憾的是尚不見國內大佬身影。

    我常在想既然液壓最大的市場在中國這,應用的第一手資料也大部在我們這,國貨應該沒理由發展不好才是。我聽說過有國外工程師因為沒有條件居然從來沒有見過注塑機而所有資訊只是靠間接獲得。而我們多好的條件有的是機會泡在現場兩手油。如果你略作研究就會發現這些液壓大鱷們的產品都是採用數字放大器並帶匯流排通訊。且一般都會提供多種匯流排可選,頗有默契的是CAN匯流排則一般作為基礎都在提供之列。既然是生態系統當然不只是通訊這麼簡單。做過的都知道這些產品要互聯互通並運行於同一軟體平臺,對產品的軟硬體介面及針腳定義都是有一定標準的;軟體方面甚至對於引數的命名等也都是有要求的。為今後的抱團取暖埋下伏筆?畢竟獨立生態可能也並非他們本意所在最終還是要形成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大生態。而可能只需要控制好各自的生態伺服器或控制/軟體平臺就能維護好自有利益。伊頓有F(x)力士樂有BODAS派克的IQAN以及丹佛斯的PLUS1 應都屬此列。

    時至今日,大鱷們為此籌謀努力了該有10年以上了。正當技術優勢剛要顯現的時候,中國卻橫空出世了個5G通訊,雖然5G並非針對液壓行業,然而其必然會動搖原先基於CAN 和乙太網的工業地位,且難保不會演變出個工業版5G.我想這也許就是美國對5G如此緊張的原因之一吧,以前的優勢和基礎已然建立都是你們跟在我後面,按我定義的來。你想啊誰定義當然更符合/適合誰的情況多一點,就有先發優勢。因而生態之爭其本質在於話語權和標準/基礎之爭

    不過呢像CAN/CANOPEN/J1939以及其他工業匯流排和通訊方式等都經歷過這麼久的發展和應用已經日臻完善,根深地固。5G的影響和成長還只是在路上而且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液壓領域只不過是冰山一角,5G等通訊未來會不會演變成新一次工業革命的代表也未嘗可知。不過,液壓作為重要的主體基礎技術之一終將得益於其發展並獲得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未來這個行業一定會很熱鬧! 鬥將促技術進步;和則雙利共贏。

    伊頓的Axispro從立項到推出歷經十餘年,真的做到了十年磨一劍,然而相信其也可以保持優勢地位10年不衰,從中對我們產品開發的啟示也可見一斑。

    號角已響,作為普通業者我們該準備些啥呢?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摘自--閥控系統/ProV ·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計程車速遞3裡白靈對艾米麗做了些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