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堯解43730

    課改後,人教版小語教材採用葉聖陶先生早年提出的“精讀”“略讀”兩類課文來編排。但是,常常聽到老師們說,某篇略讀課文比前面的精讀課文更有味道,上成略讀課可惜了。這說明很多人心目中仍然存在著誤區,看不到略讀課文的獨立價值:“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葉聖陶語)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有了精讀和略讀兩種型別的課文。編排略讀課文的目的,顯然是為了落實課標第二學段關於“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這是從閱讀方法上對課文進行的劃分。”“與精讀不同,略讀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眾所周知,教是為了不教,教材安排大量的略讀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應用於略讀課文,在略讀中檢驗,以便日後獨立閱讀。我們肯定聽說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那為什麼,窮人的孩子能早當家呢?我想大家一定都想得通,無非是獨立自主實踐的機會多,安排那麼多的略讀課文,就是想給學生一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機會,可是在一些公開課中,還是有老師把略讀課文上成了精讀課文,雖然理由很充足,可這種做法,就等同於把一個正在艱難學步的孩子抱入懷中。所以把略讀課文上成精讀課文是方向性的錯誤。那麼如何上略讀課文呢?小語專家沈大安老師認為: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首先要明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略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1、瞭解課文“寫了什麼”;2、說說讀了課文後自己“有什麼感受”;3、看看課文“哪些地方”給自己留下了“特別印象”。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原則有:1、生字會認就行,詞語大致理解即可,不必深究;2、以自讀、默讀為主,能讀正確、流利就行,一般不需要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指導;3、可以有學法指導,也可以有寫法提示,但一般不作模仿寫作的練習。

    略讀課文給我的感受就是課內的“課外閱讀”我們應牢牢把握三個關鍵詞:“粗略”“應用”“自主”。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以點帶面遷移應用。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興趣和問題去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就像一個父親遠遠地看著已經有些會騎車的孩子在路上東斜西歪地前進,有時還會摔跤,可他並沒有急著跑過去扶,而是笑盈盈地鼓勵著。因為他知道“扶”是必須的,可“放”才能讓他真正學會騎車。略讀教學正如學車中的“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介紹稿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