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榆木疙瘩92

    我的家鄉過年習俗有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包餃子等。

    拜年是大事,大年初一早早地起來,穿新衣去給長輩問好,甚至跪地磕頭。

    正月十五元宵節,放禮花、撒燈、吃元宵。

    二月二龍抬頭,吃豬頭,剪頭。

  • 2 # 情感百味園

    春節是小時候最期盼的時候了,那時候總覺得過年是一種很神聖的事情,必須要穿新衣服,我覺得很多人那時候都和我一樣喜歡買紅色的衣服穿吧

    當然了,穿新衣當然還要和小夥伴一起去玩鞭炮了,筆者小時候的鞭炮是很便宜的,只需要五毛錢一盒,有好幾十個呢,反正都是點了到處扔,特別有意思

    當然了,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看春晚,吃團圓飯啦,我們那裡的習俗就是吃飯的時候就長輩會給晚輩封紅包呢

  • 3 # 隨緣妙音

    我的家鄉是保定過年習俗就是放假休息,保持下來的是走親訪友,晚輩給長輩拜年。貼對聯,請灶神。老人給孩子壓歲錢。

  • 4 # 鄧工280

    你的家鄉春節有什麼習俗?現在還能保持嗎?

    一年一度寒風勁,難似春風,更勝春風,每逢春節特別濃。

    爆竹聲聲辭舊歲,桃符戶戶迎新春。

    春節,再過五十多天就是13億炎黃子孫共慶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一一春節了。春節雖然每年我們華人都慶祝,但他的來歷,意義及發展史卻殊有人知。

    春節,顧名相義,他應該是以春天的日子為內容而慶祝的節日。而春天的產生,在現在文化高度發展的時代,絕大多數華人都會明白,他是中國農曆編制中第一個季節一一立春。在中國5000多年的發展史中,歷來是農耕文化,為而更好地發展農業生產,中國的天文學家早就在二三仟年前,就對地球環繞太陽執行的變化規律,把地球的季節分為春,夏,秋,冬,再把四大季節編成二十四個小季節,根據二十四的季節所處的不同經度,緯度及高度的氣候變化進行農業生產的耕,種,收,藏。也就從那時候起,春夏秋冬及24節氣已經基本形成,直到現在都沒有變化過。24節氣的排列秩序是一一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春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夏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季)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春天在易經中屬木,位於東方。可見春天在中國先知們的心中是萬物競發,永珍更新的節氣,也許從那時起,人們便把每年立春定為春節來慶祝,而且連綿不斷直到今天。

    當然由於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地大物博,各地慶祝春節的風俗習慣必然不會相同,但相對於漢民族也只是大同小異罷了。

    春節,我們地方通稱為年(也稱大年),到春節了也就是到年了。元霄節叫做年仔(也稱小年)。過春節人們最早的習俗是掃除清潔,是選個黃道吉日進行掃除。意思是為迎接而表誠意,其次是大吉(潔)才能大利。接著是當家人要上集市備辦過年的用品,比如購買碗筷(新增人口之意),購買雙燈(代表幡燈接火,人口興旺之意),購買年畫,門詩及向地方公認的書法先生恭寫堂規,購賣金桔供年,及金銀紙鉑炮竹等等,還要給老人小孩添新衣。當然雞鵝鴨肉等,尤其是豆類(海南人的豆讀音和普通話脖讀音相同)必不可少,意思是家裡生活富足,可以食到脖子。朋友們別笑,在舊社會窮困的年代,他們不敢和富有人家比,只能以此來自慰,聽我們父輩說起,他們總是說著說著便淚流滿臉。再就是買魚,象徵年年有餘。現在人們生活富裕了,有不少人都自駕車到博鰲,譚門買海鮮(離兩市鎮距離只有20多公里)在家裡的女人叫用糯米做甜粿,豆腐白,豆腐皮,豆腐乾等。

    廿九(三十)年末的最後一天,所有出門的打工仔,紅領,白領,藍領等,能夠回來的都回來了,他們配合家人要把舊的門詩,年畫,堂規洗刷乾淨,全部張貼新的,把桔技吊在中堂正中壁板前(當然是象徵大吉大利啦),並把公哥(即神醃)裡象徵列祖列宗的香爐洗擦乾淨,換上新的爐灰。由於移民入瓊的各地域不同,他們換灰的材料也不同。如從福建來的,他們換的是甘蔗葉灰,從中原下來的,換的是黑豆稞灰或金銀紙灰,也有的用樹葉灰等等不一而足。村裡父老還要組織人力清把村廟,祠堂,要用一切辦法使其煥然一新。

    除夕之夜,各家各戶在中堂八仙桌上擺上貢品,恭恭敬敬地對列祖列宗參拜如儀,斟上茶,酒,燃燒紙鉑,鳴放鞭響,煙花,一時間整個天空亮麗多彩如同白晝,當然最高興的莫過小孩子了。他們歡欣雀躍,手舞腳踏,呼叫喝采,把人們一年的辛苦疲勞都衝到九霄雲外去了,使整個人間處處充滿了年的味道。

    飯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式,爐火純青,湯已沸騰,一家人正興高才烈其樂融融圍爐而坐,互敬紅酒(以往是自釀的米酒,或山蘭釀,或自制的牛大力酒.)。一家人邊吃喝,邊天南地北地聊人間趣聞。只有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圍爐的真正真諦。大家一直聊到子時(晚上11時)上完第一手香才開始即宿(意思是要誠心誠意畢恭畢敬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在新的一年給人們帶來好的運氣)。

    第二天,也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農曆正月初一,我們按農材習俗,避開空芒時才吃早飯。這頓早飯與除夕夜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在飯桌上只有幾盤豆腐白,豆乾炒豆(還是昨夜炒好的,因為初一不能炒東西吃),金針與粉絲及湯鍋內的蒜湯與黑魚,豆腐白,芹菜等,絕不能吃雞鵝鴨肉等,也就是吃齋的意思。等到吃午飯才能恢復正常飲吃。吃午飯後,便開始開紅包。由於我的家兄弟眾多,每人200元,幾手每年4000多元才夠發,當然我的孩子和弟弟他們也同樣發。錢無論多少,只要小輩的孫兒孫女及侄兒侄女們高興就好!只有這時我才嚐到做人的真正快樂和幸福。

    農曆初二,敬擺家神,接著敬廟神,敬祖祠列祖列宗,敬罷已到吃午飯時間。吃罷午飯,有的到別人家拜年,免不了也有別人到自家拜年。或相集喝酒,或端坐敬茶。都是互道別後各自的平常心事或趣聞。

    農曆初三,這是家家戶戶非常重視的日子。這一天我們地方稱為赤口日。早上起來烤制甜裸,炒剩飯剩菜,祭完祖德後,要求每個人都要吃。意思就是不要鋪張浪費,要學會以儉養家,常以食飽而思其餓,養成憂患意識,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雖然春節僅僅只有三天,但從準備過春節整整忙了近十天,因為還要把田地內(主要是插秧)的活忙完,過春節才放心,才有意義。縱上所述,我們地方過春節的習俗一件都不會減,我們每一代人都完整地繼承了下來。因為每一件事,每一個習俗都泡浸和傳承著我們5000年華夏文明的精華。我相信我們的子孫也會把他們一代代地傳承下去,因為我們的基因裡就流淌著炎黃的鮮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是由哪些動物的特徵組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