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民正能量
-
2 # 秦帝輝騰
清政府和慈禧也開始恐懼和反省輿論聞
1903年9月14日《大公報》披露“政府自杖斃沈藎後,各國公使夫人覲見皇太后時,談及沈之冤抑,皇太后亦頗有悔意。已面諭廷臣,會黨要嚴拿,萬不可株連良善,致離人心,等語。近日政府十分和平,絕無不合公理之舉。蓋恐駐京各國公使嘖有煩言也。”
沈藎案的影響力,讓清政府對於中外輿論頗為忌憚,他們也不敢對“蘇報案”中的章太炎和鄒容動用野蠻刑法,客觀上也保護了章鄒。
兩年後,大清刑律內的凌遲、梟首、戮屍這三項酷刑,被下詔廢止。1906年,奉命出洋考察憲政的載澤等五大臣先後回國,在奏摺中提出“定集會言論出版之律”,他們終於知道要為言論自由立法了。
-
3 # 明離子
戊戌變法失敗後,沈藎逃亡日本,第二年回國在上海組織正氣會,發動起義,但是失敗,唐才常去世,沈藎再次逃亡。
但是在逃亡的過程中,沈藎得知清朝與俄國簽署了一份密約,內容是把東北三省和蒙古的路政稅權給俄國。
沈藎透過各方努力,拿到了這份密約的原文草稿,把它寄到天津的報紙《新聞報》上發表。
一下子輿論譁然,密約失去了“密”,自然成了一紙空文。
沈藎覺得自己這次做的非常好,有些被勝利衝昏頭腦,居然想著聯絡大太監李蓮英刺殺慈禧太后。
但是還沒等他聯絡,就被自己的朋友旗人慶寬和吳士釗出賣,慈禧太后派人將沈藎逮捕,沈藎在獄中被嚴刑拷打不為所動,在被審訊的過程中,他歷數慈禧太后和清政府的賣國行為。
本來對沈藎恨之入骨的慈禧太后,當即下令,杖斃沈藎。
可憐沈藎年僅三十一歲,為了革命事業,生命永遠定格在1903年7月19日這天。
《大公報》記載了沈藎被杖斃的場景:
“打至二百餘下,血肉飛裂,猶未至死。後不得已,始用繩緊繫其頸,勒之而死。”
但是沈藎的死,卻給清政府引起了一場更加難以預料的輿論危機。
如果說清政府可以無視華人的憤怒,但“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的滿清政府,對外華人的聲音可不敢視而不見。
慈禧太后後悔自己杖斃沈藎,而讓“友邦”們對她口誅筆伐,不止一次在與外國公使夫人面前表示“悔意”,實際上是不是真的後悔了,明眼人都知道。
沈藎的死,讓滿清政府在壓力下先後廢除了凌遲、梟首和戮屍等酷刑,一些近代中國的法律的制定也在此後提上了日程。
沈藎的名字,應該被我們永遠銘記。
-
4 # 開熱買
趕緊來看看吧 清末契機幸好新舊思想大碰撞之時,無數仁人志士懷抱對民主自由的嚮往,開始試圖挽救腐敗古舊的清政府。無數文人以筆代兵器,敲擊著麻木沉默的華人。記者這一新興職業幸好這場無聲戰役的頭號士兵,沈藎作為這場戰役中以身殉職的第一人,他的死亡讓慈禧飽受非議。 沈藎痛惜清政府制度的僵化,認為一定要掀起一番大動靜,才能從向來剷除清政府腐敗之源。而是他參與的戊戌變法並不如意,在守舊地主的阻撓下,革故鼎新變法失敗了。在此之後沈藎東渡日本留學,見識到明治維新後嶄新的日本,沈藎的革命意識更加堅韌不拔,他回國後和同僚一起創辦了「自立會」,但「自立」這美好的願景沒過多久又抱憾而終。 沈藎從事新聞工作的初衷,是希望揭發時事的黑暗來喚醒華人。二十世紀初,中國正面臨國土不保的危機。俄國是盤踞在北方的一隻猛獸,他們對廣博的中國土地覬覦已久。 清政府瞞著國民,試圖和俄國簽訂《中俄密約》。沈藎得知此事後,將中俄間交易的醜聞,透過報紙的形式說出在光天化日之下。這起新聞很快引起了各界人士的不滿,人們見識到了清政府醜惡的五官,紛紛抗議清廷的賣國行為。清政府在各方的聲討下,只好放棄和俄國簽訂密約,而是沈藎的行為觸犯到了清廷利益,他很快被帶去關押受刑。 從沈藎被逮捕到死亡只用了短短二十來天。只因慈禧不願讓光緒生日期間沾上血腥,就命人重刑杖斃了沈藎。沈藎在大牢中活活被打幾百大板,直至血肉模糊體無完膚,最後還是用繩子勒死才給他一個痛快,大牢中沈藎的鮮血濺射在牆面,濃重漆黑宣示著清政府的暴虐不義。 沈藎慘死之事很快傳播中外,國內的抗議慈禧早已司空見慣,但國外的譴責卻不得不讓慈禧倚重起來。莫理循是當時《泰晤士報》的記者,沈藎的去世對他影響非常大,他在文中沉痛的表示他對沈藎離世的傷懷,並公開表示對慈禧做法的不贊同。慈禧是尚未想到,區區一個小記者,帶來的國際影響力居然這麼大,她在和國外女眷會面時,也表示出自己的悔過。 而是慈禧的悔過只不過是鱷魚的眼淚,暴露出清朝統治者偽善的臉面。沈藎之死也宣告清政府的糜爛,他反抗暴政不畏強權的革命精神,將永遠被後人歌頌。 以下熱門內容,猜測您也會喜歡: 慈禧生前三大愛好,一個羞於見人,一個讓人噁心,一個還會殺人! 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不聽大師的話,砍人超過99個,結果遭報應 最荒淫的權臣:連娶40名皇族宗室婦女,強娶公主還索要皇帝愛妃?
回覆列表
沈藎早年就同戊戌變法的維新派人士譚嗣同、唐才常等關係很好,變法失敗後,又去日本留學,接觸到了新革命,新思潮,回來後積極為了新思想而奔波著,但是表面上是在日本人主辦的《天津日日新聞》報館工作。這種人自然而然就有一股強烈的愛國心,也痛恨賣國求榮的清政府。
在回國後主持從事新革命思想中,從事記者的他在工作中無意間知道了涉及到清政府同沙皇俄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中俄密約》的內幕,後來他又大膽在在報紙上揭露出來,讓清政府丟盡顏面,更讓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顏面盡失,直接動搖了慈溪太后權威,於是在慈溪太后授意下逮捕並處死了沈藎,並且處死的手段及其慘烈。
他的慘烈在不久被公佈於世,在國內和國外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大家都知道這是慈溪太后幕後主導的,這讓慈溪太后在國際上背上了巨大的惡名,嚴重喪失了人心,揹負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和國際壓力,所以慈溪自己都後悔這件事處理的不好。