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幾十萬人的戰爭怎麼記錄每名將士殺敵多少?
7
回覆列表
  • 1 # 執著蝸牛1234

    古代士兵打仗時如何計算軍功?

    計算軍功就簡單的方法就是取敵首級,不過一般首級比較重,攜帶不方便,通常割敵左耳證明戰功,只有重量級的敵人才會割下首級,上繳用來證明戰功。

    除此之外還有戰鬥中表現突出計程車兵,如英勇無畏,敢打敢拼,圓滿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傳遞準確無誤的情報,在戰爭中掌控主動權。

    出謀劃策,被採納並且取得重大戰果。

    繳獲多少物資,俘虜多少敵人,佔領多少領土,都算是戰功。

    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了,總結的不算太好,還望大家見諒。

  • 2 # 漂浮菌

    首先是砍人頭,用數人頭的方式計算。砍的人頭越多功勞越大。

    蔡文姬有一句詩裡就有這樣的描述: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

    史書上記載有這麼一件事,漢代有個大將叫魏尚,負責鎮守邊疆抗擊匈奴。有次戰後給上面報功,說殺敵多少人。結果上面的人核查的時候數了他們割下的人頭,發現數目不對,少了6個人頭。然後魏尚就因為謊報殺敵人數,被革職了。

    我們現在玩遊戲的時候有個詞叫“搶人頭”,在古代打仗的時候也經常發生搶人頭的事情。

    著名的《睡虎地秦墓竹簡》裡就記載過這樣的事情。有計程車兵為了搶功,暗中殺害戰友,搶奪別人砍的人頭。這種事情在古代戰爭中很常見。

    為了保證士兵的積極性,杜絕軍官搶士兵的軍工,同時還規定,軍官們不用靠人頭計軍工,而是根據手下計程車兵砍的人頭總數計算。這樣就杜絕了軍官們利用等級,威脅士兵搶軍功的現象。

    “李廣難封”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飛將軍李廣一生戰功無數,卻一直沒有被封爵,主要原因就是他打仗雖然都能打贏,但是殺敵數卻不夠,達不到封爵的標準。

    在這樣的制度下,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除了前面說的殺戰友搶人頭的情況。更嚴重的是殺平民冒功的,屠殺平民的現象很嚴重。明朝時候有些軍隊甚至殺自己國家的平民來冒功的,這也是造成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 3 # 圖影觀史

    從戰國商鞅變法提出以首級記軍功,以軍功定爵位開始,一直到清朝結束,計算軍功的標準基本上就是斬首一種

    首級記軍功也有兩種形式,對於大頭兵,也就是行伍中最底層的小兵來說,殺掉一個敵人之後砍下敵人的首級,如果活著打完這一仗,帶著人頭回軍營報功。另外呢,也有那些比較雞賊的,手比較快的割死屍的首級回來報功——當然,這兩者都需要你在割首級的時候沒有被其他敵人整死(自己人應該不用擔心,大多數情況下用袍澤首級報功還是比較危險的一件事)。至於割取首級會不會導致行伍凌亂,給敵人以可稱之擊的問題,參考一下三國演義裡漢中蜀魏對戰時蜀軍一邊撤退一邊扔東西時曹操趕緊鳴金,以及文丑的部隊忙於搶糧食而被曹操擊潰的案例,大家就能明白所謂令行禁止在古代是多難的一件事了吧。

    對於高階軍官來說,麾下所有士兵的斬首總數即為其軍功。比如戚繼光抗倭期間彙報的斬首XX級,就是戚繼光的軍功,朝廷按照斬首數量對軍官進行嘉獎和晉升(發錢,封爵,升官之類的)。基本上,宋朝以後武將只能從斬首數中得到功績,收復失地或者剿滅敵人這種大功勞一般是由軍事行動的最高負責人(基本上都是文官)和監軍(宦官)分享。這也是為什麼殺良冒功在亂世軍紀不穩的時候那麼盛行,軍官為了自己的權利縱容手下擄掠,一方面可以供養自己的軍隊,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自己攫取功勞。

  • 4 # 金庸沒有譜

    在古代,從秦朝開始,普通士兵就可以以功勳謀換官職了。但只有一種方法,就是不斷地殺死敵人來積累功勳。

    戰爭不容分心,每一秒都危機四伏。那麼,在當時,都是如何去計算每個士兵殺了多少人?

    很快地就有人發明了用敵人頭顱來計算殺死的敵人數量,後來這也成為計算古代戰爭中被殺死敵人數量的一種重要方法。

    然而,這種計數方法仍然有其缺點,因為當時士兵的武器大多是劍。殺了敵人之後,他們不得不停下來,砍下敵人的頭,背在背上,再殺了敵人。你認為有可能嗎?這種情況下,不等自己去割掉敵方的頭顱,自己的頭顱可能都已經被敵人給砍下來了。

    在戰鬥中砍頭,這真的很麻煩。所以這些將軍們又想出了其他辦法。那就是割耳朵了。因此,在以後的戰鬥中,當許多士兵殺死敵人時,他們會割下敵人的一隻耳朵,把它裝在一個便於攜帶的地方。

    當然,這種方法也有其缺點。殺死敵人後,我們必須彎腰去割耳朵。同樣地我們還是不確定我們會被身後的敵人殺死。

    最後,將軍門發現這個方法仍然不好,最後不得不再考慮換一種新的方式。這方法就是把士兵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都會衝向敵人,直到犧牲整個小組。下一支隊伍將繼續往前衝。直到一座城被佔領,哪個隊伍還可以站在城牆上,他們就能夠得到獎勵。在戰鬥中,有些人可能會在看到自己的戰友快死光了時會選擇逃跑。為了防止人們在戰鬥中逃跑,特種部隊還將負責監視行動。如果督戰者看到士兵們半路逃跑,他們就會去殺掉那些逃兵。

    這是統治者最想看到的。士兵們可以勇敢地殺死敵人。這一思想也大大提高了士兵的戰鬥力。

    一將功成萬骨枯,幾乎每一個將軍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士兵們為了國家和他們自己的利益,就不得不用生命去戰鬥。
  • 5 # 廢話打字機

    割耳朵,或者割頭,前者蒙古人幹,後者秦人幹……一般蒙古人攻城掠地,不留俘虜,基本都是屠城,從蒙古西征東歐的歷史就可以看出。

  • 6 # 歷史大學堂

    在古代,將軍進爵、士兵受賞的重要途徑就是依靠軍功。戰國時期,秦國推行商鞅變法,建立了二十級軍功爵制。此舉激發了將士計程車氣,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也給小夥伴們造成了“軍功唯人頭論”的誤區,其實古代的軍功,除了斬首,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重要軍功。

    據《戰國策·韓策》中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形象地描述了秦軍光著膀子,左手拎著人頭,右手夾著俘虜,奮勇殺敵的樣子。然而斬首立功的同時,也有考核流程和諸多禁忌。此外,斬將、奪旗、先登、破陣等行為均屬於軍功範疇,相較之下,斬首不過是普通軍功而已。

    圖1 秦戰車兵

    小夥伴們通常認為戰場上瞬息萬變,士兵沒有時間割人頭。實際上,古代軍隊作戰並非單打獨鬥。以秦軍為例,作戰時以一乘為最小作戰單位,人數有一百人,由75名戰士和25名後勤人員組成。當一個士兵砍人頭時,將得到其他戰友的掩護,因此,《戰國策》所描述的情形是有可能出現的。

    秦國對於軍功的考核有著嚴格的要求。秦軍五人一伍,若有一人戰死,其餘四人獲罪,有二到三人戰死,則加重處罰。免罰的條件是秦軍一人戰死,必須用一個敵軍人頭補償。因此,普通士兵若想取得軍功,必須先在斬獲敵首中扣除己方戰損士兵,方能計算軍功。

    對於軍官而言,軍功考核的難度更高。秦軍基層指揮官“屯長”和“百將”在作戰中,所在軍隊沒有斬獲,自己將被斬首,相反,斬首達到33個,“屯長”和“百將”升爵一級。此外,在圍城戰中斬首八千以上,或者野戰中斬首二千以上,就能進行封賞,各級將官均可升爵一級。

    圖2 秦弩兵

    戰鬥結束後,“ 暴首三,乃校,三日,將軍以不疑致士大夫勞爵。”以三天為週期,進入軍功評價封賞階段。人頭示眾三天,將軍確認無誤後,在三天內論功行賞。所在的縣在三天之內沒有落實封賞的,該縣的丞和尉都將受到處罰。

    斬首耗費時間長,分量重,不利於行軍作戰,各個歷史時期都有用其他部位代替人頭的記載。在《說文解字》中記載:“馘(讀 guó),軍戰斷耳也。”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代替首級。選擇左耳,是因為古代以左為尊。這種做法以元朝為盛。另外,西夏在西北強勢崛起,也有以鼻代首的記載。

    人頭如此重要,由此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虛報戰功,出現了官兵殺良冒功、甚至殘殺同僚假冒的現象,尤以明朝為最,斑斑劣跡不絕於《明史》、《國榷》等典籍,而漢末董卓、唐朝安祿山更是這方面的專業戶。每當國家腐敗無能之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究其根源,無非是國家的權威性和執行力遭到削弱,部分官兵投機心理作崇導致的。

    圖3 李廣(?-前119年)

    唐朝大詩人王勃寫詩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就是軍功的那些事。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上報軍功時,帳實不符,遭到革職,經過馮唐的直諫,方才復職。景帝時,馮唐多次犯顏直諫,被罷返鄉。馮唐復起時,已經九十歲了。李廣更是個悲情英雄,聲名顯赫,卻因軍功不顯,始終未能封爵,最後一次作戰中,竟因迷路錯過了立功的大好時機,最終自殺身亡。

    比斬首更重要的軍功是斬將。將軍是一支軍隊的指揮官,在軍隊中佔據著核心地位。將軍的位置靠後,身邊又有忠勇的衛隊保護,因此,殺死一個將軍難度更高。當然,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一旦得手,風光無限。

    楚漢相爭,一代戰神項羽兵敗垓下,被迫烏江自刎。為了爭奪項羽的屍體,漢兵一擁而上,自相殘殺,死者達數十人。最終,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等四人各得其一體。漢高祖劉邦分別給予四人封侯和食邑的獎勵。其中,楊喜拉開了中華四大家族之一“弘農楊氏”的序幕,可以說一次斬將的軍功,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

    圖4 漢代戰車

    除了斬將之外,奪旗同樣引人注目。古代軍隊中,有代表皇帝的大纛(讀dào)旗,有表明身份的牙旗,有象徵國家的號旗,還有指揮軍隊的五方旗。奪下對方的軍旗,能夠打擾敵軍的部署,動搖對方的軍心,從而影響戰爭走向。

    西漢名將李廣的小兒子李敢,在大將霍去病手下任職。公元前119年,李敢參加了著名的漠北之戰。與匈奴左賢王的戰鬥中,李敢悍不畏死,奮勇爭先,一舉奪下左賢王的戰旗。戰後,漢武帝將李敢封為關內侯,食邑兩百戶。李敢憑藉奪旗的戰功,彌補了“李廣難封”的遺憾。

    圖5 劉徹(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漢武帝

    與斬將奪旗不同,破陣較為特殊。這項軍功要的不是人頭,而是鑿穿對方的軍陣,進行分割包圍,達到取勝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在千軍萬馬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能夠參與破陣的將士,必定是膽識與勇武兼顧的悍將雄兵。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唐軍與竇建德率領的夏軍,在虎牢關對峙。秦瓊、程知節等大將跟隨秦王李世民,趁夏軍不備,率輕騎疾速推進,順利擊穿夏軍軍陣,在陣後豎立唐軍大旗。夏軍見狀,無心戀戰,迅速崩潰。李世民乘勢追擊三十里,生擒夏王竇建德,可見破陣的威力可見一斑。秦瓊、程知節兩人因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成為唐初名將的代表。

    圖6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

    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戰,對於進攻方來說,簡直就是噩夢。正因如此,在古代軍功體系中,先登功勞最大。先登,顧名思義,就是率先登上城牆的將士。第一個活著登上城牆計程車兵,起到了攻守易勢、鼓舞士氣的重要作用。先登之士不但賞格豐厚,名利雙收,還能得到皇帝的垂青。

    西漢初年,周勃跟隨漢高祖劉邦攻打下邑,周勃身先士卒,搶先登城,立下大功。劉邦賜他五大夫的爵位。五大夫在漢朝軍功爵制中,屬於第九等,高於大夫、官大夫和公大夫,有“大夫之尊”之稱。周勃由此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丞相,成為漢初政壇的核心人物。

    軍功的產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延續至今,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隨著冷兵器時代的落幕,現代軍隊同樣需要軍功激勵。軍功不但授予了一線作戰部隊,還表彰了訓練、執勤、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軍人,是現代軍人榮譽的象徵。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戰國策》《說文解字》《漢書》

  • 7 # 光明155671681

    nn 2

    cx,,x d80330007080487114,w b0 x0523994947808+

  • 8 # 歷史大學堂

    在古代,將軍進爵、士兵受賞的重要途徑就是依靠軍功。戰國時期,秦國推行商鞅變法,建立了二十級軍功爵制。此舉激發了將士計程車氣,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也給小夥伴們造成了“軍功唯人頭論”的誤區,其實古代的軍功,除了斬首,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重要軍功。

    據《戰國策·韓策》中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形象地描述了秦軍光著膀子,左手拎著人頭,右手夾著俘虜,奮勇殺敵的樣子。然而斬首立功的同時,也有考核流程和諸多禁忌。此外,斬將、奪旗、先登、破陣等行為均屬於軍功範疇,相較之下,斬首不過是普通軍功而已。

    圖1 秦戰車兵

    小夥伴們通常認為戰場上瞬息萬變,士兵沒有時間割人頭。實際上,古代軍隊作戰並非單打獨鬥。以秦軍為例,作戰時以一乘為最小作戰單位,人數有一百人,由75名戰士和25名後勤人員組成。當一個士兵砍人頭時,將得到其他戰友的掩護,因此,《戰國策》所描述的情形是有可能出現的。

    秦國對於軍功的考核有著嚴格的要求。秦軍五人一伍,若有一人戰死,其餘四人獲罪,有二到三人戰死,則加重處罰。免罰的條件是秦軍一人戰死,必須用一個敵軍人頭補償。因此,普通士兵若想取得軍功,必須先在斬獲敵首中扣除己方戰損士兵,方能計算軍功。

    對於軍官而言,軍功考核的難度更高。秦軍基層指揮官“屯長”和“百將”在作戰中,所在軍隊沒有斬獲,自己將被斬首,相反,斬首達到33個,“屯長”和“百將”升爵一級。此外,在圍城戰中斬首八千以上,或者野戰中斬首二千以上,就能進行封賞,各級將官均可升爵一級。

    圖2 秦弩兵

    戰鬥結束後,“ 暴首三,乃校,三日,將軍以不疑致士大夫勞爵。”以三天為週期,進入軍功評價封賞階段。人頭示眾三天,將軍確認無誤後,在三天內論功行賞。所在的縣在三天之內沒有落實封賞的,該縣的丞和尉都將受到處罰。

    斬首耗費時間長,分量重,不利於行軍作戰,各個歷史時期都有用其他部位代替人頭的記載。在《說文解字》中記載:“馘(讀 guó),軍戰斷耳也。”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代替首級。選擇左耳,是因為古代以左為尊。這種做法以元朝為盛。另外,西夏在西北強勢崛起,也有以鼻代首的記載。

    人頭如此重要,由此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虛報戰功,出現了官兵殺良冒功、甚至殘殺同僚假冒的現象,尤以明朝為最,斑斑劣跡不絕於《明史》、《國榷》等典籍,而漢末董卓、唐朝安祿山更是這方面的專業戶。每當國家腐敗無能之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究其根源,無非是國家的權威性和執行力遭到削弱,部分官兵投機心理作崇導致的。

    圖3 李廣(?-前119年)

    唐朝大詩人王勃寫詩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就是軍功的那些事。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上報軍功時,帳實不符,遭到革職,經過馮唐的直諫,方才復職。景帝時,馮唐多次犯顏直諫,被罷返鄉。馮唐復起時,已經九十歲了。李廣更是個悲情英雄,聲名顯赫,卻因軍功不顯,始終未能封爵,最後一次作戰中,竟因迷路錯過了立功的大好時機,最終自殺身亡。

    比斬首更重要的軍功是斬將。將軍是一支軍隊的指揮官,在軍隊中佔據著核心地位。將軍的位置靠後,身邊又有忠勇的衛隊保護,因此,殺死一個將軍難度更高。當然,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一旦得手,風光無限。

    楚漢相爭,一代戰神項羽兵敗垓下,被迫烏江自刎。為了爭奪項羽的屍體,漢兵一擁而上,自相殘殺,死者達數十人。最終,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等四人各得其一體。漢高祖劉邦分別給予四人封侯和食邑的獎勵。其中,楊喜拉開了中華四大家族之一“弘農楊氏”的序幕,可以說一次斬將的軍功,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

    圖4 漢代戰車

    除了斬將之外,奪旗同樣引人注目。古代軍隊中,有代表皇帝的大纛(讀dào)旗,有表明身份的牙旗,有象徵國家的號旗,還有指揮軍隊的五方旗。奪下對方的軍旗,能夠打擾敵軍的部署,動搖對方的軍心,從而影響戰爭走向。

    西漢名將李廣的小兒子李敢,在大將霍去病手下任職。公元前119年,李敢參加了著名的漠北之戰。與匈奴左賢王的戰鬥中,李敢悍不畏死,奮勇爭先,一舉奪下左賢王的戰旗。戰後,漢武帝將李敢封為關內侯,食邑兩百戶。李敢憑藉奪旗的戰功,彌補了“李廣難封”的遺憾。

    圖5 劉徹(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漢武帝

    與斬將奪旗不同,破陣較為特殊。這項軍功要的不是人頭,而是鑿穿對方的軍陣,進行分割包圍,達到取勝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在千軍萬馬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能夠參與破陣的將士,必定是膽識與勇武兼顧的悍將雄兵。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唐軍與竇建德率領的夏軍,在虎牢關對峙。秦瓊、程知節等大將跟隨秦王李世民,趁夏軍不備,率輕騎疾速推進,順利擊穿夏軍軍陣,在陣後豎立唐軍大旗。夏軍見狀,無心戀戰,迅速崩潰。李世民乘勢追擊三十里,生擒夏王竇建德,可見破陣的威力可見一斑。秦瓊、程知節兩人因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成為唐初名將的代表。

    圖6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

    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戰,對於進攻方來說,簡直就是噩夢。正因如此,在古代軍功體系中,先登功勞最大。先登,顧名思義,就是率先登上城牆的將士。第一個活著登上城牆計程車兵,起到了攻守易勢、鼓舞士氣的重要作用。先登之士不但賞格豐厚,名利雙收,還能得到皇帝的垂青。

    西漢初年,周勃跟隨漢高祖劉邦攻打下邑,周勃身先士卒,搶先登城,立下大功。劉邦賜他五大夫的爵位。五大夫在漢朝軍功爵制中,屬於第九等,高於大夫、官大夫和公大夫,有“大夫之尊”之稱。周勃由此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丞相,成為漢初政壇的核心人物。

    軍功的產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延續至今,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隨著冷兵器時代的落幕,現代軍隊同樣需要軍功激勵。軍功不但授予了一線作戰部隊,還表彰了訓練、執勤、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軍人,是現代軍人榮譽的象徵。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戰國策》《說文解字》《漢書》

  • 9 # 歷史大學堂

    在古代,將軍進爵、士兵受賞的重要途徑就是依靠軍功。戰國時期,秦國推行商鞅變法,建立了二十級軍功爵制。此舉激發了將士計程車氣,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也給小夥伴們造成了“軍功唯人頭論”的誤區,其實古代的軍功,除了斬首,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重要軍功。

    據《戰國策·韓策》中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形象地描述了秦軍光著膀子,左手拎著人頭,右手夾著俘虜,奮勇殺敵的樣子。然而斬首立功的同時,也有考核流程和諸多禁忌。此外,斬將、奪旗、先登、破陣等行為均屬於軍功範疇,相較之下,斬首不過是普通軍功而已。

    圖1 秦戰車兵

    小夥伴們通常認為戰場上瞬息萬變,士兵沒有時間割人頭。實際上,古代軍隊作戰並非單打獨鬥。以秦軍為例,作戰時以一乘為最小作戰單位,人數有一百人,由75名戰士和25名後勤人員組成。當一個士兵砍人頭時,將得到其他戰友的掩護,因此,《戰國策》所描述的情形是有可能出現的。

    秦國對於軍功的考核有著嚴格的要求。秦軍五人一伍,若有一人戰死,其餘四人獲罪,有二到三人戰死,則加重處罰。免罰的條件是秦軍一人戰死,必須用一個敵軍人頭補償。因此,普通士兵若想取得軍功,必須先在斬獲敵首中扣除己方戰損士兵,方能計算軍功。

    對於軍官而言,軍功考核的難度更高。秦軍基層指揮官“屯長”和“百將”在作戰中,所在軍隊沒有斬獲,自己將被斬首,相反,斬首達到33個,“屯長”和“百將”升爵一級。此外,在圍城戰中斬首八千以上,或者野戰中斬首二千以上,就能進行封賞,各級將官均可升爵一級。

    圖2 秦弩兵

    戰鬥結束後,“ 暴首三,乃校,三日,將軍以不疑致士大夫勞爵。”以三天為週期,進入軍功評價封賞階段。人頭示眾三天,將軍確認無誤後,在三天內論功行賞。所在的縣在三天之內沒有落實封賞的,該縣的丞和尉都將受到處罰。

    斬首耗費時間長,分量重,不利於行軍作戰,各個歷史時期都有用其他部位代替人頭的記載。在《說文解字》中記載:“馘(讀 guó),軍戰斷耳也。”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代替首級。選擇左耳,是因為古代以左為尊。這種做法以元朝為盛。另外,西夏在西北強勢崛起,也有以鼻代首的記載。

    人頭如此重要,由此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虛報戰功,出現了官兵殺良冒功、甚至殘殺同僚假冒的現象,尤以明朝為最,斑斑劣跡不絕於《明史》、《國榷》等典籍,而漢末董卓、唐朝安祿山更是這方面的專業戶。每當國家腐敗無能之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究其根源,無非是國家的權威性和執行力遭到削弱,部分官兵投機心理作崇導致的。

    圖3 李廣(?-前119年)

    唐朝大詩人王勃寫詩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就是軍功的那些事。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上報軍功時,帳實不符,遭到革職,經過馮唐的直諫,方才復職。景帝時,馮唐多次犯顏直諫,被罷返鄉。馮唐復起時,已經九十歲了。李廣更是個悲情英雄,聲名顯赫,卻因軍功不顯,始終未能封爵,最後一次作戰中,竟因迷路錯過了立功的大好時機,最終自殺身亡。

    比斬首更重要的軍功是斬將。將軍是一支軍隊的指揮官,在軍隊中佔據著核心地位。將軍的位置靠後,身邊又有忠勇的衛隊保護,因此,殺死一個將軍難度更高。當然,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一旦得手,風光無限。

    楚漢相爭,一代戰神項羽兵敗垓下,被迫烏江自刎。為了爭奪項羽的屍體,漢兵一擁而上,自相殘殺,死者達數十人。最終,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等四人各得其一體。漢高祖劉邦分別給予四人封侯和食邑的獎勵。其中,楊喜拉開了中華四大家族之一“弘農楊氏”的序幕,可以說一次斬將的軍功,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

    圖4 漢代戰車

    除了斬將之外,奪旗同樣引人注目。古代軍隊中,有代表皇帝的大纛(讀dào)旗,有表明身份的牙旗,有象徵國家的號旗,還有指揮軍隊的五方旗。奪下對方的軍旗,能夠打擾敵軍的部署,動搖對方的軍心,從而影響戰爭走向。

    西漢名將李廣的小兒子李敢,在大將霍去病手下任職。公元前119年,李敢參加了著名的漠北之戰。與匈奴左賢王的戰鬥中,李敢悍不畏死,奮勇爭先,一舉奪下左賢王的戰旗。戰後,漢武帝將李敢封為關內侯,食邑兩百戶。李敢憑藉奪旗的戰功,彌補了“李廣難封”的遺憾。

    圖5 劉徹(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漢武帝

    與斬將奪旗不同,破陣較為特殊。這項軍功要的不是人頭,而是鑿穿對方的軍陣,進行分割包圍,達到取勝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在千軍萬馬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能夠參與破陣的將士,必定是膽識與勇武兼顧的悍將雄兵。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唐軍與竇建德率領的夏軍,在虎牢關對峙。秦瓊、程知節等大將跟隨秦王李世民,趁夏軍不備,率輕騎疾速推進,順利擊穿夏軍軍陣,在陣後豎立唐軍大旗。夏軍見狀,無心戀戰,迅速崩潰。李世民乘勢追擊三十里,生擒夏王竇建德,可見破陣的威力可見一斑。秦瓊、程知節兩人因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成為唐初名將的代表。

    圖6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

    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戰,對於進攻方來說,簡直就是噩夢。正因如此,在古代軍功體系中,先登功勞最大。先登,顧名思義,就是率先登上城牆的將士。第一個活著登上城牆計程車兵,起到了攻守易勢、鼓舞士氣的重要作用。先登之士不但賞格豐厚,名利雙收,還能得到皇帝的垂青。

    西漢初年,周勃跟隨漢高祖劉邦攻打下邑,周勃身先士卒,搶先登城,立下大功。劉邦賜他五大夫的爵位。五大夫在漢朝軍功爵制中,屬於第九等,高於大夫、官大夫和公大夫,有“大夫之尊”之稱。周勃由此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丞相,成為漢初政壇的核心人物。

    軍功的產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延續至今,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隨著冷兵器時代的落幕,現代軍隊同樣需要軍功激勵。軍功不但授予了一線作戰部隊,還表彰了訓練、執勤、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軍人,是現代軍人榮譽的象徵。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戰國策》《說文解字》《漢書》

  • 10 # 歷史大學堂

    在古代,將軍進爵、士兵受賞的重要途徑就是依靠軍功。戰國時期,秦國推行商鞅變法,建立了二十級軍功爵制。此舉激發了將士計程車氣,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也給小夥伴們造成了“軍功唯人頭論”的誤區,其實古代的軍功,除了斬首,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重要軍功。

    據《戰國策·韓策》中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形象地描述了秦軍光著膀子,左手拎著人頭,右手夾著俘虜,奮勇殺敵的樣子。然而斬首立功的同時,也有考核流程和諸多禁忌。此外,斬將、奪旗、先登、破陣等行為均屬於軍功範疇,相較之下,斬首不過是普通軍功而已。

    圖1 秦戰車兵

    小夥伴們通常認為戰場上瞬息萬變,士兵沒有時間割人頭。實際上,古代軍隊作戰並非單打獨鬥。以秦軍為例,作戰時以一乘為最小作戰單位,人數有一百人,由75名戰士和25名後勤人員組成。當一個士兵砍人頭時,將得到其他戰友的掩護,因此,《戰國策》所描述的情形是有可能出現的。

    秦國對於軍功的考核有著嚴格的要求。秦軍五人一伍,若有一人戰死,其餘四人獲罪,有二到三人戰死,則加重處罰。免罰的條件是秦軍一人戰死,必須用一個敵軍人頭補償。因此,普通士兵若想取得軍功,必須先在斬獲敵首中扣除己方戰損士兵,方能計算軍功。

    對於軍官而言,軍功考核的難度更高。秦軍基層指揮官“屯長”和“百將”在作戰中,所在軍隊沒有斬獲,自己將被斬首,相反,斬首達到33個,“屯長”和“百將”升爵一級。此外,在圍城戰中斬首八千以上,或者野戰中斬首二千以上,就能進行封賞,各級將官均可升爵一級。

    圖2 秦弩兵

    戰鬥結束後,“ 暴首三,乃校,三日,將軍以不疑致士大夫勞爵。”以三天為週期,進入軍功評價封賞階段。人頭示眾三天,將軍確認無誤後,在三天內論功行賞。所在的縣在三天之內沒有落實封賞的,該縣的丞和尉都將受到處罰。

    斬首耗費時間長,分量重,不利於行軍作戰,各個歷史時期都有用其他部位代替人頭的記載。在《說文解字》中記載:“馘(讀 guó),軍戰斷耳也。”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代替首級。選擇左耳,是因為古代以左為尊。這種做法以元朝為盛。另外,西夏在西北強勢崛起,也有以鼻代首的記載。

    人頭如此重要,由此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虛報戰功,出現了官兵殺良冒功、甚至殘殺同僚假冒的現象,尤以明朝為最,斑斑劣跡不絕於《明史》、《國榷》等典籍,而漢末董卓、唐朝安祿山更是這方面的專業戶。每當國家腐敗無能之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究其根源,無非是國家的權威性和執行力遭到削弱,部分官兵投機心理作崇導致的。

    圖3 李廣(?-前119年)

    唐朝大詩人王勃寫詩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就是軍功的那些事。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上報軍功時,帳實不符,遭到革職,經過馮唐的直諫,方才復職。景帝時,馮唐多次犯顏直諫,被罷返鄉。馮唐復起時,已經九十歲了。李廣更是個悲情英雄,聲名顯赫,卻因軍功不顯,始終未能封爵,最後一次作戰中,竟因迷路錯過了立功的大好時機,最終自殺身亡。

    比斬首更重要的軍功是斬將。將軍是一支軍隊的指揮官,在軍隊中佔據著核心地位。將軍的位置靠後,身邊又有忠勇的衛隊保護,因此,殺死一個將軍難度更高。當然,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一旦得手,風光無限。

    楚漢相爭,一代戰神項羽兵敗垓下,被迫烏江自刎。為了爭奪項羽的屍體,漢兵一擁而上,自相殘殺,死者達數十人。最終,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等四人各得其一體。漢高祖劉邦分別給予四人封侯和食邑的獎勵。其中,楊喜拉開了中華四大家族之一“弘農楊氏”的序幕,可以說一次斬將的軍功,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

    圖4 漢代戰車

    除了斬將之外,奪旗同樣引人注目。古代軍隊中,有代表皇帝的大纛(讀dào)旗,有表明身份的牙旗,有象徵國家的號旗,還有指揮軍隊的五方旗。奪下對方的軍旗,能夠打擾敵軍的部署,動搖對方的軍心,從而影響戰爭走向。

    西漢名將李廣的小兒子李敢,在大將霍去病手下任職。公元前119年,李敢參加了著名的漠北之戰。與匈奴左賢王的戰鬥中,李敢悍不畏死,奮勇爭先,一舉奪下左賢王的戰旗。戰後,漢武帝將李敢封為關內侯,食邑兩百戶。李敢憑藉奪旗的戰功,彌補了“李廣難封”的遺憾。

    圖5 劉徹(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漢武帝

    與斬將奪旗不同,破陣較為特殊。這項軍功要的不是人頭,而是鑿穿對方的軍陣,進行分割包圍,達到取勝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在千軍萬馬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能夠參與破陣的將士,必定是膽識與勇武兼顧的悍將雄兵。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唐軍與竇建德率領的夏軍,在虎牢關對峙。秦瓊、程知節等大將跟隨秦王李世民,趁夏軍不備,率輕騎疾速推進,順利擊穿夏軍軍陣,在陣後豎立唐軍大旗。夏軍見狀,無心戀戰,迅速崩潰。李世民乘勢追擊三十里,生擒夏王竇建德,可見破陣的威力可見一斑。秦瓊、程知節兩人因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成為唐初名將的代表。

    圖6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

    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戰,對於進攻方來說,簡直就是噩夢。正因如此,在古代軍功體系中,先登功勞最大。先登,顧名思義,就是率先登上城牆的將士。第一個活著登上城牆計程車兵,起到了攻守易勢、鼓舞士氣的重要作用。先登之士不但賞格豐厚,名利雙收,還能得到皇帝的垂青。

    西漢初年,周勃跟隨漢高祖劉邦攻打下邑,周勃身先士卒,搶先登城,立下大功。劉邦賜他五大夫的爵位。五大夫在漢朝軍功爵制中,屬於第九等,高於大夫、官大夫和公大夫,有“大夫之尊”之稱。周勃由此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丞相,成為漢初政壇的核心人物。

    軍功的產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延續至今,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隨著冷兵器時代的落幕,現代軍隊同樣需要軍功激勵。軍功不但授予了一線作戰部隊,還表彰了訓練、執勤、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軍人,是現代軍人榮譽的象徵。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戰國策》《說文解字》《漢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栩”字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